菊有黄华蟹正当时 蟹与菊的“秋日交响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有黄华蟹正当时蟹与菊的“秋日交响诗”作者:***
来源:《财富生活》2018年第10期
《禮记·月令篇》有云:“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菊花在深秋盛放,此时正是螃蟹膏满黄肥的最好时光,因此才有“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的民谚。
菊是花中隐士,蟹乃食中珍品,持螯赏菊是千古风流事,也是独属于秋天的浪漫体验。
除了声名远播的大闸蟹,庞大的螃蟹家族里还有哪些滋味鲜美的成员?螃蟹到底有多少种吃法?吃蟹时有怎样的讲究?菊花除了供人观赏之外如何成为入馔的佳肴?就让我们对这首由蟹和菊共同谱写的“秋日交响诗”一探究竟吧。
序曲
蟹肥菊黄秋意浓
若论秋季美食,首先浮上人们心头的,恐怕就是鲜甜肥美的螃蟹了。
梁实秋曾在《谈吃》中下过如此断语:“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问南北,不分雅俗。
”秋天又是丛菊盛放之时,吃蟹、饮酒、赏菊、赋诗是传承千年的风流雅事,更形成了入诗入画的蟹文化。
《红楼梦》中关于秋日持螯赏菊的风俗的细致描写,想必令历代读者都印象深刻。
大观园内众人借着菊花诗会,一边赏菊吃蟹一边饮酒赋诗,其中薛宝钗所作之诗更被称作“食螃蟹的
绝唱”:“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顺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首诗生动描摹了螃蟹的形神姿态,以小寓大寄托了宝钗的抱负,而对于关心美食的读者来说,更点明了吃蟹时以菊和姜佐食之必要。
看来古人不但爱吃螃蟹,更是将吃螃蟹视作隆重之事,吃出了仪式感。
我国吃蟹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周朝。
《周礼》、《尔雅》中均有食用螃蟹的记载,当时人们吃的是“青州之蟹胥”,即将螃蟹做成一种蟹酱。
此后历朝宫廷记载中也逐渐出现了“鹿尾蟹黄”、“镂金龙凤蟹”等以蟹为名的珍馐。
宋代高似孙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研究蟹的专门著作,其后的傅肱在《蟹谱》记载:“蟹,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容,则曰无肠。
”寥寥几语将螃蟹的特性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么多生动别称也看得出当时人们对这“恶形恶状”但滋味甘美的“铁甲将军”有多偏爱。
由于吃蟹的最好时机在重阳前后,古代的皇室贵族往往将登高、赏菊、饮酒、吃蟹视作盛会。
许多文人雅士也喜食螃蟹。
李白《月下独酌》云:“蟹蝥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自居易、皮日休、苏轼、陆游、袁枚等人各自留下过不少关于螃蟹的诗文。
遍尝美食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毫不吝惜对螃蟹的赞美:“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终其身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
”即便是他这样妙笔生花的文人,在螃蟹无可比拟的鲜美滋味面前,也只能哑口无言。
更有甚者,为了等螃蟹上市时能一饱口福,李渔早早就储钱以待,家人笑他以蟹为命,他则毫不在意地将此称作“买命钱”,可见他对螃蟹的爱之深切。
螃蟹虽好,但难免有人嫌其腥腻。
好在天公作美,傲霜盛开的秋菊不仅可以悦人眼目,菊花酒和菊花茶还可以压制螃蟹的腥气,为金膏玉脂增添独特风味。
菊花形状缤纷灿烂,香味清逸悠远,观之嗅之,令人油然而生脱俗之感。
我国以花为食的历史十分悠久,屈原在《离骚》中曾发出过这样的咏叹:“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菊花气味芬芳,采摘下的菊花可以制作饮品和菜肴,可谓药食兼优。
用菊花酿制的菊花酒和菊花茶将清雅的香味融入简单的饮品之中,在沁人心脾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品尝秋日余味的机会;而用菊花入馔的菊花饼、菊花咕噜肉、菊花肉丝、菊花火锅、菊花竹荪汤等更是秋日清热滋补的佳品。
主题
不食螃蟹辜负腹
常言道:“蟹过无味。
”螃蟹的鲜美滋味在水产之中亦是上乘,素来有“四味”之说:蟹腿上部的肉质纤维较短有嚼劲,味道如同干贝;蟹腿下部的肉质纤维较长更为细嫩,滋味可比银鱼;蟹肉如美玉般晶莹洁白,好似白鱼;蟹黄则丰腴肥美,犹如膏脂。
螃蟹的滋味丰富,层次分明,因此被许多人视作“生平独此求”的珍品。
螃蟹分为海水蟹和淡水蟹两大类,著名的大闸蟹便是淡水蟹的代表,而梭子蟹则是海水蟹中广受大家青睐的品种。
我国的蟹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产地分布广泛,吃法也不一而足。
比如,阳澄湖的大闸蟹个大体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是其突出特征,以清蒸水煮最为相宜;天津的紫蟹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滋味甘甜,常用于涮火锅;辽宁兴城的梭子蟹肉色洁白,膏似凝脂,是海蟹中的上品,多蒸煮而食;中庄醉蟹是江苏兴化县的名产,工艺独特,色如鲜蟹,酒香浓郁,回味甘甜,可以生吃;广东的芷寮蟹有独特的“顶角膏”,硬壳之下还会长出一层软壳,肉质极为鲜美,清水煮熟便可享用;潮汕的膏蟹学名叫做锯缘青蟹,个头极大,从海中捕捞的雌蟹通过人工育肥后膏满脂肥,炝炒清蒸两相宜。
螃蟹家族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被誉为“蟹中之冠”的阳澄湖大闸蟹。
从前在阳澄湖捕蟹者,会在港湾间设立一道竹闸,夜里把闸落下,在上面放置一盏灯火,螃蟹看见火光便会爬上竹闸,便于人们捕捉,因此得名“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的最佳吃法便是清蒸,若多用油盐,便辜负其鲜美本味。
清代张岱想必也是螃蟹应当“食其本味”的拥护者,他在《陶庵梦忆》曾写过:“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
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中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
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
”但凡是品质优良的螃蟹,不用花哨技法,只需要简单蒸煮,便能尽享其甘甜本味。
吃蟹讲究时机。
民间有“九雌十雄”和“九月团脐十月尖”的说法,指的是九月团脐的雌蟹卵满,膏脂丰腴,而到了十月,尖脐的雄蟹性腺发育成熟,黄白鲜肥。
错过这段持螯赏菊的最佳时节,螃蟹便要埋泥冬眠,市面上的螃蟹品质便下降了。
蟹味甘美,吃蟹也是门学问,分文吃和武吃两种。
文吃就是用传统的蟹八件,包括硬木、锤砧、银簪、银叉、银匙等来拆分螃蟹,现在也有用剪刀、夹、刺、榔头等简化工具来替代的。
吃蟹时有顺序:蟹黄是整只螃蟹的精华部分,因此要先用剪刀剪去蟹足,掰开蟹壳,用汤匙取出蟹黄趁热吃;其次,用手把蟹身从中掰开,用刺勾出蟹肉或者循着螃蟹的身体结构掰成一块块来吃;最后是品蟹足,用钳子把蟹壳钳碎,剪去两端关节,将蟹肉从蟹足中顶出便可。
这种吃法文雅精细,据说一只螃蟹可以吃半个小时,适合细细品味。
还有一种武吃,一般将蟹壳掀开,对半掰开蟹身便可以开吃,图个方便快捷,也颇有《晋书,毕卓传》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的豪情快意。
螃蟹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营养元素,但并非人人皆宜。
生蟹和死蟹不宜食用,脾胃虚寒者不宜食之太多。
此外,螃蟹也不宜和柿、梨等水果同吃,尤其是柿子中的鞣酸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引发呕吐腹痛等症状。
食蟹应适量,最好和性热的姜醋同吃,好压制螃蟹本身的寒性。
变奏
夕餐秋菊之落英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是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食材。
我国以花为食的历史久远,每到秋季丛菊盛开的季节,人们便准备采摘菊花,制作成各式各樣的饮品和菜肴。
菊花原产于东亚,别名“寿客”、“黄华”等,以凌霜盛放之姿和芬芳清新之味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爱。
我国的菊花种类繁多,其中产于浙江桐乡县和湖州市的杭白菊,以及产于黄山的黄山贡菊都是制作菊花茶的优质原料。
采摘的新鲜菊花经过蒸气杀青之后,晒干至能够用手碾碎的程度便可泡茶饮用。
此外,产于安徽毫州的毫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以及浙江德清的德菊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认为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而《本草纲目》中对菊花的保健作用则有这样的描述:“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用菊花来制做保健食品并不复杂,比如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菊花酒被称作“长寿酒”,味道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燥的功效;用干菊花泡茶,还可以生津、润喉、清心、祛风;鲜菊花加水煎熬,过滤浓缩后加入蜂蜜制成菊花膏,可以疏风清热、化痰止咳;将菊花与银耳或者莲子同煮,加少许冰糖,熬制成菊花羹,可以用来治疗目眩症。
除了药用价值,菊花入馔本就别有一番风味,苏杭一带尤其喜欢用菊花来烹饪菜肴。
杭州有道名菜“菊花黄鱼羹”,是从著名的宋嫂鱼羹演变而来,始创于南宋,以黄鱼和大白菊为原料制作而成,滋味鲜美清淡。
菊花火锅原本是慈溪太后偏爱的御膳,后来在苏杭地区成为名馔,这道菜将鲜菊花瓣在温水中漂洗滤净,和鱼片以及鸡肉片同时投入原汤之中烫熟,气味奇香扑鼻,更有清心平肝的作用。
当然,菊花菜看中也少不了好搭档螃蟹,创建于清朝乾隆九年的王宝和酒家的招牌菜就是菊花对蟹,选用大闸蟹的蟹肉旺火快炒,佐以菊花,整道菜蟹肉鲜嫩,菊花清香,引得无数食客垂涎,遂流传百年。
节气轮转,时序更迭,每个日子都有自身的温度,每种食材都有不同的特性。
蟹与菊的“秋日交响诗”既是自然的美妙馈赠,也是造物的慷慨恩宠。
持螯赏菊,随季而食,不辜负一粥一饭,铭记着一饮一啄,方是享受美好人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