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宗教传教渗透的传播途径、方式、特点和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5
文艺评论
高校宗教传教渗透的
传播途径、方式、特点
和对策研究
程 果
(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0)
摘 要:近年来,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和传播越来越明显,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手段更加现代化,途径更加隐蔽化,危害也日趋严重。
认真研究宗教传教渗透的传播途径、方式和特点,找出防范高校宗教渗透的对策,使大学生摒弃宗教、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追求。
关键词:大学生;崇尚科学;宗教渗透
基金项目:2019年校级统战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9TZ015。
高校是教育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首要目标。
近年来,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和传播越来越明显。
由于大学生对宗教本质及我国的宗教政策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因而对宗教渗透的辨别能力及防御意识较差,以致这种渗透活动愈演愈烈。
因此,认真研究宗教传教渗透的传播途径、方式和特点,找出防范高校宗教渗透的对策,使大学生摒弃宗教、热爱科学、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追求,已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高校宗教渗透问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宗教传播途径、方式的研究。
当前,关于宗教传播途径、方式的研究有多种说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曲飏在《网络宗教在高校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认为“用广播电视、国际邮政邮寄经书、来华旅游、探亲等机会借机传播、假借扶贫济困等名义拉拢教会人员”等途径传播;张晓晨在《高校中宗教渗透方式的研究》中表明“国内外宗教势力善于借助各种文化载体,对高校实施隐性宗教渗透,致使高校中的宗教渗透方式日趋多样化,手段更加隐蔽”;孔卫英在《新兴媒体条件下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预防思考》中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网络媒
体成为高校校园宗教渗透的主要渠道”
[1]。
关于宗教渗透特点的研究。
骆素青在《目前境外宗教渗透的新特点及对策探讨》中表明,“宗教渗透的范围、主体、对象、方式、手段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渗透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渗透的对象分类越来越细化,其危害也越来越明显”;任天波在《当前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其预防对策》一文中提出“宗教渗透作为西方教会国家非法实现其政治目的工具,在冷战时期就已经存在,其组织结构专业、渗透手段专业,并能利用各种高科技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的渗透”。
会性,陷入个人修行主义,会导致对民族崛起问题的漠视。
另外道家对很多问题没有具体的积极解决办法,只有模棱两可的说法。
这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反映了没落阶级对未来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出路,只好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这种退守、知足、维持现状、安于现状的消极避世主义思想对后世起着精神麻醉的作用。
而当时的中国处在水深火热、民族危亡的时刻,其根本任务是打倒封建势力,赶走外国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
急需一大批具有思想先进、积极向上、勇于斗争精神的人来完成使命,这与道家思想格格不入。
所以对于道家思想我们可以汲取其有益部分,但是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是不可取的,是无法解决中国问题的。
儒家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三纲五常”。
“三钢”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的是等级秩序,是要通过思想道德来绑架人民,教唆人民不要反抗,完全是为维护当时的社会统治服务的。
这与今天我们倡导的人人平等,以民为本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 "三纲"的具体化,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仁”讲的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使民无造反之必要。
这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历代统治者都需要的执政规则。
但是“礼”,讲的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不可违反,否则就是大不敬,就是叛逆。
使造反作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从这一点上来讲人们革命的意识都扼杀掉了,还怎么进行革命,更不要说取得革命的胜利了。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教立为国教”断断续续也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人民一直处在封建专制的压迫之下,而且愈到近代灾难愈深。
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家文化的“三钢”还是“五常”都是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而当时的革命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我们看到这是相互矛盾的。
让人们随遇而安的思维又怎能改变当时受人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此思想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是不能救中国的。
要砸碎旧的国家机器没有新的思想是不可能的。
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但这些方案都是学习西方,没有中国人自己的创新。
历史已经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救中国,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研究社会现实,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科学的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革命和如何专政,符合时代的要求。
中国的文化虽然源远流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但是在政治上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解决的是那个时代的问题,是那个时代的需求,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研究新时代问题,解决新时代矛盾。
参考文献
[1]诸子百家之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儒佛道【EB/OL】https://
[2]刘润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M】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6)
[3]知乎用户. 道家思想是否有缺陷或弊端?[EB/OL].https:///question/350759075/answer/1281230387
文艺评论
当前高校宗教渗透的现状特点、形式和手段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及特点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一信教学生占信教学生总数的10%;大二信教学生比例为15%;大三信教学生比例为25%;大四信教学生比例为50%。
信教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比例为70%;信仰佛教比例为28%;信仰伊斯兰教比例为2%。
信教学生中有2%为学生党员,90%为学生团员。
访谈中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无信教行为,但信教思想倾向明显,乐于接受宗教宣传,处于信教的边缘。
调查访谈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以下特点:
对宗教认识模糊。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四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2]。
由此可见,宗教绝不能进入高校,必须与教育分离。
但在访谈中发现95%以上的学生对国家的规定不知道,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认识不清;有的似是而非,认为信仰宗教是个人自由,无可厚非;有的认为宗教活动很有趣,不仅没有抵触情绪,反而觉得听听说教、参加一下活动很刺激。
对宗教笃信不疑。
调查问卷中发现,有学生把宗教信仰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目标追求。
他们相信、敬畏和崇拜宗教,认为虔诚的信仰能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平和,他们用经文戒律约束自己。
日常生活境况、平时学习成绩、社交能力结果等都要与宗教联系起来,以宗教解疑释惑、主导思想行为。
这部分学生数量虽少,但影响较大。
他们在有意无意中也成了宗教的传播者。
接受宗教方法多样。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15%的信教大学生是上大学之前受家人、朋友的影响,已信教多年;5%的信教大学生是通过校园散发的宗教传单或电话录音接受或信仰的;10%的信教大学生是通过校园的一些社团团体的聚会接受的;60%的信教大学生是通过网络论坛、社交平台等网络途径接受的;还有10%的大学生是通过其它途径。
由此可见大学生信教途径不仅呈多样性,而且绝大多数是进入大学后接受传教的。
高校宗教渗透的形式和手段
网络新媒体的方式。
网络如今已成了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1)创建各种宗教网站,利用宗教文化的神秘感,在网上传播宗教的图片、文字、视频,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
(2)借助微博、博客、微信、QQ、聊天室、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诱导大学生对宗教产生依赖进而成为信徒。
(3)利用交友平台,逐渐由线上交流变成线下活动,使大学生渐变为信徒,成了“温柔死的青蛙”。
学生社团活动和交友的方式。
大学生的特点是活跃、喜欢交友,乐于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
不法分子们就利用大学生防范意识低这个弱点,以虚伪的诚意、精心编织的谎言去跟大学生聊天,灌输宗教思想,宣传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思想。
散发传单、资料的方式。
宗教敌对势力利用大学校园人员密集的特点,利用节假日、餐厅、宿舍等老师监管不到的时间和地方,散发宗教传单、书籍、影碟等资料。
有些宣传资料故弄玄虚后又欲言又止,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就想通过资料下方留的联系方式继续了解,这样就给宗教渗透打开了通道。
勤工助学、爱心捐助的方式。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仍存在相当数量的经济困难学生,他们靠家庭难以完成学业。
宗教分子就抓住和利用这些学生的心理,以慈善或人道主义的名义,表面经商,实则传教。
此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宗教团伙还以社会团体的名义,对大学生进行捐助、扶贫,在赢得大学生们好感的同时,把宗教的东西灌输进来,达到从物质入手到意识形态的渗透。
宗教渗透高校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宗教渗透高校的原因分析
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
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各种思想交织碰撞,一些不良的东西被过度渲染传播,造成大学生思想误区。
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形成,国外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和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大多学生对此都竭力崇拜、效仿。
这恰恰给西方分裂分子宗教渗透提供了良好机会。
网络媒体的影响。
新兴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不受空间、地域限制等特点,这给高校宗教渗透提供了温床。
境外敌对势力还采取“糖衣炮弹”,微信红包“引诱”加群,陌生人加好友等误导大学生,从而使网络成了宗教渗透的超级快速通道。
大学思想教育存在盲区及部分监管缺失。
高校宗教渗透不仅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领域的渗透。
宗教出现在高校,充分说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和无力。
大学生的个人原因。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发展乃至思想成型的重要时期。
问卷调查中显示,选“求神的保佑”的人最多,占50%;其次是“表达信仰”占25%;选“学习宗教知识”的占10%;选“获得回报”的学生占4%;选“欣赏宗教艺术魅力”的学生占3%;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原因,只是盲目跟风。
防范和抵御高校宗教渗透的对策
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毛主席说: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会去占领。
[3]因此,要防范和抵御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高校要开好思想政治课。
三是要经常召开学英模、学先进报告会,邀请自我奋斗成才的企业家、成功人士做报告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担当、立志报国的激情。
关注弱势大学生群体。
问卷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由于遇到困难无法解决而开始接触和信仰宗教的,因此高校要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重心来做。
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消除心理阴霾,从而远离宗教,做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校园文化。
要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校园氛围。
高校要通过网络平台、校报校刊、校园橱窗以及文艺活动等,大力宣传科学知识,宣传国家的宗教法规政策,倡导学科学、爱科学、弘扬科学的良好风尚,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防火墙。
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审批、监管。
对社团活动中所出现的宗教元素要及时“过滤”,做好引导,使大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校园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戴康生,彭耀. 宗教社会学[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夏泉.防范宗教渗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05).
[3]杨晓慧.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德育对策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06(12).
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