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0清塘荷韵word教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塘荷韵》说课稿
袁蓉晖
一、教学思想:
《清塘荷韵》这篇课文被安排在在《语文读本》的第三册中。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我认为首先要对新教材中语文读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在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作为语文能力培养手段之一的课外阅读,其重要意义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新编高中语文教材配置必修读本,或许正是适应了这种背景与共识。读本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良好凭借。读本“落实”的到位程度,将直接影响语文能力培养的效率。
但是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象讲授课本那样去讲授读本。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去指导学生阅读读本。编写者对《语文读本》和课本所规定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对教科书(课本),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
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内通过讲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方法及技巧,而且鼓励他们大胆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陌生的从未接触过的文章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思考。现代迁移学习理论认为,要是学生已经能将课内系列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那么这种知识方法就已经转化为一种阅读的能力了。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在讲授《清塘荷韵》这篇课文时,要有别于课本课文的教授。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种: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包含字词句、篇章、语法、修辞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技能目标\'包括读写听说方面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由仿效到独立操作,进而形成一定的技巧;\'情感目标\'包含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学生由学习、理解、接受、反应到形成个人的思想、品质、情操、意志等。所以我认为在教授《清塘荷韵》这篇文章时更要侧重于情感目标的实现。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提供一种阅读读本课文的示范,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对读本的重视程度。
从以上教学思想出发,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一节“阅读指导课”。
二、教法分析:
《语文读本》遵循教材编写的简约原则,没有提供关于作品必要的相关背景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一些阅读障碍,也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作者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对其生平和学术成就有所了解,从“知人论事”的角度为课文解读作好准备。(可以印发相关材料)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散文,掌握了散文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课堂上就要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阅读分析课文。在学生自主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讲解点拨,拓宽学生的思路,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获得新的认识。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两个方面:
1、整体把握文章,领会文中“情”“景”“理”三者的交融。
2、体会文章中浓郁的人文气息,联系已学习过的课文,分析“荷花”这一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这两个方面是有层次的差异的,完成的要求也不相同。第一点可以说是个普遍性的要求,是面对全班同学的,主要侧重在对已有知识的运用。但教师指点要到位,让学生对课文认知达到一定的深度。第二点是具有提高性质的,不仅要求有较强知识迁移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知识贮备,不一定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是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一种阅读方法和思考方法的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过程:
1、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扫清字词障碍,自己归纳积累词汇。流利朗读课文。(一定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学字词的能力,而且要养成习惯)
2、求学生课前复习有关散文鉴赏的知识,并且思考如何鉴赏本文。
3、让学生看印发的材料,了解作者季羡林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4、导入新课:
大家对荷花一定比较熟悉了,我们已学过《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今天要学习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的。同学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花为题材写作呢?荷花的韵味、荷花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此时不需要学生具体的回答问题,用疑问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5、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散文鉴赏方法来分析课文。为了避免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的杂乱无章,必须明确要求,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范围。可以从本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主题几方面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来思考,并且要准备课上交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把在学习课本课文时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对读本的阅读中去。教师在这里就要避免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模式,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再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评估,然后再对他们引导点拨。
具体做法:从结构、语言、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先谈自己的分析,教师再指点。a) 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沿着“想荷→种荷→盼荷→赏荷赞荷”的思路展开。
想荷、种荷、盼荷这三个场景为下文赏荷赞荷张本,在情感上做积蓄。赏荷赞荷是文章的抒情高潮。
b) 意境:情景理三者交融,构成文章独特意蕴之美。作者多方位多角度的对荷花进行的长期的观察,细心的描绘了荷塘的美景荷花的丰姿。在这一系列的描述中,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的心情,抒情是为了烘托景物的变化。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全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作者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此时,达到了“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粹之迎,互藏其宅”的境界。在写景抒情同时,作者在字里行间还渗透着深邃的哲理。“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作者从荷花身上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他被这种力量所震撼并且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c) 语言:对本文语言的鉴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从整体上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在清新自然的叙述描写中饱含深情,深蕴哲理。再从文中举几处具体的范例分析。比如,“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这个“吸”字就可以好好分析。教师举例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也试着多举几例分析。
6、在对学生对文章整体掌握之后,教师可以从文中找几个“点”,深入挖掘一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一环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①课文第五、第六小节中有这样的句子“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现了奇迹。”“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如何理解作者在这里反复提到的“奇迹”?
(讲解: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但是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绿透了全池塘,红染了半边天,真是不动则已,一动则令人惊叹!这一动一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