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6半截蜡烛》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6、半截蜡烛》评
课稿
《半截蜡烛》评课稿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王雅洁老师精心设计的《半截蜡烛》的第一课时教学。
课堂中,教者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重在引导,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如:上课伊始,教者出示“半截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下子提高了,教师用一些鼓励的话引导学生自己读书。
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把自己的感悟、理解逐步变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好准备,整个课堂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
问题让他们去提,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王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如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者让学生从文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学习,还可以离开座位和你最信任的小伙伴讨论交流。
学生情绪很高,讨论得很激烈,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合作学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写一句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话,学生各抒己见。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者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转变角色,重在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并根据学情,加以引导、点拔。
在《半截蜡烛》的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用充分赏识、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获得成功喜悦。
如“你太了聪明了!”、“你真了不起!”、“你把心沉到课文中读,一边读,一边写写画画,真会读书!”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去赞美学生,表扬学生,象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一节好课的设计,要求教者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吃透学生,以新《课标》为导向,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人文情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王老师在这一节课上,精心准备了好长时间,反复推敲、思考、试上,今天终于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
如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心得时,可按学生汇报内容先贴出人物画像,这样学生的兴趣容易集中到这一段内容中。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
由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以上是我对王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的一点认识,如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半截蜡烛》评课稿二
这次,有幸亲临盛新凤老师的课堂,聆听了盛老师的《半截蜡烛》,亲身感受了和美语文、和美课堂的魅力,不胜感慨。
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是盛新凤老师一如既往的魅力。
她应该是属于神圣的“三尺舞台”的,在这“三尺舞台”,她的“舞姿”是那么优美,那么自如,也许她的腹中有着一首又一首悠扬的曲子吧!她上课时的投入、善诱、忘我、理性,无不撩动在场所有人的心弦。
课堂上,情真意切,有时如一位亲切的长者娓娓道来,有时如一个小孩与小伙伴们“混在一起”。
“无所不谈”不仅是她鲜明的话语风格,更是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魅力。
她的课堂话语让人感觉如入山荫道上凉爽而又惬意,她的话语有如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思维、智慧的大门。
她的课堂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呵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舒展个性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恻隐的力量。
还是那句老话:文本的写法、体裁特征决定了该文本的教法、学法。
该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巧妙布局构思,调动学生兴致
本课的设计,盛老师依据文本特点,依据学生的需要,侧重阅读能力的取向,把文本划分为四大板块,即导演说戏、演员演戏、编剧续剧、观众评戏,由浅入深,步步为营。
二、精心营造课境,把准情感基调
教学伊始便播放二战期间的影视资料,加上盛老师深情、精辟的演说,学生很快就进入弥漫着战火硝烟的紧张、恐怖的历史隧道里。
师:刚才你捕捉到什么信息?(这样处理,有助于本剧本的解读。
)
三、有序组合训练,融文味于戏味
(一)、了解剧本特点,感悟剧本体裁:
师:预习课文时,有否发现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括号里写的是表情、动作、心里的想法、环境,叫舞台说明;文本都是用对话的形式写成的,是用来演的,叫台词。
)短短几个字就把剧本的特点清晰化了,简练的语言能收到高效的收获。
当解读完剧本后,进一步揭示、深化:剧本就是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据台词塑造人物形象。
这样循序渐进的剖析使剧本的体裁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二)、“看”悟故事情节,丰富学生的语言:
这集中体现在“导演说戏”、“演员演戏”两部分。
“导演说戏”部分:让学生完成情节图。
(点燃――吹熄;又点燃――?;?――端上楼)这样,既理清了文本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对文本进行深刻解读又悟解了情节的发展。
“演员演戏”部分:以杰奎琳为典型、为代表,引导学生读、悟杰奎琳的解说词、台词(动作、外貌、语言、神态),形神兼备地感受杰奎琳的形象,继而让学生有所感悟地演出来。
(这就具体化了,感官化了。
我们说语文应该要呈现文体艺术,应该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
如果它完全是抽象的,它就失去文艺的特质而变成哲学科学了。
)同时还因此而训练了“通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形象、心理活动”的能力。
这两个板块丰富了学生的想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续编剧本,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这体现在“编剧续剧”板块。
师:杰奎琳刚把蜡烛端上楼,蜡烛就灭了,这多危险啊!德国军官走了,心有余悸的母子三人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人,你会怎么说?情境营造好后,出示练习: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
如此,以读带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这就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语文的根。
多读是为了悟、为了写,绝不是为了读而读,绝不是“多读无用”。
(四)、借助评戏,训练评鉴能力:
这在“观众评戏”的板块里体现。
师出示:1、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护了蜡烛,何必还要费事写伯诺德夫人和杰克与敌人的周旋?(以此问题感悟好的剧本必须有一波三折、紧张的情节。
)2、剧本的题目是否改称“生死攸关的蜡烛”更好?(感悟题目要有神秘感、有悬念才好,改成“生死攸关的蜡烛”就无神秘可言、无悬念可想。
)这样,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评价剧本、鉴赏剧本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品味。
总之,本堂课有说、有演、有评、有续,提供给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采用了先练后导、边练边导、以练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讲究的是高效、实用,讲究的是浅学深悟,讲究的是学以致用,决不是“古典音乐”式的难懂,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参透了文本、演活了文本、延伸了文本、评鉴了文本,雅俗共赏,雅大于俗,这就是“和美”教学的魅力,这就是烛光中曼妙舞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