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课程_【家庭教育】了解环境巧交流 助孩子平稳过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环境巧交流助孩子平稳过渡
——浅谈初小衔接阶段的亲子交流
教学目的:
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和自己,了解教育现状2.教给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从而配合学校作好对孩子的终身教育。
3.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
准备工作:
1.提前派发给学生《新初一学生入学情况调查表》,完成填写,进行统计分析
2.派发给学生家长《致新初一家长的一封信》
【教学流程】
一、欢迎家长的到来
大家好!欢迎来到家长学校的现场。今天我们要交流的话题是初小衔接阶段的亲子交流,希望能够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更好的帮助您和您的孩子更好了解自己、提升个人的教育水平。
我们今天交流的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了解新时期的孩子和自己、了解我们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亲子交流的原则和策略
二、了解现阶段的初小衔接的状况
(一)倾听新初一的孩子的心声——提前派发给学生《新初一学生入学情况调查表》,收集学生们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
1.我觉得父母太霸道了,他们说:“我是你妈(爸),你就得听我的。”这话也叫讲理嘛。
2;我的父母,他们管得太多了,我挺烦的。
3.成天老叫人学习,我觉得他们除了学习,好像什么也不关心我。
4.他们对我不信任,从来也看不到我的进步,就知道打击我。
5.他们老是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还随便打我,真受不了。
师说,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刚到新初一的这些变化很不了解,现在一起来研究下这些话语下的孩子的思考。
二、接受现实、了解孩子真实的一面——了解新时期和新时期孩子的特点
其实这五个问题,分别代表着:渴望自主、渴望独立、丰富人生、得到信任、保护隐私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什么??
(一)接受现实,接受代沟——两代人思想认识上的差距
你要明白,世上没有两个思想完全一致的人。更何况你与子女生活的年代起码要相差二十几年,彼此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子女的成长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他们喜欢听流行音乐,崇拜偶像,或是穿一些时髦的衣服,喜欢追赶潮流,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其实,随着他们的逐渐长大,思想会慢慢地成熟起来,也就不会再迷恋那些时髦的东西,现在只是一个过渡期,你不必过于紧张。以平常心看待你与子女的代沟。
(二)了解家长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老师带领家长们做——“我的孩子的五样”的这个心理游戏,帮助家长搞清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对自己的孩子的真实需求。
师说:通过刚才的游戏,我想大多数家长朋友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希望了。
几条建议——
(1)管自己的孩子,不要太多受“别人家孩子”的影响
(2)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更多要关心孩子的内心。
(3)不仅要看现在,要要看长远,对孩子的终身负责
(3)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交流、去沟通
四、交流的主要问题
1、交流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适应——发展
(1)学会适应
要想能够适应未来发展,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要想让孩子顺利度过初中生活,就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功课”。在小学毕业前,一些家长功课做得不到位,导致很多孩子上了初中,出现诸多适应不良。比如:焦虑、孤独、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问题。
案例——小丹的父母发现,12岁的女儿自打上了初中,话越来越少,喜欢独自静坐在自己的卧室里,面对书本发呆。从前活泼、开朗、好动的女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而且有时还无故发脾气。偶然间,妈妈发现小丹的笔记本上写着:“为什么我背不下来?”“为什么同学都不喜欢我?”父母有些担心了,就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反映小丹比较内向,上课不愿发言,与同学的交往也比较少,班级搞活动,她总是不知不觉地成了旁观者。
给家长的建议——
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绝不仅仅是揣着高分和好成绩就可以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健康发展。
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新环境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这是正常的。家长要理性对待这些问题,无论是从案例中看,还是从整个校园来看,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都要从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科目三方面着手。
1. 适应校园环境——增加亲切度,让孩子在一个宽容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2. 适应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两种关系对孩子是否能愉快地度过初中生活至关重要。有些孩子因为性格等因素,不善主动与他人接触,总是形单影只、离群索居,这样既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隐患。
比如案例中的小丹本来是性格开朗的孩子,家长未能在上初中之前给孩子介绍新环境的情况,以及该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而导致孩子不愿和同学交往。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敞开心扉,打开心灵的大门去和老师、同学交往。对老师要积极认同,并让孩子喜欢其所教授的学科,这样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对同学要友爱、大方,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热情、有礼的人。
3. 学习科目的适应——调查问卷的反馈——主要压力来自哪几科??
大多数的同学的压力来自新学科
上初中除却要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外,还有就是学习科目的适应。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而到了初中一下子增加了政治、历史、生物、地
理等学科,到初二年级还要增加物理和化学。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内容的扩展,会使有些孩子产生畏惧感。这些是包括案例中的孩子在内的所有孩子都面临的问题,有的孩子一时会不知所措,由此焦虑、紧张。
所以,在学习内容这方面,孩子未上初中时,家长就要与孩子一起做好“功课”,让孩子了解,上初中后要增加的新科目,鼓励孩子对新科目充满期待。使孩子进入新环境能够坦然接受,愉悦适应。
适应力强的孩子将来更有前途。多让孩子与其他人接触,孩子们只有在集体环境中,与同学和老师打交道的时候,他们的性格和品质才会得到锻炼。
家长做好这些功课,孩子才能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方可开心学习、快乐成长!
(2)健康发展——长远的发展
五、交流的原则+注意事项——要注意艺术和技巧——教法指导
1、核心是愛
小猴的故事——
2、明确原则
老师明确:态度——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陪伴意识,这不仅是吃饭喝学业,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家庭的意识。
原则——严爱有度,原则性问题绝不让步,但是必须让孩子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做好人是基本问题。
之前,有的家长很自豪的说,我们家小学一直都没有管过,完全自立,可是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如何呢?--------小奇的故事
案例:小齐,小学大队委,聪明,成绩较为优异,上了初中后,家长依然不管不顾,孩子迷恋手机游戏,每天上课各种闲聊,晚上也不复习和预习,作业也是各种糊弄,成绩一落千丈
新初一——既有初中,也有小学,所以可以继续延续小学的做法
播放教育大家——李玫谨的视频(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学会忍受、防止自私、承受挫折)
从专家的视频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教育引导的重要性
明确——教育是有技巧的
3.学会表扬和批评
(一)明确良好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