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3.画杨桃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杨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能够尝试画一下杨桃的模样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主人公画的杨桃是什

么样子的吧!

2.走进作者:

岑桑:广东顺德人,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岭南文库》丛书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97年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届伯乐奖。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5.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6.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7.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课:“果”字注意笔顺,最后写“木”,“木”的撇穿插到言字旁下。

座:“广”的撇稍长。“坐”上面两个“人”的捺变点,最后写“土”。

页:起笔横在田字格上格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末笔是点。

抢:右边“仓”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部。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

嘻:左小右大。“喜”各部分写紧凑,下部的“口”比上面的“口”大。

8.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四、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对话的语气。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串珠问题1)

课文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我们实事求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故事。

(2)同学们和老师看到我的画后表现有什么不同? (串珠问题2)(课后第2题)

①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a. “哈哈大笑”是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的表现。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我”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

b.仿写:像“哈哈大笑”类似结构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示例:洋洋自得、孜孜不倦、恋恋不舍、勃勃生机

②“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a.朗读指导:要读出同学们反问、指责的语气,语调稍高。

b.用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写出了这几个同学对“我”的画的质疑和嘲笑。

③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看、坐、审视”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

④“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朗读指导:读同学们的话,要读得果断、有力。

⑤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a.“严肃”说明是因为,老师在审视之后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意识到孩子还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从客观实际出发。

b.老师的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还盲目地嘲笑别人。

⑥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半晌”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⑦“好——笑!”

“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调,嘲笑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表现出几个同学的幼稚可笑。

⑧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嘻嘻的笑声”写出了这几个同学的自以为是、得意洋洋,为后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铺垫。

(3)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什么?同学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①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a. 老师让学生在亲自观察中感受事物,接受教育,认识错误。

b.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调稍低,读出同学们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读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

c. 老师为什么不把问题告诉学生,而要反复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在亲自观察中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②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和颜悦色”是对老师的神态描写,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神情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强调了绘画时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

③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a.朗读指导: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这位老师耐心的态度。

b.老师的话告诉我们:( AB )

A.做事或看问题应该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