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微课设计的四种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微课设计的四种理念
微课作为一个新名词,已渐进语文学科视野。用微课改变课堂,是新一轮课堂改革的口号。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去了解微课的特点,积极参与微课设计,尝试使用微课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如果只停留在观望微课的发展态势上,将会被新一轮教学改革所抛弃。那么,语文微课设计,要遵从哪些理念或者假设呢?
一、价值假设,指向支持学习
微课的类型是多样的。无论是一段自拍视频、一个PPT课件,还是一个网络视频课例,都是面向课程对象和学习过程精心设计出来的。微课设计的最大意义在于支持学生学习或者促进学生的学习。微课的支持性或者促进性,首先表现为向学生提供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微视频、微课件等,也表现为向学生提供微课设计、素材课件、学习清单、练习测试及反馈等支持性资源。
设计微课时,如何突出对学习的支持性呢?笔者曾先后在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南京、镇江等不同区域的五所“四星级”学校高三年级,进行了“影响高三作文得分因素”的调查,将作文问题分为——审题不当、立意不深、层次不深、思路欠清晰、内容不充实、选不到材料、评分标准不明、文体不分,论述中心不突出、议论结构不好、论证单调、缺少文采、现实感不强。人物不鲜明、情节不曲折、缺少亮点等16个点,然后分别组织16位教师和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寻找相关策略,并基于师生答案设计与制作了专题《作文:从教师到学生》,将16个5~7分钟的专题微课视频放在学习云上,让学生课余自由点击,自主学习,旨在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作文学习或者提升。事实表明,当作文问题呈现多元、无序状态时,笔者设计、呈现的作文微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无论是辅助性微课,还是自主性微课,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假设应该指向能够促进、支
持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的顺利教学。
在常规课堂中,教师的备课往往指向顺利的教、顺利的引领。而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支持、促进学生的学。微课改变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支持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为目的,这就要求设计微课时要理顺思路,将服务于教师教转向为支持学生的学,要借助微课将教师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支持式教学,从而在更大层面上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或者开展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
微课的支持性主要表现为向学生提供录制的微视频。微视频是一种新型支持性资源,它结构简单,形式灵活,长度短小,内容精致。从支持性理念出发,设计与制作微课时,首先要将微课理解为让学习“更有情趣、更加生动”,“促进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理解为“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支持学生深入探索,开发学生潜能”。笔者设计《作文:从教师到学生》系列微课时,就是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解决相关作文问题为动机。这个微课群的支持性首先表现为,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对学生作文的调查,微课要解决的问题“存在于学生作文中”,其次,也表现在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上。《作文:从教师到学生》微课系列中,之所以要安排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是因为来自学生的策略更加贴近学生作文的现实。而教师的作文策略,则可以起到更快地促进作文提升的价值。同时,同一个微课中有师生双方的精讲善讲的支持,学生就可以把微课学习变为解决作文问题和体验作文过程的一次次生动有趣的历险。师生联手解决作文问题,又可以促进学生连续不断的“翻转”,从而获得作文提升的学习经验。
二、内容处理,追求点式分割
语文微课设计,内容处理上存在点式分割的假设。微课对课文内容的点式处理有怎样的依据呢?或者说点式分割的前提是什么呢?
常规课堂教学是用45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一篇课文或者一个专题的学习,课程目标体系严密,课程结构复杂,学习内容庞大,学习过程冗长,学习效果不理想。微课则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按照单一知识点设计课程目标,一个微课一次只解决一个小点,点点相加使得学习内容慢慢变得丰富,学习过程也变得高效而轻松。于是,微课设计上就存在着这样的命题:内容上的微处理与时间上的微追求。前一个“微”指容量微小、知识点化、内容碎片化,后一个“微”指学习持续的时间短,观看视频过程短。而按照点式假设设计出的微课,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方式、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就可实现瞬间学习而效果最大的目标。
从脑科学层面看,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中“资源有限论”的观点,学生的认知精力是有限的,一次处理的信息量过大会造成认知负载,从而影响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欧洲大脑研究工作室格哈德·罗斯等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也证明:越是微小学习单位和频繁的重复,越有利于大脑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遵守知识点化处理的原则,根据课程内容认真合理的设计微目标、点目标。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佛莱思节夫人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在回家途中项链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赔项链。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整整劳苦了十年……”为了训练学生概括《项链》情节结构的能力,笔者请三位学生做演员拍摄了一段时长5分钟的微电影视频——《〈项链〉的情节概括》。这个微课,实现了上述两个“微”,同时将单纯枯燥的文字阅读变为光影声色的微电影欣赏。这样点式处理情节,学生概括时就非常迅速了。
学习一篇课文时,要先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点化处理——尽量将课程内容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以确保微课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单一而
且有实际意义的点。这样,才能实现微课改变课堂、改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比如教授《范进中举》一课,课程内容丰富,要学习的目标很多。经过点化处理形成点目标后,笔者设计了五类40多个微课,放在校园网的云空间。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种手法、一种活动设计,每个微课5分钟左右就可以观看完毕。微课内容的点式处理,可以将学习变得简短而轻松,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度。语文学科内容的这种点化处理方式,使得知识粒度比较小、知识点单一集中,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开展基于微课的学习。
三、资源呈现,讲究线性排列
微课之所以能够产生对教学或者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基于这样假设:按照人类认知线性流程排列资源,使微课展开与学生认知深化顺序同步,从而实现支持学习或者促进学习。
首先,按照线性呈现云空间的自主性微课资源,才能引导学生找到最短路径。从微课的支持性出发,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可以分割成许多个点。这些点就是设计与制作微课的目标,教师依此就可以开发出许多微课。如果让学生开展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这些微课便构成了自主学习云或者云资源。
自主性微课资源,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方式呈现,做到合理设计学习界面,将微课科学分布在学习云上。如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同时兼顾学习先后、由浅入深的顺序。这样呈现微课资源,即是线性排列。微课资源作线性排列,便于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最短路径获得学习经验或者达成学习成果。同时,微课资源按照线性关系排列,模块之间具有互不相干的独立关系;而非线性排列微课,则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状况。如果许多自主性微课资源非线性的、散乱的分布在学习云中,学生点击微课,就得不到最短路径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