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脱节问题原因及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育
xue ke jiao yu MODERN EDUCATION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脱节问题原因及策略
■晋伟
[摘要]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书写中错别字现象、倒下笔现象,作文中标点使用不规范现象,以及读书姿势不正确,写字姿势不正确,书写不够工整、不够美观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阻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又增加了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难度。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探讨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小学衔接;问题;策略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脱节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我发现有些学生读小学时语文成绩较好,而升入初中以后成绩大幅下滑,不尽如人意;而有的学生则相反,在小学阶段语文优势并不明显.而步入初中后进步不小。
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有所改变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简单,知识点少,记叙文居多,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加深,篇幅加长,知识点增多,对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二)教法不同
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
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中学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
再加上班额较大,老师不可能做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
小学语文更注重朗读,形式追求多样,齐读、个别读、师引读、生对读……朗读时相互评价,相互吸取优点和长处,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初中语文课,教师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课堂虽也有朗读训练,但朗读的形式大多由齐读占多数,个别读、小组读等形式很少用到。
小学教师一般把学生看成孩子,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怀抱中成长,缺乏自主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师则认为学生自己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比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学法不同
小学阶段,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自主能力较弱,掌握的学习方法较少,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升入初中,学科增多,语文课时减少,知识点增多,难度加深,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而且中学比较重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外知识的获取。
(四)考点不同
小学阶段重知识的积累,字词句占很大比例;而初中测试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考试形式也有所变化,延伸内容逐渐增多,对学生分析理解要求更高。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针对以上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我认为中小学衔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材编排上的衔接
1-双基的衔接
小学教材在双基上更注重字词句段的训练,中学教材较小学而言过于单薄,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不够,特别是句子的训练,导致学生到了中学基础薄弱。
2.读写能力的衔接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要求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做到“以我笔写我心”,抒写真情实感;中学开始阶段要适当提高对学生阅读的要求,降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处理好中小学在读写上的衔接。
3.文体的衔接
602019年第24期教有与敎学
学科教育
xue ke jiao yu MODERN EDUCATION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记叙文居多,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而初中语文的范文加入了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在小学教材中可以再适当加大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比例。
4.文言文篇幅的增加
中学教材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比重占到了30%左右,而小学在这一方面却只是略有接触,可以再增加一定数量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二)教法、学法上的衔接
1.教法上的衔接
五、六年级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进行教学,适当加大抽象性,增加课堂的容量。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摒弃灌输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变重机械训练为重理解训练。
2.学法上的衔接
(1)开展学法讲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小学在五、六年级就应该适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讲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
(2)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认真落实好教学中“预习一一听课一复号一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调动学生口、心、手、眼的四到位,掌握多说、多读、多思、多写四个法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进入六年级应指导学生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练习书写各科作业,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
二是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六年级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如诗歌集、散文欣赏等;有益的小说书也能相应地增添他们的生活色彩和内心世界。
三是培养记随堂笔记的习惯。
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做笔记要适度。
笔记要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去记。
不能记得密密麻麻,又脏又乱。
②教师的板书,要做到“精、简、准”。
教师一定要指出板书最主要的内容,要告诉学生应当标记的位置。
学生应使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根据要求做好批注。
四是培养积累素材、现场作文的习惯。
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主要因素。
六年级教师要协助学生做好平时的素材积累。
课外平时的积累还离不开写。
六年级至少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现场写作。
把作文课落在实处,利用作文课给学生讲一些写作的技巧,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三)师资上的衔接
1.相互听课
要经常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
听课后,教师相互提出合理的建议,明确各自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为他们在备课上课的有机衔接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成立跨段教研组
成立六七年级语文教研组,指派既熟悉中学语文又熟悉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教师担任组长,指导跨年段语文教研组的工作,从备课、上课、作业、命题等方面进行指导,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
3.成立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组
成立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组,着力调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的对策,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四)评价上的衔接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中学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科学、公正、严格。
这些评价的不一致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面体现了出来。
比如,考试评价,中学应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学生,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并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进行心理疏导,不断增强其信心,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度过这个危险期。
三、结语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六、七年级语文教师加强交流,精心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所教学生,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克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带来的弊端。
教师本为人梯,一届届的学生就是踏着小学教师的肩膀、中学教师的肩膀成长并走向高一级学校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断层或落差,那么我们又不妨伸出我们的手,共同铺设几个台阶,让我们的学生成功跨越!
(作者单位: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山东济南250012)
(编辑:顾昭皓校对:高原)
2019牟第24期**-§*-^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