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力推“海西”战略全面实施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上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上)发布时间:2011-10-12信息来源:课题组(二00五年十月二十日)目录摘要一、全国主要经济区与福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一)全国现有经济区格局(二)福建周边经济区发展动向二、福建周边临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与预测(一)福建周边临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二)福建周边临界地区“十一五”规划动态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一)动态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二)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三)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进程的战略突破(一)东出:跨越海峡国际中转(二)西进:打通中部边界崛起摘要战略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
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的确立,为加速福建发展创造了战略上的主动性。
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也面临着许多的障碍:东岸的台湾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质性突破;西向由于山的阻隔难以向中部拓展,南北两个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已对福建形成了两面夹击,虹吸效应大于墨渍效应。
福建临界的周边地区由于省际行政区域的因素还难以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
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海峡西岸”概念首次进入了规划建议,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福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以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以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推进边界崛起,使福建的周边临界地区真正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
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根据发展的实际变化,找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
福建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把“东出西进”的区域战略凸显出来,放在优先突出位置:跨越海峡,打好海峡牌;发挥海的优势,建设国际中转港,推进国际化。
“海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改革与发展
有 对 台 工 作 、 统 一 祖 国 , 并 进 一步 带 动 全 国经 济 走 向 世 界 的 特 点 和 独 特 优 势 的
建抓住 中央鼓励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支
持海峡西岸经济 发展 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月 ,福 建 省十 届 人大 五 次 会议 2 日正式表 决通 过了 福建省建设海峡 9 西岸经济 区纲要 ,海峡西岸经济 区建 设进入全方位推进 阶段。 在 当年3 月召开 的第 十届全 国人 民 代表大会第 四次会 议上,温家宝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把建设 “ 海 西”列入国家 “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 提出 “ 支持海峡 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 对集中地的经济 发展 ”,赋予了海峡西 岸经济 区新概念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和推进海峡两 岸交流 与合作创造 了新
的机遇。
地 域经综 合体 。
因其 特 殊 的地 理位 置 , 所 以 “ 海
一 西 . 入发 展快 车 道 海 进
西”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特殊 的战略意
义 。有 关专 家指出,海峡西岸经济 区具 三个 战略意义 : 从 区域 经济 的 角度 来 看 ,它 将导 向海峡经济 圈或中华经济圈 ; 从福 建 省 的着 眼点 来 说 ,它 是 闽
省 全 面推 动 自 身 发 展 壮 大 的 战 略 ;
派、团体 以及学者 、专 家,纷纷提出构建海峡 西岸经济 区、 扩大海 峡西岸经济带 ,以推 动两岸急剧增长 的经 贸往来及合 作 的意见或提案,这也是首 次透过民主党派 以大会发 言形 式
聚焦 “ 海西”发展。
和其他 台商 投资相对集 中地 区的经济 发展” ,既是保 增长 的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相关意见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相关意见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会议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海西经济区发展路径图:产业对接金融搭桥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无疑将对海西经济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专家认为,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国家大力支持海西经济区的建设,目的在于加强闽台产业对接,促进经济融合,其中金融领域有望“先行先试”,发挥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
从复制到融合福建省最早在2004年提出海西发展思路,之后得到中央的充分认可。
支持海西发展,相继写入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七大报告,最终上升为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
纵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七个方面重要工作,涉及经济发展的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沟通两岸产业合作,其二是区域分工协同发展,其三是体制创新对外开放。
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一衣带水,经济上有着非常强的相似性。
据原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教授介绍,上世纪70年代台湾产业结构以服装、鞋业等轻纺工业为主,福建从上世纪末开始兴盛的也是这些产业;后来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电子、石化、机械等产业,现在也成为海西经济区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海西经济区复制了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对于承接台湾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福建省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海西经济区要从复制上升到融合,必须解决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这两大问题。
福建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福建经济信息中心
福建省“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闽政 [2006]42 号文下发实施)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精神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立足福建实际,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在总结“十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我省“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确定了“十一五”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的基准年为 2005 年,规划时段为 2006-2010 年。
一、环境发展形势(一)“十五”期间的主要成效“十五”期间,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生态支撑体系的目标任务,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保的关系,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
在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6% 、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005 年全省 12 条主要水系水质达到和优于Ⅲ类标准的水质标准的断面占 89.4% 。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 9 个设区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8% , 14 个县级市达标率为 96.6% 。
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省 23 个城市空气质量均为优和良,优于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平均水平。
城市噪声污染有所控制。
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1. 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稳步推进。
省政府批准实施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实施闽江、九龙江、敖江、晋江、汀江和木兰溪、交溪等“五江两溪”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划定全省 120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法保护水源地。
卢展工:以“四个重在”战略推进海西建设
卢展工:以“四个重在”战略推进海西建设作者:祁春玉付锋林来源:《中国报道》2007年第05期区域经济整合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
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海峡西岸)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视察福建省时,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
近日,本刊记者就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对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进行了专访。
卢展工表示,未来几年内,福建将在“四个重在”(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上下工夫,利用与台湾的“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优势,把握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海西和实现祖國的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海西经济区将大有作为有人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喻为“一架多引擎飞机”,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就必须全速启动多个引擎。
“十一五”计划之后,中国开始从省份经济真正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要求提升层次的必然产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
谈起目前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卢展工表示,中央正在加快纠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
福建省在1995年就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2004年的“两会”期间,福建省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的概念,获得了中央高层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想,对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确实如此,海西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只有两三年,但获得了广泛共识和认可。
海峡西岸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经济区域。
“海西”跃入“十一五”
“海西”跃入“十一五”
章宇;林霜;东波;米南
【期刊名称】《人民政坛》
【年(卷),期】2006()1
【摘要】【策划人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
这意味着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搭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构想得到中央的认同和支持。
表明这一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提升。
这一提升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总页数】5页(P4-8)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对外开放;区域经济;经济战略;经济结构
【作者】章宇;林霜;东波;米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7
【相关文献】
1.服务三农建设海西福建省农信系统“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J],
2.为“海西”写入“十一五”规划积极履职 [J], 万姗;;
3.辉煌"十一五"奋进新海西 [J], 马晓莲
4.海西"十一五"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J], 李鹏新
5.“十一五”期间海西州居民消费需求调查 [J], 薛建峰;董光昭;苏小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力挺“海西”——福建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草案综述
视福建独特 的地理位置 ,这其 中对台的
意 味 相 当浓 厚 这 说 明 ’ 西 ’ 设 将 作 悔 建 为 全 党 全 国 九 民 的 重 要 任 务 来 干 以 支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 高 建 公 路 、高 建 铁 路 ,
港[ ]、电 力 殴 施 建 设 的 力 度 断 打 太 ; 玎 工业发展速度 根。 ,井形成丁 以电子 、 映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西 ” 略 初 步 成 彤 “ 十 推 进 、 四 十 基 战 网 “
本 、四 个 美 健 ,全 省 上下 呈 现 H 止 气 顺 、人 和 业 兴 的 良好 趋 势 . 年 来 省 .五
内对 外 的 紧 密 联 系 , 础 设 施 尤 其 是 港 基
口 、 通 枢 纽 的 整 合 非 常 重 要 。 有 些 基 交 础 设 施 的 建 设 要 适 当 超 前 , 能 适 应 经 才 济 社 会 快 速 发 展 的需 要 。 ”
建 省科 技 进 步 综 合 评 价 居 全 国第 十位 , 区
剖 新 务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建 没 大 局 服 过 去很 一段 时 i . 国 家 对 于 福 建 n ' J 地 位 的 认 是 一十 军 事 斗 争 的 前 滑 而
不 是 个 竖 济 靛展 的平 舟 数 据 显 示 . 自
推进 党的执 政能力建 设.推进 海峡
从 域 战 略 上 升 匀 垒 国 战 略 : 这 一 决 定 让 福 建 酋多 年 的 愿 望 变 成 现 实 .让 福建 肯 卜 啦 欣 鼓 舞 张 噬 飞 代 表 说 :新 的 下 “ 形 势将 福建 的发展 推到 一 个新 的起点
上 ’ 峡 西 岸 ’ ^ 中央 文 件 , 海 写 是从 全 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06•【字号】青政办[2007]184号•【施行日期】2007.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07]18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青海省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意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 [2007]14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现就贯彻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形势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 25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3%,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十五”期间,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民族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全省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9.15亿元,年均增长12.9%;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0.64亿元,年均增长24.5%;全省民族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7.11亿元,年均增长34.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23亿元,年均增长 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分别增长7.03%和6.4%。
全面推进海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龙源期刊网 全面推进海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巴明德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第02期正值全州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之际,海西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海西州十一届三次会议于三月六日召开。
这是“十一五”规划处于攻坚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充分体现了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共海西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十一25”规划、构建和谐海西和全面推进海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决心,标志着柴达木开发又步入了更加辉煌的发展时期。
过去的一年,是海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骄人成绩的一年,在连续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四个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1.67亿元;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达到42.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1548.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58.6元。
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以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海西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一年里,海西的总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州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任务,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强化基础建设和社会建设,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确保社会和谐进步。
根据要求,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亿元,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j5,其中州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左右。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意见的通知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09•【字号】西政办[2007]39号•【施行日期】2007.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意见的通知(西政办〔2007〕3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各行委,州政府各部门: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拟定的《关于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分工意见》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七年五月九日关于落实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分工意见(海西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5月)州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通过的《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海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完成《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对于确保全州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切实做好《纲要》实施工作,现对《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分解。
并按照职责分工将任务具体分解到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
一、分工原则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顺利实施。
(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备忘录
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备忘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8.24•【文号】•【施行日期】2011.08.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备忘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继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中央支持福建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海西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质检总局与福建省政府决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双方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推进的工作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质检总局支持福建发展的工作重点(一)大力支持福建深化对台合作交流。
1.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
积极支持平潭综合规划报批和建设,支持平潭口岸加快对外开放,探索实施更加特殊、便捷高效的质检政策措施,适应两岸开展合作交流的新需求。
2.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落实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决策部署,探索实施更加优惠的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
3.支持福建先行先试对台质检措施。
支持驻闽检验检疫机构开展涉台检验检疫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承担质检总局ECFA政策研究的相关工作,加快推动两岸检验检疫信息交流和证书交换核查的电子化,支持闽台进出口商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合作。
支持驻闽检验检疫部门开展对台湾方面检验检疫证书、认证认可结果、检测结果采信试点工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制订采信的进口台湾产品目录。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东中西互动,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至200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7%。
累计新开工7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
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53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近5000公里,新增电力装机4552万千瓦,新增民航运输机场10个,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建成。
宁夏沙坡头、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等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塔里木河、黑河等专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西部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600万公顷,实施生态自然修复面积2800万公顷,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526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765万公顷,退牧还草1933万公顷,易地扶贫搬迁120万人。
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村村通电话、农村能源、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两基”攻坚计划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人才开发工作得到加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效益最好,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良好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面临难得的机遇。
海西州十一五科发展规划
海西州十一五科发展规划————————————————————————————————作者:————————————————————————————————日期: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体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根据州政府关于制定行业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海西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科技工作现状(一)主要成效“十五”期间,我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以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为主要任务,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高新产品,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1、科技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全州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0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8项,州级科技成果35项,授权专利1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末的35%攀升到2002年的38%,科技进步水平在全省居于前列。
在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考核中,我州首次被考核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地区。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一批高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突出表现在:盐湖资源开发取得突破,研制出了氯化钠浮选剂1号、2号新产品,攻克了浮选—冷结晶工艺的难关,工业氢氧化镁产品开发成功并已开始规模生产,锂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深加工步伐加快,使石油天然气产业成为我州乃至全省的支柱产业;大柴旦滩涧山金矿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完成了万吨级工业性堆浸试验,解决了矿石碳、硫、砷含量高及浸出率低的难题,提高了综合利用回收率;柴达木高科技药业公司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先后研制出22种中藏药新产品,并已通过国家级工业企业中藏药生产GMP整体认证。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十五”时期福建旅游业有很大发展,“十一五”时期福建旅游产业将进入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海峡两岸旅游区列为全国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首,凸显了在未来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作用。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是按照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战略部署,为落实建设中国旅游强省的宏伟目标,而组织编制的。
作为福建省“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十一五”时期指导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06-2010年。
第一章回顾与展望福建省旅游业在“十五”期间有较快的发展,旅游综合实力增强,旅游环境有很大改善,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完成。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十五”发展回顾——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发展速度较快。
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尽管受“非典”影响,“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仍然达到868.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80.54万人次),年均增长4.1%;旅游外汇收入53.27亿美元,年均增长7.8%;接待国内旅游者2.13亿人次,年均增长14.1%;国内旅游收入1952亿元,年均增长20.2%;旅游总收入2392.55亿元,年均增长17.6%。
海西州“十五”发展成就及“十一五”发展思路
海西州“十五”发展成就及“十一五”发展思路佚名【期刊名称】《青海政报》【年(卷),期】2006(000)022【摘要】<正>“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州”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基础优先、资源转换、中心城市发展、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州六大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改革不松劲,创建和谐不走样,保持稳定不懈怠,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005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34亿元,年均增长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扩大、效益提高,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年均增长1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15亿元,年均增长29.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16亿元,年均增长22.9%。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
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人口与汁划生育、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发展思路“十一五”时期是海西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快小康进程的重要时期。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把握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六个原则,实施六大战略,实现四个翻番”的基本思路。
把握一个主题: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
围绕一个目标:加快发展工业、全面建设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海西,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投资发展环境取得新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和谐海西建设形成新局面。
坚持六个原则: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坚持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与循环利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海西”提速与“十一五”规划——福建要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
“海西”提速与“十一五”规划——福建要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卓祖航;罗宗美【期刊名称】《开放潮》【年(卷),期】2005(000)009【摘要】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
搞好福建的“十一五”规划制定。
并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前进。
本刊选择了事关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若干问题。
刊发有关科研单位和民主党派的专家学者的若干篇涉及改革开放、转变政府职能、实施人才强省、发展与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及做好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报告或专论。
望能为联系福建实际。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引发对发展思路、模式、方式的创新思考。
【总页数】5页(P34-38)【作者】卓祖航;罗宗美【作者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3.393【相关文献】1.突出县域经济大提速构建生态和谐新江源——江源区"十一五"经济发展及"十二五"规划目标 [J], 梁仁顺;李长生2.海西绿色明珠更璀璨——福建向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生态强省迈进[J], 林萍;傅凯峰;刘建波3.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新体系 [J],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金融培训学校4.力挺“海西”——福建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草案综述 [J], 姚金清;张郁5.强劲动力促“海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注省“十一五”规划纪实 [J], 刘志锋;宋姗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这 样 才 能 保 证 产 业 结 构 的 均衡 。 育 竞 争 力 强 的现 代产 业 , 培 发 展更 多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议 提 出 , 持 以 建 坚 信 息 化 带 动 工 业 化 , 以工 业 化 促 进 信 息 化 , 建 竞 争 力 强 的现 代 产业 。 构
提高创 新 能力—— “ 设海 峡西 岸 建
先进 制造 业 基 地 ” 坚 持 在 发 展 中 调 整 优 。 化产 业 结 构 , 力 壮 大工 业 总 量 , 化 工 努 强 业 对 经 济 的 支 撑 作 用 。提 高 制 造 业 在 固
定 资 产投 资 中 的 比重 。把 自主创 新 作 为 调 整优 化产 业 结 构 、转 变 增 长 方 式 的 中 心 环 节 , 断 提 高 原 始 创 新 , 成 创 新 和 不 集 引进 消化 吸 收 再 创 新 能 力 。 制 。 导 企 业 向 中 心集 镇 发 展 , 强 对 农 引 增 区域流动和合理配置 。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 “ 强 产 业 增
集 聚 能 力 , 力 抢 占产 业 发 展 制 高 点 , 着 形 成更 多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适 当提 高 第 二 产 。 业 比 重 , 续 促 进 第 三产 业快 速 发 展 。 继 专 家指 出 , 建 的产 业 结 构 中 , 二 产 业 比 福 第 重 相 对较 小 , 该 培 育并 壮 大 支 柱 产 业 , 应
维普资讯
★本刊记者
米 自 : 代 表 团的 邹 明 泉代 表 或 许 叫 星 福 建 肯 ¨苗人 太 四 趺 会 波上 最 关 心 省 I
”
郑国锋
通 讯 员 宋 姗 姗
பைடு நூலகம்
示 r福 建 I 域 发 鹾 的 体 局 :强 调 发 置
挥福州 、 『 厦 J 泉州 火 叶 _城 市 的 带 动 l 0
两 个 晚 上 逐 字 运 |挑 灯 瘦 凄 .他 写 下 r u J 十 分 其 体 的 六 条 垮 政 建 议 并 提 受 给 大 会
秘 书 处 尽 管 " 完 美 ‘ 一五 ’ 但 十 舰
逐步形成外资宙集 、 内外 结 台 、 动 打 强 带 时 经 济 区 域 : 托 大 型港 湾 和 基 础 设 施 , 依
年 , 建 省 ( P 】0 8 元 , 均 GD 福 ; 超 00 亿 D 人 [ 超2 01 .财 政 总 收 ^ 超 lo 亿 元 ; 8(元 0 20 显
的 重 要 阶 段 眭 成 果 .党 的 十六 届 五 巾 全 会 提 出 _两 大 目标 : 优 化 结 构 、 高教 r 庄 l 提
益 和 降 低 消 耗 的 础 },实 现 2 1年 人 : 00 均国内生l 值比2 年醐 一番;国内 ( m
J 一 珏 规 划 的 代 表 之 一 面 对 长 选 数 _
作 用 , 展 壮 大 闽 东 北 蚓 西 南 阿 疆 发 推
进 海 峨 西 岸 经 济 与 氏 三 角 、 三 角 紧 蛛 密 对 接 . 动 发 展 : 强 两 岸 三地 联 系 . 联 加
仲 . 推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进 程 .加 强 公 共 交 通 . 水供 电 供 邮 歧 增 情 、 境 保 护 和 、 恋 建 设 f 城 乡 衔 接 . 进 城 乡 产 、 融 台 I 勺 促 I k 资源共享 . 肜成 城 乡 互动 、 凋 发 展 . 构 建 国 东 南崭 优 农 业 、 沿海 蓝 色 产 业 和 闺
整 腱 新 型 港 『 l 城 市 和 I 域 中 心 城 J 业 I x . 市 , 育 重 要 经 济 增 长 楹 , 进 海 峡 州 岸 培 促 由市群加快崛起一 连
调 厦 可 持 续 嚣 燧 钆 会 水 少 代 丧 认 为我 古 的 “l 五 划 主 要 指 标 是 崭 于 中 央 。 一 规
生 产 营疽 能 源 消 耗 比 “ H 期 末 降 低 2 % 左 右 闽 省 州 针 对 n 身的 优 劣势 存 0 在 的 主 要 矛 盾 莆 题 . 出 战 略 规 划 . l 提 出
发 是 愠 化 自身 搓 讲 优 势 .霞 税 建 设 协
玎 字 的 厚 一册 《 建 省 国 随 经 济 和社 福 会 发 展 第 十 一 个 丘年 规 划 纲 要 ( 草案 ) , 》
{ 议≥ 一 建 的
划 仍 可 说亮 点 闪 耀 奋 民 振
篓 着 说道 :
… ” 微 他
三 农 —— 力 促 “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建
村 ” 提 出 加 快 城 I 础 设 施 向 农 付 延 、 H基
会上提交到每一位省人大代表 手中 的 《 福建 省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一
丛 —— —■
维普资讯
西北绿色产业 带。 城 镇 化— — “ 设 核 心城 市 群 ” 规 建 。 划 以福 州 、 门 、 州 三 大 中心 城 市 为 核 厦 泉 心, 以区 域 中心 城 市 为骨 干 , 发展 中 小 以 城 市 为 基 础 , 快 建 设 布 局 合 理 、 势 互 加 优 补 、 施 完 善 的海 峡 西岸 城 市 群 。 设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案 ) 提 出 了 “ 一 草 》 十 五 ” 盎 济 社 会发 展 的 预 期 标 : ̄ 2 1 100 ]
战略规划 : 明确发 展重点与方向
为 耍 现 。{ ” 间 闭 民经 济 持 续 一 期 速 健 康 发 展 .取 得 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