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9·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万里桥记
(宋)刘光祖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
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
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
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
”后因以名。
或则曰,费祎聘①吴,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
”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
以
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今天下,兼有吴蜀。
朝廷命帅,其远万里。
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②而思仿佛③其
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
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
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
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
则命酾④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
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
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
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如公所怀,风景抑末⑤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
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
知公莫如光祖。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注】①聘:访。
②勋庸:功绩③仿佛:相仿。
④酾:疏导。
⑤末:非根本的。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分)
A.孔明没.又千载没:去世
B.其说虽殊.殊:奇特
C.孰不怀古以图.今图:谋划
D.记其大者而遗.其细遗:舍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方法有二:一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二是调动课内文言积累,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有效迁移。
A项,“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的意思是“诸葛亮去世千年,桥的遗迹也大致具备”,由此判断正确。
B项,根据句意“这些说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名桥的一种方式”可推知句中的“殊”是“不同”的意思;C项,句意是“谁不感怀古代而谋划当今”,由此推断“图,谋划”正确;D项,“记”与“遗”相对,解释为“舍弃”正确。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3分)
译文:
(2)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3分)
译文:
【答案】(1)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2)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1)注意重点词语“而”,可是;“以……故”,因为……的缘故;“亡”,同“无”。
(2)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这是个判断句。
同时抓住关键词:“兹”,这。
“弗”,不。
注意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忠于原句。
5.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①万里桥的得名与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曾在此送别吴、蜀的使臣,“万里”出自他之口。
②万里桥的修缮与诸葛亮有关。
赵公因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功绩而修缮此桥,作者借此记表达对赵公的期许。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本文记述万里桥的得名和修缮,而这两者都与孔明有关。
解答时要先分析文本内容,说明这两者的关系,然后概括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自从秦代设置太守,李冰开通二渠道,为蜀地带来万世的利益。
现在万里桥的水,大概就是秦渠。
这之后诸葛亮(字孔明)治理蜀地,凭公信仁义的情怀让所有的人都信服,治理得法制清明,条理井然,礼乐之道差不多都得到恢复。
古今都相传,孔明在这里送别吴国使者张温,说:“这里的水流淌到扬州有万里之遥。
”后一词为之命名。
有人则说,费祎访问东吴,孔明送他到这里,说:“万里的道路,是从这里开始。
”诸葛亮去世千年,桥的遗迹也大致具备了,不是怎么的雄奇壮丽。
千年之间,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这些说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名桥的一种方式。
乃那时的天下,有吴蜀两朝。
朝廷任命将帅,他不远万里来到这里。
他看到这座桥,谁不感怀古代而谋划当今,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绩而想着仿照他那样去做事?侍御赵公镇守蜀地,才到,拜谒孔明祠堂,就命令修缮它。
每次都说:“诸葛亮,是三代遗留的才俊。
用法律可是人们不怨恨,主持政治可是主君不猜疑,不是把天下看成是大家的,又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现在他的遗迹尚存在还有很多,万里桥就是他通吴国的故事。
前任军帅沈公常修缮并扩大它,还是很简陋,不闻名,况且容易毁坏,时间长了就不能支撑。
救命疏导河水,把五道梁板全部更换并且用木
头制作屋子在上面。
风烟浩渺,岸上树木茂盛并且山川秀美。
沈公与客人经常登临此处,大概没有不徘徊和四面观看的。
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
像沈公这样感怀,风景应不是根本的。
沈公名光祖为之做记,记录下它的大胸怀而舍弃它的细枝末节。
如果说桥的名字美,沈公又给它以美化,那是不了解沈公的人。
了解沈公的,没有超过光祖的了。
2.(2019·浙江嘉兴)【活动二·嘉禾探寻】(26分)
任务一(13分)
来到鉴亭,根据研学方案,小嘉推荐了《鉴亭之铭并序》,供大家学习。
鉴亭之铭并序
清·许瑶光①
同治癸酉,孟夏之月。
予以俸满,将觐北阙。
嘉禾耆旧②,出践鸳湖。
水滨百桨,清酒百壶。
此地为别,临眺踌躇。
亭构“来许”,意在跂③予。
予忝承乏④,赖天子命。
于今十年,罔敢不敬!有胡德惠,劳君觞咏?临别赠言,式资往训。
爰⑤举觯⑥日:请建“鉴亭”。
劳劳送客,报以德馨⑦。
修慝⑧辨惑,舞雩典型。
天光云影,源头式听。
佥曰唯唯,爰勒斯铭。
铭曰:
兹屿在水中央,不骞不陊,万寿无疆。
有似仁者,静则延长,君子鉴之,节嗜欲以保安康。
兹亭轩旷,四无纤障。
高天覆帱,明月逸宕。
▲,洞察万状。
君子鉴之,去蒙蔽以扩识量。
亭下湖水,流似不流。
吐纳苕霅,古今悠悠。
▲,自强不休。
君子鉴之,学百川以海谋。
绕亭卉木,春荣秋谢。
荣固繁华,谢亦安暇。
▲,与时变化。
君子鉴之,舍则藏而得则驾。
嵚寄古石,于亭之东。
瘦貌寒魄,稜稜生风。
有似洁士,不与俗同。
君子鉴之,砺廉隅⑨以表孤衷。
朝开■阖,亭中阴阳。
雨润日丽,亭中柔刚。
寒来暑往,亭中炎凉。
小鸟知止,渊鱼知藏。
渔樵朋友,荇藻文章。
俯仰皆乐,吟啸非狂。
刻石表意,敢告同行。
闲情鸥远,逸兴云翔。
既亭既鉴,何用不臧!
【注释】①许瑶光:同治三年(1864年)任嘉兴知府,勤政爱民,深受当地乡绅、百姓爱戴。
②耆(qí)旧:故老,故交。
③跂:踮起脚跟盼望。
④忝:谦词,有愧于。
承乏:谦词,滥竽充数之意。
⑤爰(yuán):于是。
⑥觯(zhǐ):酒具。
⑦馨:▲。
⑧修慝(tè):修正过错。
⑨廉隅:棱角,比喻人的行为、品行方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讨论,请你根据文意,将对话补充完整。
(9分)
小嘉:“馨”的注释没有,但我们在《陋室铭》中学过,可以解释为:①▲。
小舟:学以致用,这个办法好。
那么,你觉得末段“■”处,应该选择“冥”“暝”“瞑”中的哪个字呢?
小嘉:我觉得这里应该填“②▲”,因为③▲。
小舟:铭文中甲、乙、丙三处被我遮住了,看谁能够把“有似勇者”“有似智者”“有似达者”填到相应位置。
小禾:我来填。
我认为甲、乙、丙三处依次是④▲、⑤▲、⑥▲。
小舟:真聪明!这篇铭文以四字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
诵读要注意节奏、重音等,比如读“君子鉴之,砺廉隅以表孤衷”一句,我觉得“君子”“砺廉隅”后要稍作停顿,同时⑦“▲”“▲”两词要重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作者⑧▲的信念。
【答案】①能故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瞑③“瞑”的本义指日落、黄昏,又指夜、天黑,和“朝”相对。
④有似智者⑤有似勇者⑥有似达者⑦鉴砺孤衷⑧以石为鉴,磨砺品行,守正内心,廉政为民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言文多项能力,题型较新颖。
第①空,结合《陋室铭》中“德馨”的意思是品德美好,“馨”字本意是能散布很远的香气,在这里具体指的是德行的美好。
第②、③两空要根据对整个词组的理解和对汉字意思的掌握来作答。
“朝开阖”,很显然,“开”和“阖”是一组相对的词语,那么空格处应填的字和“朝”也应该是一组相对的词语。
“朝”表示早晨,再看所给出的三个字,“冥”意思是昏暗,“瞑”是闭眼,只有“暝”字,本义是日落、天黑,又指黄昏,正好与“朝”字意思相对。
第④、⑤、⑥三空,考查的是上下文的衔接,要在对文章整体内容理解把握的基础上作答。
结合原文中三段最后一句可知,“勇者”对应“自强不休”,“智者”对应“洞察万状”,“达者”对应“与时变化”。
第⑦空根据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来判断句读和重音,“鉴”“砺”和“孤衷”都可以重读,题目中任意填写正确两个即可。
第⑧空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个整体概括,结合铭文内容,作者此句意在似古石一样的“洁士”,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对“洁”这种美德的颂扬,再结合“廉隅”“孤衷”等词和作者的身份背景,很容易可以得出结论:作者想表达的是自己以石为鉴,磨砺品行,守正内心,廉政为民的信念。
【答案】百姓为赞许瑶光对嘉兴所作的贡献并盼望其再来嘉兴而建“来许亭”,于是许瑶光建“鉴亭”回馈百姓,感谢百姓对他的爱戴。
“鉴”有借鉴之意,许瑶光以此来警戒自己,也劝勉他人,要有“仁、智、勇、达、洁”的美好品质,即要有仁慈有爱,勇敢坚定,珍惜时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洁身自好,自律自立,自强不息。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
结合小序内容、作者身份和链接材料一,可以看出许瑶光和当地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
“来许亭”和“鉴亭”的互相辉映,正是一方父母官和所辖子民之间的情感见证。
结合铭文中多次出现的“君子鉴之”,可知“鉴亭”的“鉴”,就是借鉴的意思,许瑶光建造此亭并为之作铭,是想要以此来警戒自己,也劝勉他人,要做一个“仁者”“智者”“勇者”“达者”“洁士”。
据此可回答此题。
3.(2019·浙江舟山)
4.(2019·浙江温州)文言文阅读(14分)
跋①吕侍讲②《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
..
对泣
..⑤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4分)
(1)【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2)【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1)A.本来 B.顽固(2)A.容易 B.交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的是“固”“易”的一词多义。
解释课外的词可迁移课内学过的该词的意思。
第(1)题中B为“顽固”的意思;A可联系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子固非鱼也”的“固”的意思。
第(2)题中B为“交换”的意思;A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或联系现代汉语中“易”的一般含义,如成语“易如反掌”,将该释义代入句中检验。
14.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
(3分)
【答案】因为故都沦陷至今已七十年,前朝遗老差不多都不在了,原来人人皆知的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现在已逐渐无人知晓,这本书就变得尤为珍贵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简述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的原因可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若不必记”是因为“人人知之”,“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的原因应从前文找,“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正因为故都沦陷,遗老都不在了,故无人了解“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需要将其记载下来,故此书“不可阙”。
注意要写出“承平无事之日”“人人知之”与“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的对比与变化。
1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2分)
【答案】指思念故国又无可奈何的一类人。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审读题干,“根据上下文”即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推断,“联系注释⑤”即读懂注释⑤内容,抓住注释⑤中的关键信息“正自有山河之异”“相视流泪”以及王丞相的话“何至作楚囚相对”,“对泣”是对于现状(山河易主,故国不在)无可奈何的表现,据此可得出答案。
16.“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5分)
【答案】示例一:累欷。
作者阅读《岁时杂记》时,庆幸有吕公所著此书,让后人重温往昔,但想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不禁悲从中来。
眼下士大夫们偏安已久,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人都难以找到,不禁屡次叹息抽泣。
重读“累欷”,可以突出山河沦丧、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示例二:抚卷。
陆游阅读《岁时杂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在眼底展现,手抚此书,心中五味杂陈,庆幸之中,更增感慨。
而想到眼下士大夫苟安旦夕,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心情也未必常有,手抚之心痛之,叹息连连。
重读“抚卷”,可以突出作者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首先要结合文下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抚卷累欷”的意思为“手抚书卷,屡次叹息抽泣”。
该句可划分为两部分,“抚卷”描写的是动作,“累欷”描写的是情感状态。
重读哪一部分即为突出哪一部分所蕴含的情感,若重读“累欷”,则要结合内容分析出“叹息抽泣”的原因: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已找不到痛惜故国山河的仁人志士。
若重读“抚卷”,则要分析出这一动作所表现的心理活动,为何抚卷?抚卷时的心绪是怎样的?还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参考译文】
太平无变故的时候,昔日国都应节的物品及中原的风尚习俗,人人都知道,你不需要记载下来。
从战乱(金兵攻陷北宋都城,北宋灭亡)至今已有七十年,前朝经历世变的老人都已去世不在了,从这以后才知道这本书不可或缺。
吕公(《岁时杂记》的作者)(编撰)的这部著作,其实是在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难道前辈吕公通晓洞悉事理,本来已经知晓有以后的日子(当下的状况)吗?然而岁月流转,一年年逝去以后,(眼下)士大夫偏安于江东,寻求对着新亭流泪(伤怀故国)的人,都不是能够容易找到的。
手握着书卷,屡次叹息抽泣。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陆游写于笠泽。
5.(2019·山东德州)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
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
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
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
②幽潜:指幽居避世。
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2.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答案】B
【解析】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解答时,先明确题干中虚词的含义。
本题干中“以”的解释为“因为”。
A 项,为了;B项,因为;C认为;D项,用。
故选B。
13.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明确题干中句子的句式。
本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
文言句式“……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式,D为被动句。
故选D。
14.翻译下面句子。
(3分)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答案】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解析】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语句翻译的时候,要紧扣关键词语,把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多音节词语。
根据文言句
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语句通顺流畅。
本题干中把握关键词“然”:然而;“以”因为(或凭借);“重客”:贵客;“则”:那么;“竟”:终究。
并注意翻译出太史后省略的“身份(或名望)”。
15.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答案】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解析】考查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把荒凉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慧庆寺玉兰却在荒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这使作者感慨很多。
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不可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须隐才藏智,才能任重致远。
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
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
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
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
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
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
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
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
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
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
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
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
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
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6.(2019·浙江金华)文言文阅读(11分)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
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
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
啸侣为工,即山求材。
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
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
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
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
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
修竹万竿,夏含凉飔。
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
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
②弭:消除。
③槃(pán):回旋,弯曲。
④坌(bèn):并,一起。
⑤榱(cuī):椽子。
⑥墀(chí):台阶。
⑦虡(jù):柱子。
⑧然上人:指义然。
上人,对僧的尊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辨析能力。
A项中的“恨”都是“遗憾”的意思;B项中的“修”,前者义为“长”,后者义为“培养”;C项中的“志”释义的,前者为“记录、记载”,后者为“立志”;D项中的“故”的释义,前者为“所以”,后者为“以前”。
1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答案】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在交大程度上要依据句子的含义和句法,断句不能割裂句意,不
能使句子产生歧义。
首先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意思为:(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
荆州吴地的山水风光,交织灿烂如锦绣。
根据对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即可大体断出三处停顿。
17.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
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月米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
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精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关照。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
赏析词语的妙处,一定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选准赏析的角度,根据词语描述的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
本题中的“闲”写得是松树的情态,很明显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月来松闲”又是作者写景的一句话,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本无情,一切不过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而已,所以这个“闲”还表现出了作者此时此刻的闲适心态。
18.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
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滔”,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谈、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比较能力。
比较“息心”“洗心”,可以扣住其中的“息”和“洗”,一个是平息之意,一个是去除之意,两者的意思截然不同,分别表明了对世俗名利的不同态度,前者仅仅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暂时抑制了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而后者则是彻底抛却了对名利的想法。
后者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所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以及我们对以前所学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的了解,不难明白刘禹锡将亭子命名为“洗心亭”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
【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
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
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
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
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
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
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
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
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
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蟠据在高大的乔木上。
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
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
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
唐穆宗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刘禹锡记。
7.(2019·浙江丽水)同上
8.(2019·湖南岳阳)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2题。
(10分)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
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
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
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