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本课也是观察岩石,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已和第一节课有很大的不同,是第一课的延续和拓展。
本课是通过对页岩、板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砂岩、花岗岩的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
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
二是识别岩石。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及用途。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3、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六块常见的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抹布、镊子、放大镜、铁钉。
演示: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铁钉。
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说,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通过第一课的学
习,知道需要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如何比较准确地描述岩石的特征,知道岩石在颜色、花纹、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
学生初步形成了描述能力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然而在本节课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去正确描述岩石的特征,关注岩石本质特征是困难的,学生的观察很容易只停留在对岩石外在特点的观察和描述上。
如何悉心指导学生使用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要关注岩石本质特征就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理念
围绕以“突出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关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当遇到各种不同的岩石时,应该如何观察,如何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有序观察,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能够从观察中获得信息,将信息根据需要进行综合与概括,进行准确的描述。
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一个科学的观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能自我构建“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的科学概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有序地探究岩石的特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一个引导者,一个启发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观察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2.小组合作。
对岩石的观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可以每人观察一种岩石,然后小组集中交流。
也可以几个人同时观察同一块岩石,观察完后再观察另一块岩石。
此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3.直观演示法。
教师在讲解具体的观察内容时,使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方法或示范实验操作,以使学生容易理解,观察时须按照表格内容的顺序有序地进行。
在这个环节利用多媒体采用图片辅助指导,结合图片对比,同时结合实物,让多种媒体整合进行指导,使学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结果使指导收到省时高效的效果。
4、游戏激趣法。
教学中两次采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即强调了要抓住岩石的显著特征来描述,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欣赏岩石风光图片。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欣赏美丽的岩石,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2、回顾上节课观察岩石的方法。
学生描述(看:颜色、形状;摸:光滑或粗糙;闻:气味。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节、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案)
3、揭题:以一块不知名的岩石为主线,导入课题。
(二)进一步观察岩石。
1.出示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标上序号。
引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一步观察岩石?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观察岩石?(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白这节课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学生交流反馈。
(放大镜、相互撞击等)
2、出示并说明记录表的观察内容。
(出示放大镜)提问:借助放大镜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什么?
教师适时小结:借助放大镜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观察岩石的构造和结构。
课件演示讲解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的?比如颗粒的粗细,每个颗粒的颜色。
还可以观察整个岩石的结构是否有层理?是否有花斑?是否有气孔、条纹、生物痕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去观察岩石的构造和结构,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描述岩石的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
)
3.介绍观察岩石的另一种方法:滴盐酸的实验。
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强调安全与操作规范教育。
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演示能够使学生比较规范地掌握操作技能。
)
4、小组合作观察实验。
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和工具观察6种岩石,观察完后再做滴盐酸实验。
最后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其中的观察活动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技能,而是通过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对岩石的特性有更多的了解,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能从中领悟到岩石的特征和成因是有密切关系的。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方法、观察内容方面做精心的指导。
适当修改实验表格设计,降低难度,化简了观察的具体项目,主体采用了打勾的方式,去掉了因为材料关系听声音不明显的一栏,整合了岩石颜色和颗粒颜色,突出颗粒研究。
在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及时指导学生。
特别是在学生滴盐酸的时候,先将岩石摆好,再按顺序滴,观察反应,滴好之后把稀盐酸及时保管好。
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有序地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5、小组汇报交流:
各组整理材料。
一组的同学汇报;其他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猜猜汇报组的同学说的是哪号岩石。
(设计意图:说说猜猜的环节,明确的游戏规则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强调要抓住岩石的显著特征来描述,描述的同学兴致勃勃,猜的同学兴趣盎然。
有效激发了学生汇报的积极性,课堂的活泼调度有效完成。
)
(三)识别岩石
1、刚才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猜测的同学更是慧眼识石,说明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岩石,但是这些岩石叫什么名字呢?
2.地质学家、岩石学家通常对照岩石的资料来比照、辨别,并识别出岩石,要不要当一回地质学家和岩石家。
3.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阅读书上P68的资料,比照自己的观察结果,说说1——6号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
4.课件出示岩石的比照资料。
5.组织学生进行辨别。
学生说明辨别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记录学生辨别有出入的岩石。
(意图:通过教师引领,达到探究的目的。
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科学学习方法。
学生观察岩石,能够综合概括岩石的特点,抓住岩石显著特征来对岩石种类进行识别。
识别充许存在分歧,为下一步岩石鉴别作好铺垫。
)
6、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家对岩石作出判断的方法。
(1)出示气泡图,引导学生根据气泡图判断岩石种类学生再次鉴别。
(2)汇报交流,把认同的岩石种类名称记录在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用观察、分析颗粒特点的方法来再次鉴别岩石种类,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鉴别岩石种类那样的科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新的鉴别岩石种类的方法。
)
7、游戏:猜一猜。
学生尝试描述岩石的显著特征,开展说说猜猜岩石名称的游戏。
(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强调要抓住岩石的一两显著特征来描述)
(四)课堂总结。
1、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认识了哪几种常见的岩石,
2、教师小结介绍这些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出示一块陌生的岩石,你打算怎么来识别它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并能真正的把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学以致用。
)2、今天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岩石,知道了许多岩石的秘密,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再深入去探究岩石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研究岩石的兴趣。
)
3、引导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六、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和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
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展自我、欣赏别人。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板书设计: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观察:看、闻、摸、尝、听……
借助工具:放大镜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