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三维设计复习题1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必修①第一章第1课时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新京报2009年10月1日报道,国家国防科工局昨日证实,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推迟发射,原因是要结伴去火星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推迟至2011年发射。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1~2题。

2.与地球相比,火星()
A.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C.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D.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解析:火星的体积比地球小,自转周期比地球长,故火星赤道上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比地球小。

答案:C
3.《管子》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

”水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
的重要条件之一。

下列关于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与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有关,故选A。

答案:A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右图所示的交通信号
灯,据此完成4~5题。

4.某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
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是以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源的交通信号
灯,因此其影响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

答案:C
5.下列哪一地区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解析: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A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6~7题。

6.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解析:从图中可知,黑子数多时,年轮宽;黑子数少时,年轮窄,说明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

答案:A
7.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解析:年轮宽窄与降水和气温有关,故A正确。

答案:A
8.有人认为,恐龙灭绝是由于有颗直径约10 km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所致;2000年末,一颗质量很小的行星在距离地球约2.2106 km的地方与地球“擦肩而过”。

这两则事例说明()
A.地球处在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B.地球不会受到小行星的影响
C.地球的“天文灾难”是偶发的
D.大气层不能对地球起到保护作用
解析:这两则事例说明,小行星或其他小的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会冲向地球,但多数情况下它们会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真正能撞击地球的很少,这说明“天文灾难”是偶发的。

答案:C
9.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存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解析:如果地球、水星位置互换,即地球离太阳更近,地球上的温度过高,原子无法结合成分子,因此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存在了。

答案:B
(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10~11题。

10.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解析:太阳活动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或极小年)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答案:C
11.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A.耀斑频繁爆发
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增多
D.地球磁场增强
解析: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一般太阳黑子增多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多发的年份。

答案:A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
13.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A.太阳风
B.核能
C.太阳能
D.光能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轨道是围绕地球运动的,故太阳能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卫星轨道。

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为太阳能。

答案:12.D13.C
(2010·金华联考)2008年12月1日17∶30前后,金星与木星如约
相聚,在西南方低空的星空舞台上相依相偎,与月亮一起在天宇上演
“双星拱月”的美妙天象,此时双星和月亮的位置极像一张“微笑
的脸”。

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木星、土星
B.地球、木星
C.水星、地球
D.水星、木星
解析: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由里到外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15.观赏此天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空多云时观察
B.选择开阔地观察
C.用眼睛直接观察
D.用双筒望远镜观察
解析:天空多云时云层阻碍了人们的视线,所以不易观察。

答案:A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对数多的年份,也就是太阳活动激烈的年份,地球上年降水量处于最低值,两者之间是负相关;从1910年开始,太阳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该测点的年降水量反而增加,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

②图中22测站的两条曲线,一直呈现负相关,黑子活动频繁的年份,降水量减少,气候干旱。

③图中高纬度地区的12测站,从有观测资料开始,两条曲线的谷与峰的变化基本吻合,即它们呈现正相关。

答案:(1)不同的(2)11变化周期相同(3)降水(气候)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4)太阳大气发生大规模的运动黑子耀斑黑子
17.太阳是地面能源的源泉。

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引起了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和春、
夏、秋、冬的循环变化。

下表是海平面上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日)。

下图是我国与全球太阳总辐射量对比图。

分析表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90°在冬至日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少
(4)我国北纬30°东、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悬殊,为什么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较西部高得多?
解析:(1)读表可知,春分日时,赤道上的太阳辐射量高达910卡/平方厘米·日,由此向南北两极递减,到了极点处为0,从而可总结出该日的太阳辐射量分布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

(2)北纬90°在夏至日和南纬90°在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按理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应该相等,但表中显示,北极点获得的能量却比南极点少,联系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北纬90°在夏至日离太阳相对较远。

(3)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夏季时,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丰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而全球同纬度地区大部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较干旱,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

(4)我国北纬30°东、西部地区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小,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而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受湿润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多,故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远小于青藏高原地区;但青藏高原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故其平均气温较低。

答案:(1)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太阳高度
(2)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近日点时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多;反之,远日点时则较少。

冬至日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南半球;夏至日地球运行至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北半球。

(3)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同纬度世界大部分地区属干旱的沙漠气候,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我国夏季则受季风气候影响,处于雨季,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多。

(4)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但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所以气温较东部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