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的职能定位甄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法庭的职能定位·优选.
新形势下人民法庭的职能定位
据统计,在一审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有40%的案件是由人民法庭审理的。
在我国,人民法庭担负着大量民商事案件(当然包括少量轻微刑事案件)的审判任务,是基层法院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的窗口与平台,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服务群众、宣传法律和树立形象的阵地和平台,同时还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当下,我国司法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去行政化、地方化的困境中,各种问题凸显。
人民法庭职能在这个关键期应如何进行归纳定位呢:
一、“推行法治”是人民法庭的职业追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一个专题,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业的共同努力。
人民法院既是法治的推动者又是法治的受益人,试想在人人知法人人守法司法环境中,必将有益于法院各项审执工作的开展。
人民法庭处于社会基层矛盾集中聚集地,人民法庭不能局限于就案办案,而是要着长远,通过以案讲法,宣传法律,加大对非讼事务的专业化法律指导,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增强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管理社会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并最终将基层社会事务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二、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理念。
基层法庭法官不仅仅是办案匠人,更是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化解人。
人民法庭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贴近基层群众需求,在立案、审判、执行及其他环节,因人因案制宜,提供最实用的法律指导和导诉服务,方便群众诉讼,努力让老百姓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以最低成本解决矛盾纠纷。
要大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使争议不大、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快速审结;大幅度提高当庭裁判率,着重提高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积极指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必要时深入实地调查取证,努力还原案件事实,确保有理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败诉的当事人输得明明白白;实行电话立案、巡回办案,使行动不便、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群众能就地打官司,作到足不出村、足不出乡,就可以把纠纷矛盾解决。
特别是要加大诉前调解力度,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式,如他信任的亲友或组织、他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文字疏导矛盾纠纷。
三、调审结合,及时高效的审判树立法治权威,是法庭工作的努力方向。
我国司法实践长期以来有重视调解的定向思维,不可否认作为基层民事审判组织调解无论从效果、效率和成本上都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在以邻里、家庭、婚姻纠纷占大比例的基层法庭,调解无疑会是“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请有力手段。
但案件纠纷的多样性,注定了调解适用的局限性,若当事人一方坚持不同意调解,则调解便无“用武之地”。
案件久调不决,人民法庭便会沦为民间调解机构的尴尬角色,必将降低人民法院在公民心目中的公信力;故每年审结的案件中判决占的比例虽然少,但人民法庭必须将其作为审判的灵魂。
四、不可忽视法庭的调研功能,使其成为人民需求、司法需要的收集者、总结者、反映者。
人民法庭是法院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人民法庭不能局限于就案办案,而是要着眼长远,通过以案讲法,宣传法律,加大对非讼事务的专业化法律指导,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增强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管理社会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并最终将基层社会事务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要注重审判经验的积累,为上级院的决策提供依据。
要注重对人民司法需求的积累,为司法改革提供参照素材。
五、建立人民法庭对地方人民调解工作的协同指导与支持机制。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力量,人民法庭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配备专门人员,保障调解工作能正常有效开展。
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