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论王健伟-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2019年间实验室相关感染(LAI)的统计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
还有许多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健康工作者HIV感染的职业危险
暴露类型
经皮 粘膜 经皮和粘膜 未知 皮肤 报 告 数 量 ( 截 单次 HIV 暴露的 至99年6月) 危险性(%)
47
5
0.3
0.03
2
1
0
<0.03
美国CDC
国内概况
• 1980年代进口少数BSL-3实验室 • 20世纪 80年代我国自己研制第一个国产三级生物 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 3, BSL-3)实验室诞 生 • 建造了一批此种防护水平或接近BSL-3水平的生物 安全实验室。 • 2019 年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 全通用准则》( WS 233 - 2019 ),这是一个开创 性工作。 • 2019 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标准》并已颁 布实施。
Biosafety: To promote the use of safe practices in the handling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laboratory •during transportation •in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气溶胶的特点
• 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实验人员在 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觉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 会造成严重后果。 • 与其疾病自然感染相比,有些微生物气溶胶感染的症状不 典型,病程复杂,难以及时诊治,影响预后。 • 有些气溶胶感染只有呼吸道粘膜免疫才有预防作用,非呼 吸道免疫途径预防作用效果欠佳。现有常规疫苗的预防效 果不理想,如肺炭疽。 • 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微生物特别是高致病性病毒常常发 生变异,尤其是其抗原性、致病性都可能发生改变,在空 气中存活力增强。 • 气溶胶传播容易发生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 动物之间的传播。 • 可以远距离或较远距离传播,这是其与其他传播途径的显 著区别,也是气溶胶传播难以预防的另一重要原因。
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微生物气溶 胶的实验室操作
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其它因素
• 另外,一些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繁殖的微生物,一旦进入 实验室的空调或通风系统,污染了空调的冷却水,则可 以形成更广泛的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 除了实验室操作可以产生微生物气溶胶外,患有呼吸道 传染病或皮毛上染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动物也可以产生 微生物气溶胶。 • 微生物气溶胶在一个实验室内产生后,还可以通过气流 转移到同一建筑物的其他地方,甚至污染整个建筑物的 空气。
Laboratory Biosafe ty Manual 1st edition
Fra Baidu bibliotek
•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3rd edition
- lab commissioning and certification - lab biosecurity concepts
1983
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
• 飞沫核气溶胶 • 粉尘气溶胶
• 两类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性,其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气溶胶的浓度、气 溶胶粒子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气候条件。
• 研 究 发 现 , 粒 径 >100m 的 飞 沫 沉 降 很 快 , 而 粒 径 <50m 的飞沫在0.4s内就扩散开了;粒径<5m的飞沫核 被人吸入后,可以到达肺深部的肺泡处;粒径 >5m 的飞 沫核能够被呼吸道的粘膜捕获。
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
• 强化工作和管理人员生物安全意识;
• 建立规范化、法制化和日常化的管理体系;
• 加强培训和考核;
• 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设备;
• 掌握规范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等等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发展 概况和我国现状
WHO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HBV、HCV和HIV职业感染的相对危险性
病毒 HBV HCV HIV 健康工作者的血 每 ml 血 中 针头刺伤的 清阳转率(%) 病毒颗粒数 传播概率 3~35 1~28 0.12~0.4 102~108 10~106 10~103
6~30
0.75~10 0~0.3
美国CDC,1994
• Pike等对3 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 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 • 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 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 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 染发病的。
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试验研
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生物危险
感染性的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 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动物或植物都是一 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
Animals Humans
Plants
实验室生物安全
操作者
操作对象
环境
一、实验室生物危害
过去发生的实验室相关感染的比较
1993
- translated into F, S, P, Ch, Ru - available on web, CD-Rom, hard copies
2019
2019
国际概况
• 在 1993 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立卫 生研究院(CDC/NIH)发布了
Biosafety in the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Manual, 3th edition CDC/NIH) • 2019 年发布了第 4 版,目前已被国际公认为 “金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论
王健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主要内容
• 实验室生物危害
•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发展概况和我国现状 • 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生物安全防护 •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有关原则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
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
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