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哪些国家达成货币兑换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和哪些国家达成货币兑换协议
篇一:欧洲央行
欧
洲央行(europeancentralbank)周四和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此举再次彰显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尽管人民币仍可能受到严格管制,但近期的数据表明,人民币交易量正在逐渐接近其他主要货币。
根据周四宣布的消息,上述协议的期限为三年,欧洲央行可从中国央行获得人民币3,500亿元(约合572亿美元)的资金,中国央行可以从欧洲央行获得450亿欧元(约合609亿美元)的资金。
欧洲央行发布公告称,目前欧元区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和投资正在迅速增长,上述货币互换协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签订的,而且它也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所需要的。
和欧洲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
际化方面最重要的尝试之一。
此前中国央行已于6月份和英
国央行(bankofengland)签署了类似协议,之后又陆续和匈
牙利、阿尔巴尼亚及冰岛等国的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澳新银行(anz)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和欧洲央行的协议
是突破性的,因为欧洲央行集中了欧洲各国央行的代表。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官员一直表示,北京的长期目标是要推动人民币跻身全球主要货币行列。
这其中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政治原因。
周四的协议表明,中国距离其目标越来越接近。
近期数据显示,尽管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在全球外汇交易量中仍占到近75%,但人民币的交易比重正在逼近加
元和瑞士法郎,后两种货币的交易比重分别为1.99%和2.34%。
目前人民币的交易比重已升至1.49%,而且自20xx年1月以来,人民币交易量增长了113%,排名超过瑞典克朗、韩圆、港元及俄罗斯卢布。
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获准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主要因为他称这象征着中国的崛起。
让人民币实现更广泛的流通也可为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提
供便利。
在中国政府官员于20xx年首次开始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时,发现主要是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邻国,以及阿根廷等经常面临金融危机的国家感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较富裕国家也准备与中国签署
货币互换协议。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驻香港的分析师luiskuijs称,英国和欧元区成员国等国家也希望促进本国人民币贸易的发展。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governingcouncil)成员、法国央行行长诺亚(christiannoyer)对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达成
的货币互换协议加以赞赏,称法国央行对此极力支持。
法国是人民币兑换支付最活跃的欧元区国家。
在欧洲央行看来,与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将把人民币业务带到欧洲大陆。
伦敦和巴黎等一些欧洲国家的首都希望与香港和新加
坡争夺全球人民币业务。
kuijs称,欧洲人希望欧洲地区的人民币活动能够升温,因此与中欧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也符合欧洲人的利益。
外国央行在必要时也可利用货币互换协议快速获得更多人民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Reserve,简称:美联储)、日本央行(bankofjapan)和瑞士央行(swissnationalbank)
等主要央行仍未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篇二:中国长期年均增长5
中国长期年均增长5.2%意味什么
20xx年01月13日11:10分类:经济阅读:580评论:0
长期年均增长5.2%意味什么
20xx年01月09日14:45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评论(0)
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瓶颈与风险
【财新《新世纪》】(谢丹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第一,中国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占比;第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第三,中国从“世界工厂”到知识型经济体的转型。
笔者预测,2040年,中国gdp将占世界gdp总量的25%;2025年,人民币有望成为非常重要的国际货币;2030年,中国将转型成为知识创造的强国。
评估中国经济增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Robertw.Fogel)的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购买力平价gdp为4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gdp为5万亿美元,约占11%;占比最高的两大经济体是美国和欧盟,二者均略高于20%。
福格尔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gdp将达12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40%。
换言之,中国gdp在2000年至204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8.3%。
虽然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在过去十年间几乎接近10%,但长期年均增长率能否达到福格尔预测的8.3%,尚且存疑。
福格尔的研究有赖于以下假设前提。
首先,他假设中国的政局会保持稳定,但并没有考虑“维稳”的成本。
其次,他假设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破坏是可控的,但有分析报告
显示,到2030年,中国水资源供应缺口将达25%。
此外,癌症村的出现以及最近网络热议的pm2.5超标等事件,都凸显了高速发展对环境的危害。
如果政府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增加投入,也将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他假设教育的改善将大大(中国和哪些国家达成货币兑换协议)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中国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确实,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高校数目快速上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逐年增高,但教学质量能否维持却难以衡量。
而且,毕业生就业结构并不合理,比如很多毕业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趋之若鹜。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私有企业的崛起,大幅改善了激励机制,即使在国企和政府部门,激励机制也有相应改善。
——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
——后发优势,借鉴和引进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管理体制和宏观政策。
——直接套用和改进国外的成功商业模式。
比如百度、优酷、支付宝这些现今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业体,其模式都是在国外先行运营,再在中国成功移植。
——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化基本上保持每年增加1.4个百分点的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未来30年,以下几个方面将构成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城市化仍可持续。
中国目前城市化率约为48%,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未来30年的城市化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还是可实现的。
——教育及科研经费的使用进一步规范化,由此切实提高中国科技水平。
一旦中国的科技水平迈向国际前沿,自主创新将水到渠成。
——法治方面的改进。
瓶颈与风险
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瓶颈与风险。
具体而言,中国对资源并非自给自足。
随着对石油和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攀升,中国将日益面临资源困境。
笔者曾经认为,中国不需过分担心油价暴涨,西方国家会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措施。
比如,当2000年油价从每桶10美元涨至30美元时,美国就要求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供应,将油价降至22美元。
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西方担心油价上涨会导致伊朗和俄罗斯势力膨胀,因此中国并非孤立地应对高油价问题。
但是,现在形势已有所改变。
首先,本·拉登被击毙后,未来十年美国将调整战略布局,在亚太地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
可以说,过去十年,当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陷入泥潭之际,中国抓住机遇,扩大了贸易市场。
现在美国政策重
心转向亚太,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压力。
其次,美国近期的页岩气开发,大大增加了其国内能源供给。
相比之下,中国在石油方面供需缺口很大。
为了稳定石油供应,中国有必要继续同
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合作铺设输油管道。
铜价近期反复向下,应当引起关注,适当时可考虑增持。
铜是基础设施建设必需品,这方面的建设在发达国家业已完成。
如果铜价大幅上涨,中国将相对孤立地面对风险。
事实上,在次贷危机期间,中国本有机会掌握更多资源。
但是,中国对外投资由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收购国外资源最终是政治决策而非经济决策,决策人基于政治前途的考量而采取保守态度,致使中国错失良机。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预计,2040年,中国gdp以2000年美元购买力平价计,将达6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5%。
这意味着未来30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5.2%。
人民币国际化与知识型经济
长期以来,全球大部分交易都由美元主导。
但20xx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危机以及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都使美元的信誉广受怀疑。
20xx年11月,imF总裁拉加德访问北京时,就人民币何时能够进入imF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问题指出:人民币早晚是要加入的,但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因为目前人民币在
资本项目上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在次贷危机中,一些国家和中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无形中启动了人民币结算需求。
第二,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
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已相继发行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券,熊猫债券)和海外人民币计价房托。
另外,人民币qFii投资也已开启。
第三,只要中国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改革开放,人民币终将被很多国家纳入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在于:其一,能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其二,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在国际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其三,在跨国并购方面也可采用人民币,为大宗并购提供便利;其四,如果想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那么人民币首先必须成为国际性货币;其五,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后所需履行的义务也要有所认识。
笔者预计,到2025年,人民币不仅已经实现国际化,而且将成为全球三大货币之一。
中国的研发投入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明显。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大力引进海外人才。
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46家在华设立了研发机构,这对中国研发队伍
的成长很有裨益。
从中国研发的产出来看,尽管在引领行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方面仍相对欠缺,产出增长率却十分惊人。
20xx年专利总量的增长率为19%,发明专利的增长率更是高达38%。
20xx 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假以时日,中国将成为知识发明创造的强国,其庞大的发明创造中一定会包括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
笔者预计,2030年,中国有望完成从“世界工厂”到知识型经济体的转型。
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瑞安经管中心主任。
原文为“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20xx高端论坛”参会发言篇三: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货币互换的原因
货币互换的原因
中国走出以上几大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应对这次
金融危机。
(一)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之一。
当前,正在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紧张,已经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亚洲国家和有关地区的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困难。
因此,加强地区金融合作成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货币互换也会出现,这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而在危机下,增加市场货币流动性显得尤为迫切,而货币互换不仅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增加了央行干预的空间,还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了汇率的恶性波动。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进行货币互换的国家和地区会越来越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二)顺应世界货币互换潮流。
西方五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积极维护美元地位的意义。
目前国际货币供应没有纪律约束,更多靠道德层面和自我约束。
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应对来自中国等国的挑战首先要在西方确立美元的优势地位。
欧美货币互换提高了外汇储备规模,不仅增加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而且还保持了汇率的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清偿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维持了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增加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但这也说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适合实际需要,影响到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如果通过市场操作,美国增加其他货币就要用美元到市场上去购买,就会使美元的市场投放量增加,从而导致美元贬值或者影响到汇率稳定。
在正常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用类似贷款的方式为各国提供流动性,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力有限而且还附加很多条件。
而实行双边互换,美元的市场投放就得到各国央行的控制,增加了美元的可控性。
而且其他国家注入美元,也没有增加本币在本地区的供应量,这就不会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外汇市场可以稳定运行。
(三)国际化战略的考虑。
通过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正是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合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货币互换支持需要救助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有利于中国稳定周边环境。
只有保全了亚洲邻国的经济稳定,才能使中国的经济损失减到最小,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境外结算业务的发展,同时也是人民币挺进的一个重要战略。
随着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付诸实施,新兴市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空间将不断加大,操作的自主性及灵活性也将大为增强。
这标志着新兴市场央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与手段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维护区域以及全球金融稳定,推动与有关方面之间的贸易投资增长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货币互换的意义
(一)稳定出口。
因全球美元流动性吃紧,中国的一些贸易伙伴陷入贸易结算的困境,利用人民币互换稳定多边贸易是对抗金融危机的一种方式。
对我国而言,则对稳定出口,扶持出口企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稳定地区货币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举动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版图已“趁势”从亚洲扩张到东欧、拉美。
不难看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加快了与周边国家以及欧洲、拉美国家的货币互换步伐。
中国与一些亟需资金的国家签订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这一慷慨之举的最大受益方或是中国自身面临困境的出口企业。
此举在金融危机日益蔓延的非常时期,对稳定地区
货币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和减少危机扩散性效应,起到积极作用。
(三)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可推动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签订的这些互换协议的作用有所差别。
在阿根廷、马来西亚和印尼,人民币主要是在贸易中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白俄罗斯则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韩国主要是帮助在华企业进行融资;香港是人民币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备在香港发债,货币互换主要是为满足资金供给。
目前中国央行还在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进行磋商。
(四)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
货币互换步伐的加快,一方面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区域性货币的使用显然已成为对抗危机、增进贸易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为了应对美元等“硬通货”的波动,在东亚、中亚甚至南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正日渐成为各方认可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从而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五)人民币地位可获提升。
我国的货币互换更多是基于贸易需求,除了“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之外,由于互换货币可以用于贸易、投资方面的日常支付,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不过,如果说货币互换能够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未免
太过乐观。
韩国、印尼、阿根廷等国使用人民币,仍无法将其兑换成韩元或卢比,因人民币并非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
人民币即使要达到区域化,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而在近两三年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也不大,至少目前我们还看不到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时间表。
货币互换增加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然而,这个作用不可高估。
一则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市场化进程仍有待有效推进;二则从中国的综合实力看,尚无法支撑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特别是在当前的境况下,为应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从客观上说,危机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能,但并不需要刻意推动。
一个货币能不能国际化,说到底还是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外贸规模和资本市场质量。
因此,中国仍然需从根本上改善国内资本市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