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学(方盈盈)14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腾”名著还是羞辱传统文化?

在足球场搭建“倒塌”的大观园、四位“宝玉”轮 番上场、“薛蟠”说起了上海话、奇异的服装造 型……2007年11月10日,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 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这出号称投 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剧目,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颠覆 性的改编,舞台表演上也是标新立异。然而,如此 费尽心机的“艺术创新”,引来 的却是众多批评的 声音,再一次引发了对名著经典改编的诸多争议。
二、论述
• 评论要写得深入浅出,就必须注意 它的形象生动。当然,评论主要靠逻 辑的力量说服读者,但是如果在论述 抽象道理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活 的形象,使评论不仅有很强的逻辑性, 又富有形象性,就可以把道理讲活。 把抽象的道理讲得生动具体,把深奥 的哲理讲得浅显易懂,从而加强评论 对读者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 大凡著名的新闻评论家,都是深入浅出 的高手,能够把复杂事物作简单的说明, 把抽象的道理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都 有化繁为简的非凡本领。如邹韬奋、张 季鸾、徐铸成、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 现代香港评论家梁厚甫等都是这样。李 普曼能把复的事物综合整理,使之成为 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他曾说过: “必须对所论述的内容完全精通,这样 就能以非常简明易懂的方式加以表达。”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情理
• 新闻评论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 人;不仅要在道理上说眼读者,还要在 感情上打动读者。因此,新闻评论不仅 不排斥感情因素,而是要求情在理中, 情理交融。
• 一个评论作者对他所评论的事物,总 会有一定的情感,或爱或憎、或褒或 贬,都会有自然的流露。因此,要求 评论作品不仅要有真知灼见,还要有 真情实感。作者先要为评论的内容所 感动,然后才能感动读者并引起读者 感情上的共鸣,才能与读者的感情相 交流和沟通。这样,评论的话人家就 容易接受,说的道理人家容易理解, 提的措施办法人家也就容易照着去办。

地震一年后,一张特殊的毕业照让人感喟:一个 校园的废墟上,历尽劫波毕业的孩子们,双手捧定遇 难同学的遗像,留下全班的合影。相信这张合照,将 成为特殊的纪念,永远印在这些孩子们的心间。 一年之后的祭奠,我们已经无法还原每一个1。 但至少,我们应该像这些站在废墟上与遗照合影的孩 子一样,意识到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生命的传奇, 他们不应该被淹没在数字里,他们不是抽象的、冰冷 的,他们是丈夫,是母亲,是学生,是农民,是生活 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伟大的普通人。这87538的每个 1后,都有一个名字,都有值得记取的意义。 这或许也是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奠的意义所在:尊 重每个名字的尊严和价值,才是尊重人的价值。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 这是总书记的要求。 “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这是总理的嘱托。
• 写好评论不容易,把评论写得情理兼备 尤其像此类命题作文写得情理兼备更不 容易。本文为评论写作的成功,提供了 这样的注脚:如果作者不把写评论当成 一种被动完成的任务,而是先把它吃透, 有了真知灼见,又有了真情实感,想方 设法把文章做好,写出自己的情感来, 评论就不会是枯燥无味的东西了。 要使我们的评论取得良好的效果,能 在读者思想上引起共鸣,就要研究读者, 了解读者,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期望 什么,把话说到读者的心坎里,才能引 起宝,有很多精髓值得我 们一代代人汲取。由于创作时代不同,“四大名著”今 天阅读起来非常“费劲”。改编为影视作品和通俗读本 时,是可以增减部分内容的,甚至可以适当演绎,但是 必须尊重原作,保留原作精华。但现在恶搞成风,有些 改编一点底线也没有,几乎是想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编, 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改编,与原著的要义相悖,更与文 艺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相悖。 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就是对传统文化 的羞辱。骂人怕骂老祖宗,羞辱历史文化与骂老祖宗有 什么区别!文艺界和出版界都要力克浮躁,将目光放得 更长远些,把经典名著看做抚育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 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把经典名著的改编仅仅当成 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文学界和出版界应该守土有责, 多一份历史责任感,多一份文化担当,做个无愧于历史、 无愧于良知的守望者,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语言
• 新闻评论的语言,首先要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反对艰深晦涩,矫揉造作,要十分明确、直白 畅快地把评论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要 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使读者听众喜闻乐见; 反对空话。套话和生硬死板的八股腔。要注意 学习人民群众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注意恰当 地运用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以及人民群 众喜爱和熟悉的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
第十四章

文采
评论是说理的艺术。新闻评 论作品不仅讲求新闻性、政 治性,更讲求可读性。要求 评论写作有文采 。
新闻评论在文采、文风上 的几点基本要求
• 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有要求:
• • • • •
1、表达 2、论述 3、语言 4、情理 5、行文
一、表达
• 深入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 内容和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新 闻评论的道理要讲得正确,讲得 深刻,同时又要讲得比较浅近、 通俗。使读者和听众容易理解和 接受。
• 评论是一种发表意见的文体,不论是传达上头 的精神还是反映下头的意见和呼声,都要做到 一是一、二是二,直白畅快地毫不吞吞吐吐地 准确地表达。事实上,评论中常有不准确的语 言出现,有些是政策性的,有些是常识性的。 有些词句概念混淆,有些相近,有些相反。而 评论作者在遣词造句时,随心所欲,乱用词语, 造成语言上的不准确。如:党纪与政纪、法
怎样使文章有文采?
• 好的文章应该是有内容有形式, 要有新闻性、思想性。
第一节 叙议结合 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结合
起来。夹叙夹议,虚实相间。
记取每一个名字的价值

遇难,69197人;失踪,18341人。 悲伤的数字,定格了那场巨大的灾难。然而,数 字太抽象,难以体味到生命的质感;数字也太冰凉, 无法传递出生命的温度。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 曾经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朵曾经绚 烂的生命之花。一年之后,重新翻看当时的记录,把 这个巨大的数字,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人,触碰到的, 依然是感动。 母亲给怀里的孩子留下临终短信:宝贝,我爱你; 老师把学生拢紧,用身躯挡住纷纷落下的砖砾;断瓦 残垣中,伤痕累累的小手,紧攥着一支铅笔…… 这些,都是这数字中的1。一个1,再一个1,再 一个1……总共87538个。
• 孔夫子说过:“辟达而已矣”。《论 语-卫灵 公篇第十五》可能有人认为,写文章写得辞能 达意就行了,但须知辞能达意是很不容易的。 正如苏东坡所说:“夫言上于达意,即疑若
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 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 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下可胜 用矣。”(《答谢民师书》),苏东坡的意思
第二节 通情达理 情理交融
“无情未必真评论” 情与理是对立统一的,要合情合理,情为理 服务,理借情感人。


:“范跑跑”的眼镜也算地震“藏 品”?! 汶川地震博物馆中收藏了“范跑跑”的眼镜,和所谓“情义
男”吴加芳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摩托车(5月7日《重庆晚 报》)。 是的,可以说“范跑跑”的眼镜是他的形象标志。但汶 川地震中,就他一个人戴眼镜吗?汶川地震博物馆看中了 “范跑跑”的眼镜,不能不说是“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 物了”。似乎有一点对其他戴眼镜的地震经历者的不尊重。 如果说眼镜是为了纪念范跑跑引起的那段有点意义的争 论的话,那已经倒掉的“情义男”吴加芳的摩托车就更有点 无厘头。看新闻说,这辆700元买的二手货,吴竟然加价到 8000元卖给博物馆。这种冤枉钱也敢花,值得吗?而这辆摩 托车即便也算是记录了一个离奇故事,但地震博物馆花8000 元弄来这件东西完全是乱花钱,因为这是地震捐款啊!
• 一般来说,评论尤其是一些解释型 评论不必费心为自己开脱,论点鲜明, 论据准确,一是一,二是二,敢说敢 当,不怕麻烦,不怕打官司。但是, 说话留有余地,不要援人以柄,这不 能认为是一种被动的为自己开脱而 “留一手”,这往往也是必要的“一 手”,因为说话留有余地,也是坚持 实事求是、防止新闻失实和防止评论 说过头话的题中应有之义。
• 评论的朴素精炼,指的是内容要精彩,语言文 字很简洁,不说废话,更不能以文害意。并不 是说越短越好,而是说该短则短,该长则长, 尽量用短小的篇幅表现更多的内容。 我们 不断提倡新闻写作要“短些,短些,再短些”, 这应该既包括消息、通讯等文体,更应包括社 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文体。当前的情况是, 一般化、公式化、不着边际、枯燥无味的长文 章不见减少,简洁精炼、朴素自然、读来很有 味道的短文章较为少见,这是应该引起新闻评 论界注意的。

在这样的话语中,我们看到对生命的尊重。而这,也正是在抗震 救灾中,我们国家民族凝练出的精神遗产。灾难面前,关爱生命、 抢救生命、为了生命,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不抛弃、不放 弃……“人”成为每一次行动的原点和终点,成为每一项决策的始 发站和目的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贯穿每一个时间刻度,一个 大写的“人”字在山崩地裂中巍然挺立,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 新时代的辉煌升华和深刻拓展。 在这样的话语中,我们也能看到,“人”并不是一个没有实 体的概念,而是“一个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是“可乐 男孩”,是“敬礼娃娃”,是“芭蕾女孩”。“以人为本”被一 次次营救生动注解,被一个个政策具体阐释,这是对每一个人、 每一个个体的尊重。面对废墟下的每一个生命,都抢救到底,把 每一个1都当成全部,才是“人”的意义。 “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逝者告别一年, 生者重生一年,我们尤其需要细味总理这句意味深长的告诫。让 每一个生者都幸福生活,就是尊重每个个人,尊重每个1,这也是 抗震救灾中“以人为本”的必然延续。 尊重每一个个体,不仅仅是记取这87538个名字,也不仅仅是 关注灾区的每一个人。“我们都是汶川人”的呼喊声犹在耳中。 处处都是汶川,哪里都有需要帮助、应该尊重的个体。贫困的母 亲,残疾的儿童,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家园、失去生活信心的人们, 都是一个个体,都需要我们以“百倍努力”,去关爱、去记取。
是说,以辞达意并不容易,辞要真能达意,自 然也就有“文”了。这对于我们写作新闻评论 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 新闻评论写作,就是为了把深刻 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就要求对 问题不仅了然于心,更要了然于 口与手,真能做到以辞达意,自 然也就生动引人,既能使读者和 听众理解和接受,更能使读者和 听众受到感染,这才是真正做到 了“辞达而已。
五、行文
• 新闻评论的朴素,就是在说理论述的时 候,力求平易自然,把作者的观点和意 见准确地表达出来。内容实事求是,语 言质朴畅达、这里既有写作态度、思想 感情的问题,也有语言文字的问题。所 谓精炼,就是要用恰当的篇幅,把评论 的内容和感情精粹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 来。
• 新闻评论的朴素和精炼是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的。有深刻思想内容的文 章,不一定非要用华丽的词藻来表 现,更不需要冗长。烦琐的论证; 而说理精辟的文章,往往更能表现 真切、朴素的思想感情。朴素和华 美,是两种不同的文章风格,而新 闻评论文章一般地应以朴素见长。 内容真实深刻,语言平实质朴,明 净畅达,篇幅短小精悍,这样的文 章往往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律与纪律、违法与犯罪,逮捕与拘留、 罪犯与疑犯、伏法与服刑、强奸与通奸、 国外与海外、侨胞与台胞、中外合资与 中港合资,以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 与台资的合作都错误地称为中外合资等 等。不准确的语言严重影响着评论论点的准确
性和论证的周密性,有时还会造成不应有的恶 劣影响。
• 评论的语言要尖锐、泼辣、鲜明,是 就态度来说的,但为了准确,说话留 有余地,不要授人以柄,也是要注意 的。新闻评论虽说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但评论员毕竟不是党和政府的发言人, 评论员的话应该比政府发言人的话生 动活泼一些,“民间”一些。因此, 有些话就不宜说得太死、太满、绝对 化,留有余地是比较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