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在服装上的故事-教学设计-六年级美术下册-人美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的作品,说说理由。
3 、实践过程中你遇到了哪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教育评价:多主体评价。
延伸拓展
1.苗族民间手工绣是我国民族艺术的一块瑰宝,你能用一个词来夸夸苗绣吗?
学生搜集相关材料
扩展艺术视野。
总 结
苗族服饰记载了数千年来苗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苗家人已经不再自己动手制作苗族服饰,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的苗绣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参与挽救行动吧,把苗绣介绍给更多的人!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眼界,并学习设计的步骤。
艺术实践
请创作一幅图案精美、身着苗族服装的人物画,并写出服装图案上的故事和美好寓
(200 字阐述创作理念及图案寓意)。
创作完成苗族服饰图案作品。
布鲁姆认知层次:运用;通过艺术实践,完成对知识目标的运用。
展示评价
1 、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介绍苗绣?
2 、挑选你认为画面最有新
美术表现
苗族服装图案故事、寓意与组合形式练习
审美判断
苗族服装的审美趣味
创意实践
苗族服装图案的临摹或故事和寓意
文化理解
苗族服装图案的文化内涵及寓意
教学过程(引发兴趣;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引导学生思维、创造的提问和讨论;具体作业要求;)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育原理与设计意图
导Hale Waihona Puke 入1.启发谈话(猜一猜).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民族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你会联想到哪个民族?
学习方式:探究学习
智力:思维力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归纳知识点,锻炼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合作探究
探究苗族服装背后的故事及寓意.并了解百鸟衣的特点。
学生表演百鸟衣的故事,并对百鸟衣服装特点做出总结。
认知主义学习: 发现学习、建构主义;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示范
以自己穿的衣服为例添加装饰。
欣赏教师示范,分析设计方法。
六年级美术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程主题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业类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材分析:《绣在服装上的故事》选自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七课。为“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苗族服饰可谓是我国少数民族机具特色的服饰。本节课就是通过对苗族服饰的欣赏与学习来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并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苗族服饰上图案的寓意。也通过本节课对苗族刺绣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关键和意识。
问题情境:苗族民族文化在生活中是如何流传的?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简单了解苗族服饰图案的历史、文化、习俗,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和审美观,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感受民族文化,了解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并尝试利用苗绣图案创作艺术作品。
板书设计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一、穿在身上的“史书”
二、分类:植物类、建筑类、人物类、动物类、几何图形类三、苗绣艺术特点:
造型:夸张、质朴构图:饱满、对称
色彩:艳丽、对比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四个学习任务来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1、 践行师德(“四有”、“四引”):能够关爱每个学生,实践课堂民主,耐
胆开展学习。问题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尚未调动,课堂活跃度不足。3、 综合育人:通过本课学习,关注和欣赏苗族服装的美,形成审美素养;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通过强调画具整理培养好的习惯。
4、 学会发展:学习绣在服装上的故事,提高本人审美能力。查找学习动机理论
资料,提高学习心理研究能力,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指导学生,能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2、 学会教学:
(1)美术学科素养:传授了以下美术知识与技能,造型类:夸张、构成、色调、美感;创意类:联想、变形、夸张、装饰。能注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分析示范的作品时,没有紧密结合知识目标来分析,示范作品的质量不高。
(2)教学综合能力:能运用“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大
2.引出课题: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学生回答:
苗族,通过银饰、盛装猜出来的。
杜威:教育是生活;
智力:观察力、思维力;生活导入,密切联系生活,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动机。
新课传授
1、介绍苗族概况
2、观察分析苗族服饰刺绣部位及所绣内容。
(1)分析刺绣部位及作用
(2)分析刺绣内容和归类
(3)苗绣上异彩纷呈的造型
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
难点
图案形象的特点和色彩的运用。
综合
育人
本节课中体现出的本学科的育人内容与价值:(思想品德培育、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民族自豪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本人的教育情怀言传身教,感染学生。通过苗族服装来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过程与方法:运用剪纸、刺绣、手抄报或版画等形式表现苗绣,并能向人们介绍简
单的制作技法及图案寓意。
激发学生好奇心、兴趣的教学策略:以苗族文化、风俗、历史故事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苗族服饰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
重点
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
本节课教师需要运用的美术术语: 造型类:夸张、构成、色调、美感创意类:联想、变形、夸张、装饰
教法学法
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演示、提问、探究、讨论、练习;
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听课、自主、探究、思考、回答、讨论、练习。
教具学具
课本、课件、画纸、勾线笔、水彩笔或油画棒。
美 术 学养 科
核心素
图像识读
欣赏苗族服装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能够客观地分析、表现事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刚刚接触本课会感到比较陌生,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距较远,但本课为我们展现出得精美奇妙的世界和一个个苗族人用心传承民族文化的美丽故事,对学生来说又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可以根据感兴趣的知识点在课前分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假期旅游观光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体会苗族特有的美感,有计划地策划课堂作业的表现形式。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学生学习苗族服装的图案和表现的方法,通过体验“像苗族人那样刺绣”的过程:苗族文化介绍——服装图案探究——服装艺术欣赏——体验创作乐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教与学流程: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练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大概念:服装图案与生活
(4)了解蝴蝶在苗族中的特殊含义
(5)除了蝴蝶妈妈,你还知道哪些有着特殊意义的图案?试着讲一讲
学生观看苗族服装,
讨论并思考回答。
学生欣赏图片,观察服装上刺绣的位置, 主要是领口、肩膀、袖口、裙摆等地方。
学生通过欣赏、比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 行讨论:花、鸟、人 物、龙、房子等。
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学生通过课前了解有关苗族的概况,产生对苗族人崇敬的情感,激发继续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美术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查找资料,谈谈你对苗族服饰图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的理解”
任务二:你还知道其他民族也有类似记载传说的方法吗?
任务三:举例说明苗族服饰图案美在何处
造型:
构成:
色彩
任务四:请大家创作一幅图案精美、身着苗族服装的人物画,并写出服装图案上的故事和美好寓意。(200字阐述创作理念及图案寓意)
3 、实践过程中你遇到了哪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教育评价:多主体评价。
延伸拓展
1.苗族民间手工绣是我国民族艺术的一块瑰宝,你能用一个词来夸夸苗绣吗?
学生搜集相关材料
扩展艺术视野。
总 结
苗族服饰记载了数千年来苗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苗家人已经不再自己动手制作苗族服饰,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的苗绣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参与挽救行动吧,把苗绣介绍给更多的人!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眼界,并学习设计的步骤。
艺术实践
请创作一幅图案精美、身着苗族服装的人物画,并写出服装图案上的故事和美好寓
(200 字阐述创作理念及图案寓意)。
创作完成苗族服饰图案作品。
布鲁姆认知层次:运用;通过艺术实践,完成对知识目标的运用。
展示评价
1 、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介绍苗绣?
2 、挑选你认为画面最有新
美术表现
苗族服装图案故事、寓意与组合形式练习
审美判断
苗族服装的审美趣味
创意实践
苗族服装图案的临摹或故事和寓意
文化理解
苗族服装图案的文化内涵及寓意
教学过程(引发兴趣;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引导学生思维、创造的提问和讨论;具体作业要求;)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育原理与设计意图
导Hale Waihona Puke 入1.启发谈话(猜一猜).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民族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你会联想到哪个民族?
学习方式:探究学习
智力:思维力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归纳知识点,锻炼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合作探究
探究苗族服装背后的故事及寓意.并了解百鸟衣的特点。
学生表演百鸟衣的故事,并对百鸟衣服装特点做出总结。
认知主义学习: 发现学习、建构主义;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示范
以自己穿的衣服为例添加装饰。
欣赏教师示范,分析设计方法。
六年级美术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程主题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业类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材分析:《绣在服装上的故事》选自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七课。为“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苗族服饰可谓是我国少数民族机具特色的服饰。本节课就是通过对苗族服饰的欣赏与学习来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并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苗族服饰上图案的寓意。也通过本节课对苗族刺绣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关键和意识。
问题情境:苗族民族文化在生活中是如何流传的?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简单了解苗族服饰图案的历史、文化、习俗,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和审美观,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感受民族文化,了解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并尝试利用苗绣图案创作艺术作品。
板书设计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一、穿在身上的“史书”
二、分类:植物类、建筑类、人物类、动物类、几何图形类三、苗绣艺术特点:
造型:夸张、质朴构图:饱满、对称
色彩:艳丽、对比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四个学习任务来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1、 践行师德(“四有”、“四引”):能够关爱每个学生,实践课堂民主,耐
胆开展学习。问题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尚未调动,课堂活跃度不足。3、 综合育人:通过本课学习,关注和欣赏苗族服装的美,形成审美素养;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通过强调画具整理培养好的习惯。
4、 学会发展:学习绣在服装上的故事,提高本人审美能力。查找学习动机理论
资料,提高学习心理研究能力,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指导学生,能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2、 学会教学:
(1)美术学科素养:传授了以下美术知识与技能,造型类:夸张、构成、色调、美感;创意类:联想、变形、夸张、装饰。能注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分析示范的作品时,没有紧密结合知识目标来分析,示范作品的质量不高。
(2)教学综合能力:能运用“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大
2.引出课题: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学生回答:
苗族,通过银饰、盛装猜出来的。
杜威:教育是生活;
智力:观察力、思维力;生活导入,密切联系生活,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动机。
新课传授
1、介绍苗族概况
2、观察分析苗族服饰刺绣部位及所绣内容。
(1)分析刺绣部位及作用
(2)分析刺绣内容和归类
(3)苗绣上异彩纷呈的造型
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
难点
图案形象的特点和色彩的运用。
综合
育人
本节课中体现出的本学科的育人内容与价值:(思想品德培育、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民族自豪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本人的教育情怀言传身教,感染学生。通过苗族服装来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过程与方法:运用剪纸、刺绣、手抄报或版画等形式表现苗绣,并能向人们介绍简
单的制作技法及图案寓意。
激发学生好奇心、兴趣的教学策略:以苗族文化、风俗、历史故事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苗族服饰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
重点
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
本节课教师需要运用的美术术语: 造型类:夸张、构成、色调、美感创意类:联想、变形、夸张、装饰
教法学法
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演示、提问、探究、讨论、练习;
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听课、自主、探究、思考、回答、讨论、练习。
教具学具
课本、课件、画纸、勾线笔、水彩笔或油画棒。
美 术 学养 科
核心素
图像识读
欣赏苗族服装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能够客观地分析、表现事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刚刚接触本课会感到比较陌生,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距较远,但本课为我们展现出得精美奇妙的世界和一个个苗族人用心传承民族文化的美丽故事,对学生来说又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可以根据感兴趣的知识点在课前分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假期旅游观光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体会苗族特有的美感,有计划地策划课堂作业的表现形式。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学生学习苗族服装的图案和表现的方法,通过体验“像苗族人那样刺绣”的过程:苗族文化介绍——服装图案探究——服装艺术欣赏——体验创作乐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教与学流程: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练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大概念:服装图案与生活
(4)了解蝴蝶在苗族中的特殊含义
(5)除了蝴蝶妈妈,你还知道哪些有着特殊意义的图案?试着讲一讲
学生观看苗族服装,
讨论并思考回答。
学生欣赏图片,观察服装上刺绣的位置, 主要是领口、肩膀、袖口、裙摆等地方。
学生通过欣赏、比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 行讨论:花、鸟、人 物、龙、房子等。
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学生通过课前了解有关苗族的概况,产生对苗族人崇敬的情感,激发继续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美术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查找资料,谈谈你对苗族服饰图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的理解”
任务二:你还知道其他民族也有类似记载传说的方法吗?
任务三:举例说明苗族服饰图案美在何处
造型:
构成:
色彩
任务四:请大家创作一幅图案精美、身着苗族服装的人物画,并写出服装图案上的故事和美好寓意。(200字阐述创作理念及图案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