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期末考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社科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养缺失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

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探索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人文素养;大学生;缺失;培养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也都包含其中。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

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身心的任何神圣事物。

目前,我国社会科技空前发达,信息传播空前迅速,个人意识空前高涨。


物质产品极其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迷茫或者说空虚,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堪忧。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1.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代生活是基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的厚重文化沉淀,失去了传统就等于失去了个体的精神家园。

在当今文明社会,精神中的文化的归属感甚至比血统的归属感还得强烈。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贫乏主要表现在大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

同时各高校在开设课程时重轻文、重专业轻人文现象较普遍,由于过分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这导致了当今大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人文学科知识学习。

许多大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多,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名著知之甚少。

许多大学生认为读书及学习是未来从业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目的,这在根本上使当今的大学生们要从这一瓶颈走出来,站在文化、精神的高度上去思考就不是一朝一夕的简单的事情了。

2.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而缺乏人文素质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现在
我们经常听到学校老师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太差了。

3.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没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社会在道德层面上如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利己思想严重,集体观念淡薄,看重个人利益甚至有的大学生抱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

这显然已经成为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导火索,并且突出表现在价值取向迷乱,责任意识淡薄,社会公德失范,审美情趣错位,片面追求享乐主义,缺少艰苦奋斗思想,拜金主义严重,缺少奉献精神。

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正是缺少了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会学习但不懂得享受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更不会主动丰富自身生活,导致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趋于单一化。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带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滋长。

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使一些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2.学校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实用教育盛行,忽视对学生德、智、体等全面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多数高校变成了单科性院校,系科设置重科技等实用专业,人文社会学科一再受到压缩。

不仅如此,一些综合性大学为了提高就业率,只注重专业科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文课程的安排,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3.家庭教育的错位。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当下,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改变现有教育模式。

树立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理念,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于一体的通识教育模式。

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开办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的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大学生指明全面发展的方向。

2.营造良好公共舆论环境:要鼓励大众媒体严肃地负起推进提升人文素养的责任,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积极导向作用,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熏陶人的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

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4.重塑家庭人文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奠定了最根本的生理和心理基石。

因此,欲想大学生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家长应培养自身优良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营造优良的家庭文化,以此充实自己的人格修养。

5.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具有灵魂塑造、人生定位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好学生的精神导师和人生楷模,使自己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6.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人文素养上的不足。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僵死的知识上,要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要养成读书的爱好,使读书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进而增加人文底蕴和自身修养。

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 ,人文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

对大学生来讲 ,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仅仅具有丰富的学识是远远不够的 , 还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文素养。

总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提高,更是一种内在能力和修养的提升,我们应积极探索研究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强化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 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繁荣,为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华莹.论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升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32-33.
[2]杨发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素质教育专辑):43-46.
[3]于心党.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5);96-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