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社会变迁与教育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刻之停息。
这是我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不仅如此,我国哲学家庄周也曾说过: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如此,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迁之中,那么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教育应如何才能与社会的变迁相适应呢?教育与社会的变迁又有什么关系呢?学完这一章您将得到答案!
当下我国社会所正在经历的变迁属于社会分化而非社会革命类型,其变迁的结果是:在人口结构这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农民这一阶层的分化,出现了目前非常庞大而又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用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一、社会变迁概述
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
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
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社会整体和局部的变迁、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
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一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社会变迁 尤其是剧烈的社会革命 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功能的变革等几乎都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二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入、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方面。
三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既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也可能成为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 即预期达成的目标 往往是在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教育的隐性功能 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 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
三、教育与现代化
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变迁的共同趋向。
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研究从 世纪 年代开始。
托夫勒从 技术至上 角度论对社会现代化做了系统论述。
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有的从社会组识与政治结构的演变研究现代化,有的从文化变革研究现代化。
(从 世纪(一说是 世纪)开始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
现代化有两种类型: 原发型的现代化 (内源性现代化)和 赶超型的现代化 (外源性现代化)。
原发型的现代化 是一个自发的、逐步成熟的自然过程; 赶超型的现代化 是在国家领导下自上而下的、自觉定向的进程。
中国于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年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年 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 两步走 设想。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 美元。
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即 小康之家 三、教育与现代化
现代化 不同于 现代 ,也不同于 工业化 。
现代化 是现代社会演进的一种历史形态,是个文明的概念,它是指一种以现代科学为标志、以工业化为基础,并包括一切与此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现代文明。
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是一种自觉、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社会变迁过程。
现代化 的概念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前者属于 物 的范畴,在世界各国是趋同的;后者表示各民族按自己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来设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现代化与教育的关系体现在现代化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与教育的活动关系上,即以科技发展为主要标志的 物 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关系,以及人的观念变革与教育的关系。
三、教育与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
现代人的特征(英格尔斯 ):乐于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愿意以新的行动方式去生活与创造;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意见;注意现时与未来、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坚信能克服来自社会与自然的一切困难;个人发展的计划性;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普遍的信任感;信奉并愿意遵循、公平待人 原则;重视新式教育;尊重权威,但不盲从;公民意识强,热心社会活动。
三、教育与现代化
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促进社会现代化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世纪末期,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所谓 知识经济 ,是指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的简称。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据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在: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世界大市场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三、教育与现代化
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人的现代化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现代化成败关键。
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离不开人的参与,而人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的参与。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在分工合作为联系纽带的现代社会中,是学校教育的特定社会职能。
三、教育与现代化
现代化要求教育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国际组织对教育现代化的定量指标包括: 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中等教育的毛人学率、高等教育的毛人学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公共教育经费占 的比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等。
教育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中都存在哪些冲突?如何解决?
现代教育观取代传统教育观,确立终身学习观念 。
教学内容现代化、课程设置合理化。
教学过程集约化、教学手段科学化。
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提倡多种类型、多种教育形式并举。
自然环境变迁
社会变迁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
自然环境依其自身规律演变,影响社会的变迁,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变迁。
人口的变迁
人口变迁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及人口流动和分布的变化。
一定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人口的变化给整个社会的变化以极大的影响。
经济变迁
它包括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量的增长和生产质的提高。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之一,给整个社会变迁以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功能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各种经济、政治、组织、制度等结构要素的分化和组合;二是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社会成员由于其经济地位、职业、教育水平、权力、社会声望等的不同和变化,所造成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的变化。
价值观念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表现出来。
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程度不同地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科学技术变迁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结构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变化和研究规模、组织形式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
文化变迁
这是分析社会变迁内容的一种综合角度,主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因文化的积累、传递、传播、融合与冲突而引起的新文化的增长和旧文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