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
研究汉语语音系统
字音汉字是表意文字并非拼音文字,一个汉字的字音就是一个音节,现代音韵学者把汉字(一个音节)比喻为一种生物,分为“头、颈、腹、尾、神”,也就是此刻的“声母、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收音)、声调”,前四个是组成音节的音质单位。

并非是每一个汉字的字音都具有这五个语音成份,有的缺一个、两个或三个。

以现代汉语为例:如一【i55】只有韵腹和声调(音韵学上把没有声母也算作一个单位,成为“零声母”,也就是说“零声母”也计作一个声母);安,读【an55】有韵腹、韵尾和声调;欢【xuan55】,声母、介音、韵腹、韵尾、声调俱全。

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字音必需具有的成份汉语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实际读音反切注音法形成于东汉,音韵学的形成成立在反切普遍的应用基础之上。

组成汉字的三大语音要素
声、韵、调的配合表,最初用来分析韵书中的反切。

《韵镜》中“东懂送屋”四个韵目表示韵母和声调。

途中小圆格里的字就是音节代表字,每一个汉字所处的地位,是由它的声、韵、调决定的,也就是说找到了某个汉字的位置就可以分析出这个音节的声、韵、调。

转,就是辗转的意思,声母和韵母辗转相拼,拼出一个个字音来,十六摄里凡是具有真正的二等韵的就叫作“外转”,不具有真正二等韵的摄就叫做“内转”。

《韵镜》和《七音略》通过度析《切韵》《广韵》的音系,分析这些韵中的反切,把他们绘制成图表。

《广韵》。

又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初期的一部韵书,是在唐朝《唐韵》(在隋代
《切韵》的基础上增修的)的基础上增订、重修的,广就是扩大、补充的意思。

我国最先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第二部韵书是晋代吕静的《韵集》,到了南北朝时期,韵书更多的出现,原因:一,佛教传入中国,增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那时中国的僧人和学者在学习梵文中受到梵文字母的影响,知道了辅音(体文)和元音(摩多)的拼音原理,于是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式,这反映了人们已经能够分析汉字字音,能辨别字音里的声、韵、调了,韵书的特点就是把同韵的字或同音的字编在一路,便于写诗的人选字押韵,所以只有掌握了哪些是双声、哪些是叠韵的人材能创造出反切来。

南北朝时期周颙、沈约等人又发现了汉语里的平上去入四声的区别(诗歌押韵一般要求平声字跟平声字押韵,仄声字跟仄声字押韵),这也是韵书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魏晋以后到南北朝,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文学上特别追求形式——讲究词藻,讲求声律,这种要求束缚了作者的思路,只能把创作引到形式主义的路上,但使得这一时期从古体诗中发展出来了一种新的诗歌文体,这实际上是为唐朝近体诗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增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

到公元581年,杨坚统一了中国,国家的统一自然有要求文化上的统一,在诗歌创作用韵上也要求统一,人寿元年陆法言编纂成了《切韵》一书,唐王朝把《切韵》当做科举的标准书,就更引发了人们的重视,所以增字加注特别多,到了北宋真宗大中祥元年,重修《切韵》《唐韵》,并定名为《大宋重修广韵》,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宋朝的《广韵》大量流行。

体例。

韵(区别声调)书按韵来编排,《广韵》首先按四声分卷,以纲、平(字多,分为上平和下平两卷)、上、去、入分为五卷,每一个韵目所辖的字都是同韵(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每一个韵里的字又按声母或介音的不同分开排列,在同韵中凡是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的字就归在一路,合为一个同音字组,用小圆圈隔开,唐人把这种同音字组称为“小韵”(纽)。

《广韵》不仅把同韵字归在一路,而且进一步把同音字归在一路,注明反切读音,有同字异形的又列出异体,辨析正俗,并对每一个字的字义做解释,所以《广韵》是韵书又是字书,同时又具有类书的性质。

《广韵》的音系有很强的系统性,二百零六韵四声相配,但四声的韵数并非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