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审计抽样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审计抽样讲解
第四章审计抽样
第⼀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选取全部项⽬
选取全部项⽬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进⾏检查。
其通常更适⽤于细节测试和截⽌测试,⽽不适合控制测试。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进⾏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额项⽬构成。
交易量少,且每笔交易都很重要,单笔样本⾦额巨⼤。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由于信息系统⾃动执⾏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进⾏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选取特定项⽬
选取特定项⽬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进⾏针对性测试。
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或将这两种⽅法结合使⽤。
三、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
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特征。
(能够推断总体特征)。
【例题】以下对审计抽样特征的陈述中,恰当的包括()。
A.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
B.审计抽样是获取审计证据评价控制测试运⾏的有效或验证某⼀认定⾦额是否正确
C.抽样风险可以为零
D.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答案】ABD
【解析】选项C不恰当,只要采⽤审计抽样就存在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不可能是零。
注册会计师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将对运⽤审计抽样产⽣重要影响。
有些审计程序可以使⽤审计抽样,有些审计程序则不宜使⽤审计抽样。
(1)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2)对于控制测试,当控制的运⾏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当控制的运⾏未留下轨迹时,此时不宜使⽤审计抽样。
(3)对于实质性程序,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则不宜使⽤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与选取特定项⽬的异同。
[相同点]:⼆者都是对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
[不同点]:(1)审计抽样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选取特定项⽬则不是。
(2)审计抽样可以量化,⽽且可以根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选取特定项⽬则不能。
[例题1]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这使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的结论。
()【答案】√
【解析】审计抽样的概念。
[例题2]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程序都适⽤。
()
[答案]×
[解析]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都适⽤,但并不是对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
【例题3·单选题】(2013年)
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的⽅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进⾏检查构成审计抽样
B.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进⾏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C.对全部项⽬进⾏检查,通常更适⽤于细节测试
D.审计抽样更适⽤于控制测试
【答案】 C
【解析】虽然从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选取特定项⽬进⾏检查通常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段,但并不构成审计抽样,选项A 不正确;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进⾏测试时,与抽样审计不同,并⾮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选项B错误;此时审计抽样更适⽤于细节测试,选项D不正确。
【例题4·多选题】(2014年试题A卷)
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不采⽤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程序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分析程序
D、细节测试
【答案】 AC
【解析】选项A,风险评估程序即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这⼀过程中通常不采⽤审计抽样;选项C,实质性分析程序不适⽤审计抽样。
四、抽样风险和⾮抽样风险
基本模型: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简⽽⾔之,即样本结果与总体特征不⼀致的情况。
)
1、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重⼤错报不存在⽽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误受风险——错误的接受抽样结果)。
——影响审计效果,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2、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重⼤错报存在⽽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拒风险——错误的拒绝抽样结果)。
——影响审计效率,增加成本。
只要使⽤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
对特定样本⽽⾔,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样本规模越⼩,抽样风险越⼤:样本规模越⼤,抽样风险越⼩。
⽆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关的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是由⼈为错误造成的(如专业能⼒不胜任,⼯作中的疏忽、不严谨等),因⽽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
[例题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抽样风险的是()。
A.由于未能执⾏计划的审计程序导致重⼤错报未发现
B.由于执⾏的审计程序与审计⽬标不⼀致,导致重⼤错报未发现
C.由于样本量过少导致重⼤错报未发现
D.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疏忽未能检查出凭证中的重⼤错报
[答案]ABD
[解析]由于样本量过少导致重⼤错报未发现属于抽样风险。
[例题2]有关抽样风险与⾮抽样风险的下列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能认同的是()。
A.信赖不⾜风险与误拒风险会降低审计效率
B.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会降低审计效果
C.⾮抽样风险对审计⼯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
D.审计抽样只与审计风险中的检查风险相关
[答案]D
[解析] 审计抽样与审计风险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都有关
[例题3]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产⽣影响的是( )。
A.信赖过度风险
B.信赖不⾜风险
C.误受风险
D.⾮抽样风险
【答案】D
【解析】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只有⾮抽样风险对审计⼯作的效率和效果均有影响。
[例题4]下列属于信赖不⾜风险是( )。
A.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存在重⼤错误的账户余额得出不存在重⼤错误的结论
B.根据抽样结果对实际不存在重⼤错误的账户余额得出存在重⼤错误的结论
C.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
D.根据抽样结果对内控制度的信赖程度低于其实际应信赖的程度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抽样风险的误受风险;选项B属于抽样风险的误拒风险;选项C属于抽样风险的信赖过度风险。
【例题5·多选题】(2013年)
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均可能产⽣⾮抽样风险
B.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审计项⽬组成员的监督和指导降低⾮抽样风险
【答案】 ABD
【解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选项C错误。
【例题6·单选题】(2014年试题A卷)
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抽样风险的是()。
A.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标
B.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
C.注册会计师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进⾏测试
D.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答案】 C
【解析】选项C导致的是抽样风险。
五、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法为⾮统计抽样。
在使⽤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
在使⽤⾮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根据职业判断对其进⾏定性的评价和控制。
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统计抽样⽅法之间进⾏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
不管统计抽样还是⾮统计抽样,两种⽅法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价样本时运⽤职业判断。
另外,对选取的样本项⽬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也与使⽤的抽样⽅法⽆关。
统计抽样与⾮统计抽样⽅法综合⽐较如下表12-3:
下列有关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职业判断,确定使⽤统计抽样或⾮统计抽样⽅法 B.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统计抽样⽅法之间进⾏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C.⾮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法同样有效的结果
D.注册会计师使⽤⾮统计抽样时,不需要考虑抽样风险
【答案】 D
【解析】注册会计师使⽤⾮统计抽样时,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可接受⽔平,但⽆法精确地测定抽样风险。
【例题2】下列有关审计抽样的提法中,恰当的有()。
A.只要进⾏抽样,就会存在抽样风险
B.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统计抽样⽅法之间进⾏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C.⾮抽样风险是由⼈为错误造成的,在审计中可以将其量化并加以控制
D.审计抽样可以运⽤于审计的所有程序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抽样风险是由⼈为错误造成的,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降低、消除或防范。
有些审计程序不适宜抽样,如询问、观察、分析程序。
六、统计抽样的⽅法
(⼀)属性抽样——适⽤于控制测试
通常⽤于测试某⼀设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
(⼆)变量抽样——适⽤于细节测试
主要⽤来对总体得出结论,以确定记录⾦额是否合理。
第⼆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审计抽样的三⼤环节及⽬的
⼀、样本设计(核⼼:确定样本量)
在设计审计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标和抽样总体的特征。
(⼀)确定测试⽬标
(⼆)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1.总体——在实施抽样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仔细定义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
注意: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2.定义抽样单元——在定义抽样单元时,注册会计师应使其与审计测试⽬标保持⼀
致。
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证据的⽂件资料;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个账户余额、⼀笔交易或交易中的⼀项记录,甚⾄为每个货币单位。
3.分层——如果总体项⽬存在重⼤的变异性,分层可以降低每⼀层中项⽬的变异
性,从⽽在抽样风险没有成⽐例增加的前提下减⼩样本规模。
注意:
第⼀,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通常根据⾦额对总体进⾏分层;
第⼆,对某⼀层中的样本项⽬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只能⽤于推断构成该层的项⽬。
如果对整个总体做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构成整个总体的其他层有关的重⼤错报风险。
(三)定义误差构成条件——识别误差的标准
注册会计师必须事先准确定义构成误差的条件,否则,执⾏审计抽样程序时就没有识别误差的标准。
⼆、样本选取(⽅法)
(⼀)确定样本规模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2.可容忍误差——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注意:在控制测试时,可容忍误差即是可容忍偏差率,控制发⽣偏差的次数或频率。
在细节测试时,可容忍误差为可容忍错报。
3.预计总体误差——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4.总体变异性——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注意:在控制测试中,⼀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
5.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影响很⼩
注意:对⼩规模总体⽽⾔,审计抽样⽐其他选择测试项⽬的⽅法的效率低。
【例题1·单选题】在总体较⼤的情况下,与确定样本规模⽆关的是()。
A.预计总体误差
B.总体变异性
C.总体规模
D.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除⾮总体⾮常⼩,⼀般⽽⾔,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乎为零。
【例题2·多选题】(2013年)
下列各项中,直接影响控制测试样本规模的因素有( )。
A.可容忍偏差率
B.拟测试总体的预期偏差率
C.控制所影响账户的可容忍错报
D.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风险时对相关控制的依赖程度
【答案】 ABD
【解析】可容忍错报是影响细节测试样本规模的因素。
【例题3·单选题】(2014年试题A卷B卷)
下列有关细节测试样本规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总体项⽬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
B.当总体被适当分层时,各层样本规模的汇总数通常等于在对总体不分层的情况下确定的样本规模
C.当误受风险⼀定时,可容忍错报越低,所需的样本规模越⼤
D.对于⼤规模总体,总体的实际规模对样本规模⼏乎没有影响
【答案】 B
【解析】分层可以降低每⼀层中项⽬的变异性,从⽽在抽样风险没有成⽐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少样本规模,提⾼审计效率。
(⼆)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项⽬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总体中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
不管使⽤统计抽样或⾮统计抽样⽅法,所有的审计抽样均要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对总体来讲具有代表性。
否则,就⽆法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
选取样本的基本⽅法,包括使⽤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和随意选样。
1.随机数表选样(参考教材实例)
【例题1】假定某委托⼈应收账款的编号为0001⾄3500,注册会计师拟选择其中350份进⾏函证,如利⽤随机数表(下表为该表的开始部分),从第2⾏第1个数字起,⾃左向右以后四位数为准,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最初5个样本的号码分别是哪些?
2.系统选样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先计算选样间隔,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隔,顺序选取样本的⼀种选样⽅法。
系统选样⽅法使⽤⽅便,并可⽤于⽆限总体。
但使⽤系统选样⽅法要求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否则容易发⽣较⼤的偏差。
【例题2】假设注册会计师拟从编号为001~100发票中抽取10张进⾏控制测试,若选取的第⼀张发票(起点i)为007号,则注册会计师所选的10张发票号码为:007、0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
这就是系统选样,每个样本间的相隔都为10,所以,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采⽤这种⽅法时,其基本步骤如:
(1)计算抽样区间
(2)确定随机起点(i)
(3)等距抽取样本
注册会计师所选取的第1张发票为007:007+(1-1)×10
注册会计师所选取的第2张发票为017:007+(2-1)×10
注册会计师所选取的第3张发票为027:007+(3-1)×10
……
注册会计师所选取的第n张发票为: 007+(n-1)×10
即注册会计师所选取的第n个样本的编号为:i+(n-1)j。
上例中所选的第5张发票号码为:047号,即007+(5-1)×10=047。
【例题3】上例中,如采⽤系统选择的⽅法选择,并确定随机起点0005,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最初5个样本的号码分别是哪些?
【答案】抽样区间=3500÷350=10
所以,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最初5个样本的号码分别是0005 0015 0025 0035 0045
注册会计师可选取多个随机起点,上例中若⽤007(i1)和013(i2)作为起点,选取的样本为:
007 027 047 067 087
013 033 053 073 093
则以每个起点所选取的样本间距为:
【例题4】假定某被审计单位的发票的编号为1001—9000,注册会计师拟采⽤系统抽样法选择其中5%进⾏函证。
①确定随机起点为1011号,注册会计师选取的头5张发票的编号分别为多少?
②若确定随机起点为1018号,试写出所抽取的第194、226、387张发票的号码分别为多少?
③若采⽤1011、1025、1043三个随机起点,请写出以1025为起点的所选取的第51 张发票的号码。
【答案】
①抽样间隔数=8000÷(8000×5%)=1÷5%=20
则以1011为起点的前5张发票的号码为:1011、1031、1051、1071、1091。
②以1018为起点的
第194张发票的号码:1018+(194-1)×20=4878
③如果有多个起点,则根据:
得出三个随机起点的抽样间隔数=20×3=60
以1025为起点的第51张发票的号码: 1025+(51-1)×60=4025
举例:
例如,如果销售发票的总体范围是652~3151,设定的样本量是125,那么选样间距为20[(3152-652)÷125]。
注册会计师必须从0~19中选取⼀个随机数作为抽样起点。
如果随机选择的数码是9,那么第⼀个样本项⽬是发票号为661(652+9)的那⼀张,其余的124个项⽬是681(661+20),701(681+20)……依此类推直⾄第3141号。
3.随意选样
随意选样是指不考虑⾦额⼤⼩、资料取得的难易程度及个⼈偏好,以随意的⽅式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的缺点在于很难完全⽆偏见地选取样本项⽬。
【例题5·多选题】(2014年试题A卷)
下列选取样本的⽅法中,可以在统计抽样中使⽤的有()。
A、使⽤随机数表选样
B、随意选样
C、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
D、系统选样
【答案】 ACD
【解析】选项B,随意选样只能在⾮统计抽样中使⽤。
三、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选取的每个项⽬,实施适合于具体审计⽬标的审计程序。
如果选取的项⽬不适合实施审计程序,注册会计
师通常使⽤替代项⽬。
有时,注册会计师可能⽆法对选取的抽样单元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对未检查项⽬的处理取决于未检查项⽬对评价样本结果的影响。
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样本结果的评价不会因为未检查项⽬可能存在错报⽽改变,就不需对这些项⽬进⾏检查;如果未检查项⽬可能存在的错报会导致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存在重⼤错报,注册会计师就要考虑实施替代程序,为形成结论提供充分的证据。
如果注册会计师⽆法或者没有执⾏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该项⽬视为⼀项误差。
四、评价样本结果
1.分析样本误差
⽆论是统计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应当对样本结果(误差――控制测试中的控制偏差和细节测试中的⾦额错报)进⾏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2.推断总体误差
注意:
第⼀,在实施控制测试时,由于样本的偏差率就是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所以,注册会计师将样本偏差率直接视为推断的总体偏差率,但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第⼆,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错报⾦额推断总体错报⾦额,并考虑这⼀结果对特定审计⽬标及审计的其他⽅⾯的影响。
3.形成审计结论
(1)控制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
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A、统计抽样
偏差率上限估计值=总体偏差率+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B、⾮统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扩⼤样本规模
B.测试替代控制
C.修改相关实质性程序
D.提⾼可容忍偏差率
【答案】 D
【解析】如果认为审计抽样没有为得出有关测试总体的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可以:(1)要求管理层对识别出的错报和是否可能存在更多错报进⾏调查,并在必要时进⾏调整;(2)调整进⼀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以更好地获取所需的保证,例如,对于控制测试,注册会计师可能会扩⼤样本规模,测试替代控制或修改相关实质性程序。
(2)细节测试中的样本结果评价
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先必须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记录⾦额。
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从推断的总体错报⾦额中减掉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错报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相⽐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总体错报上限=推断的总体错报+抽样风险允许度
B、⾮统计抽样
第三节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
⼀、抽样的基本概念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表现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中主要指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可容忍误差在控制测试中表现为可容忍偏差率,可容忍偏差率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不改变其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从⽽不改变其计划评估的重⼤错报风险⽔平的前提下,愿意接受的对于设定控制的最⼤偏差率。
⼆、控制测试中运⽤的常⽤抽样⽅法
(⼀)固定样本量抽样
(⼀)固定样本量抽样
1.确定样本规模(重点掌握)
(1)公式法
【例题】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信赖过度风险为10%,可容忍偏差率7%,并预期⾄多发现⼀例偏差。
应⽤公式可计算出所需的样本量为56。
计算如下:
(2)查表法
2.选取样本(略)
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略)
4.分析样本(略)
5.推断总体误差(重点掌握)计算总体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就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但要考虑抽样风险。
偏差率上限=估计的总体偏差率+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1)公式法
【例题】假定上例中,注册会计师对56个项⽬实施了既定的审计程序,且未发现偏差,则在既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下,根据样本结果计算总体最⼤偏差率如下:
6.评价抽样结果(重点掌握)
【例题】假定上例中,注册会计师对56个项⽬实施了既定的审计程序,且未发现偏差,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总体最⼤偏差率为4.1%,注册会计师可得出如下结论:(1)注册会计师认为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4.1%的风险为10%;
(2)注册会计师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4.1%。
(3)由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为7%,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总体可以接受。
(4)也就是说,样本结果证实注册会计师对控制运⾏有效性的估计和评估的重⼤错报风险⽔平是适当的。
(⼆)停—⾛抽样
停—⾛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种特殊形式。
停—⾛抽样从预计总体偏差率为零开始,通过边抽样边评估来完成审计⼯作。
注册会计师先抽取⼀定量的样本进⾏审查,如果结果可以接受,就停⽌抽样得出结论,如果结果不能接受,就扩⼤样本量继续审查直⾄得出结论。
(三)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另⼀种特殊形式,将预计总体偏差率直接定为0%,并根据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起确定样本量。
在对选出的样本进⾏审查时,⼀旦发现⼀个偏差就⽴即停⽌抽样。
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可以接受的结论。
发现抽样适合于查找重⼤舞弊或⾮法⾏为。
【例题·简答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
甲公司本年度银⾏存款账户数⼀直为60个。
甲公司财务制度规定,每⽉⽉末由与银⾏存款核算不相关的财务⼈员H针对每个银⾏存款账户编制银⾏存款余额调节表。
A注册会计师决定运⽤统计抽样⽅法测试该项控制在全年的运⾏有效性。
相关事项如下:
(1)A注册会计师计算了各银⾏存款账户在2011年12⽉31⽇余额的标准差,作为确定样本规模的⼀个因素。
(2)在确定样本规模后,A注册会计师采⽤随机数表的⽅式选取样本。
选取的⼀个银⾏存款账户余额极⼩,A注册会计师另选了⼀个余额较⼤的银⾏存款账户予以代替。
(3)在对选取的样本项⽬进⾏检查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其中⼀张银⾏存款余额调节表由甲公司银⾏存款出纳Ⅰ代为编制,A 注册会计师复核后发现该表编制正确,不将其视为控制偏差。
(4)在对选取的样本项⽬进⾏检查后,A注册会计师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得出的数值作为该项控制运⾏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5)假设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规模为45。
测试样本后,发现1例偏差。
当信赖过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