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麻醉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麻醉记录
(一)男病人24岁血胸,主动脉关闭不全手术
史,全麻下胸腔镜手术清理。
麻醉处理要点:1长期肺不张担心肺水肿问题,注意补液量,
2麻醉药考虑以芬太尼镇痛为主,辅助丙泊酚,丙泊酚对血压影响波动大,大剂量的芬太尼。
不予拔管,病人苏醒困难。
3此病人长期吃华法林抗凝药凝血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先停一周以上的抗凝药,改服用肝素等计量小的抗凝药。
但是凝血还是不容忽视,小心术中出血。
4同时又要防止血栓的形成,血压波动要小。
5术中情况,手术开始后检测心电图显示波形宽大预防心肌缺血给予小剂量的硝酸甘油补充冠脉循环,效果良好。
一分钟后波形正常。
6麻黄碱,硝酸甘油小剂量应用
(二)急诊脑出血问题饱胃问题既往病史
高血压还是外伤引起观测双侧瞳孔大小预
防脑疝,观察血压,高危病人给予镇痛肌松即
可,注意应用硝酸甘油,甘露醇等。
术中麻醉
深度可浅一些,控制住血压即可。
肌松药要少
给。
(三)硬膜外穿刺,定位,手法
(四)喉罩的使用:首先松套囊(20ml注射器),
石蜡油润滑,张嘴(手指可按住舌头,如果大舌头的话)压头后仰。
(五)过敏反应:剖腹产病人在口含卡孕栓后出
现舌头僵硬,紧接着眼睑肿大,症状明显,身上有疹子,血压下降,降幅在20-30,心率快在150-160次,考虑严重过敏。
治疗:地塞米松20mg,艾司洛尔降心率,对症升血压,观察。
葡萄糖酸钙对过敏很有效,给予一支(小壶)。
甲强龙抗过敏给予一支,观察。
同时注意考虑聚明胶肽国产的也有可能过敏。
总结;麻醉中病人接触某种致敏药物或是液体后导致过敏,过敏反应的3个重要临床标志为首先血压急剧下降到休克水平,其次意识障碍,再次(最明显的表现)(皮肤发红,瘙痒,荨麻疹,丘疹)等全身血管性水肿,舌唇发麻麻木,鼻眼水肿,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困难,呼吸道阻塞和支气管痉挛。
治疗;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或者液体,保持气道通畅,纯氧辅助或者控制呼吸,必要时紧急气管插管
其次肌肉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快速扩容
再次抗过敏治疗;肾上腺素首选药物,出现休克,气道水肿,呼吸困难的快速注入1-2mg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泼尼松120-240mg 静脉滴注。
抗过敏和抗组胺药,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静脉葡萄糖酸钙1到2支。
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持续低血压于多巴胺5-20ug/kg/min持续点。
解除气道痉挛;氨茶碱首次静滴5-6mg/kg此后0.3-0.9mg/kg/h静滴。
(六)82岁高龄,双膝关节置换,高血压,全麻手术,术中喉罩气道通气,血压在150-170、50-60之间波动,平稳,术后病人清醒无异常,口述左侧肢体异常无法动弹,说话不利索,考虑脑梗塞。
术中补液2000ml,血800ml,
注意:这种高龄手术,注意补液,首先在麻醉之前先补液1000ml左右,稳定循环系统。
不着急麻醉。
术中血压要平稳,波动不要剧烈,高龄患者血管弹性差。
再次是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栓塞脑和肺。
凯纷可以应用。
(七)多巴胺—药理作用:1)
北京大学海淀医院成立于1949年,是我国早一批成立麻醉科的医院。
现有在职员工16名,其中麻醉医师14名,麻醉护士2名。
现任主任郭涛教授,副主任冯艺
教授和乔青副教授。
人民医院麻醉科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科室。
每年招收麻醉住院医师6-8名,进修医师8-10名。
我科共有装备先进的层流手术间31间(其中西直门新院22间,白塔寺老院9间),6张恢复室床位,负责承担了全院18个科室临床麻醉、重症病人监护与治疗和急性疼痛(包括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和无痛性介入检查)及慢性疼痛治疗等工作,每年约实施2万例手术麻醉,其中心脏手术麻醉近600例,肝移植麻醉近百例,关节置换术麻醉近千例,胸外科手术麻醉500余例,骨肿瘤手术600余例。
疼痛门诊量约为5000例/年,微创疼痛介入治疗百余例。
麻醉科拥有国际先进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抢救设备。
所有麻醉科医生均接受了规范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麻醉医师培训,掌握了目前可应用的各种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方法以及国际先进的围术期监护技术(包括心电、BIS、CCO、肌松、听觉诱发电位、麻醉气体、TEG、组织氧耗、血气等)。
动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S-G导管置入,双腔气管插管以及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困难插管等高难度的操作已经运用自如。
每年放置S-G导管约400例,CVP和动脉测压4000多例。
作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七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及授课等教学任务。
作为教育部博士点,目前有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1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3-8名。
我科已获得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等多项研究基金。
研究重点包括围麻醉期生理功能维护;重要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疼痛传导机制和疼痛治疗;新型麻醉制剂的药代及药效学。
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麻醉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和参编专业书籍多部。
多篇论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