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00℃、30MPa下,将0。
5mol N2和1。
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
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A.N2(g)+3H2(g)2MH3(g)△H=﹣38.6kJmol﹣1
B.N2(g)+3H2(g)═2NH3(g)△H=﹣38.6kJmol﹣1
C.N2(g)+3H2(g)═2NH3(g)△H=38。
6kJmol﹣1
D.不能确定
2.镍镉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是()
A.Cd B.NiOOH C.Cd(OH)2D.Ni(OH)2
3.若要在铁片上镀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将铁片接在电源的正极②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③在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Cu2++2e﹣═Cu ④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4e﹣═2H2O+O2↑ ⑤可用含Fe2+的溶液作电镀液⑥可用含Cu2+的溶液作电镀液.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③④
4.反应 2X(g)+Y(g)⇌2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 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H<0 B.T1<T2,P1>P2,△H>0
C.T1>T2,P1>P2,△H<0 D.T1>T2,P1<P2,△H>0
5.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B.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C.增大生成物浓度D.升高反应温度
6.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B(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A为0.5mol,B为0.4mol,C为0。
2mol.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A.0.025molL﹣1s﹣1B.0。
0125molL﹣1s﹣1
C.0。
05molL﹣1s﹣1D.0。
1molL﹣1s﹣1
7.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为()
A.4v(NH3)=5v(O2)B.5v(O2)=6v(H2O)C.2v(NH3)=3v(H2O) D.4v(O2)=5v(NO)8.下列反应都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在较高温度和较低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的是( )
A.Ag+(aq)+Cl﹣(aq)═AgCl(s)△H=﹣51。
1 kJmol﹣1
B.2K(s)+2H2O(l)═2K+(aq)+2OH﹣(aq)+H2(g)△H=﹣393.2 kJmol﹣1
C.2Mg(s)+O2(g)═2MgO(s)△H=﹣1203.2 kJmol﹣1
D.CaCO3(s)═CaO(s)+CO2(g)△H=+178.2 kJmol﹣1
9.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且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B.A+3B═2C C.3A+B═2C D.3A+B═C
10.反应A(g)+3B(g)⇌2C(g)△H<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保持温度和反应器的体积不变,反应A(g)+3B(g)⇌2C(g)+4D(s),达平衡后,向该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氖气,体系的压强明显增大,如图图象中正确的是()
A.B.
C.
D.
12.反应H2(g)+Br2(g)⇌2HBr(g)△H<0,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从773K突变到573K时,化学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和平衡移动的方向都正确的是()
A.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3.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4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同温度下)()
A.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49
B.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49
C.反应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7
D.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
14.在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如表所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
Si+4HF(aq)⇌SiF4+2H2K1
Si+4HCl(aq)⇌SiCl4+2H2K2
Si+4HBr(aq)⇌SiBr4+2H2K3
A.K1>K2>K3B.K1>K3>K2C.K2>K3>K1D.K3>K2>K1
15.锌跟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2H+═Zn2++H2↑.在如表所列的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选项温度/K 锌c(Zn2+)/mol/L c(H+)/mol/L 另加溶液
A 281 锌块0.1 3
B 308 锌粉0。
2 3 少量氯化铜
C 281 锌块0.1 2
D 308 锌粉0。
1 3 少量氯化钡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
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H=﹣395。
41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17.氢氧化铝在水中可建立如下平衡:Al3++3OH﹣⇌Al(OH)3⇌H++AlO2﹣+H2O,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以上平衡体系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两平衡都向右移动,Al(OH)3的质量增加
B.向以上平衡体系中加入足量浓盐酸,Al3+的物质的量增加
C.在同一溶液中,Al3+与OH﹣能大量共存
D.在同一溶液中,AlO2﹣与H+能大量共存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石墨电极电解加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由于氢氧根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阳极区溶液首先变为红色
B.在铁管上镀锌时,铁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接
C.给蓄电池充电时,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接,发生氧化反应
D.粗铜中含有少量锌、银等金属,电解精炼该粗铜时,阳极只发生的反应是:Cu﹣2e﹣═Cu2+
19.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无法确定a、b的大小
20.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D.70%
三、非选择题
2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是根据中和热的计算公式来设计的.中和热的计算公式又是根据中和反应原理、中和热的定义等推导出来的.以测定氢氧化钾稀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的中和热为例,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由中和热的定义可知,中和热的单位是.
(2)我们不能直接测定由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反应体系降低的能量,而只好测定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物质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所以需要一个绝热装置,从而保证中和反应放出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物质吸收的热量.
(3)如果实验时所用氢氧化钾稀溶液和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55molL﹣1和0。
50molL ﹣1,溶液体积都为100mL,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物质吸收的热量为qkJ,那么,根据
得:Q= (填写含有q的式子).
而q=cm△t=△t
当忽略玻璃仪器吸收的热量、溶液的比热容近似等于水的比热容:
c(溶液)=4。
18×10﹣3kJg﹣1℃﹣1、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1gmL﹣1,
m(溶液)=×1gmL﹣1时,
q≈4.18×10﹣3kJg﹣1℃﹣1××1gmL﹣1×△t,从而得到中和热的计算式是:△H=﹣Q kJmol﹣1≈.
(4)由以上推导过程可知,测定结果偏低的一个原因是.
(5)由以上中和热的计算式可以看出,中和热测定实验需测量的物理量:V(盐酸)、V(KOH 溶液)、反应前溶液的温度、反应体系的.
(6)中和热测定实验主要用品:仪器:简易量热计(双层隔热杯、盖、、)、100mL 量筒2个;药品:0。
50molL﹣1盐酸、0.55molL﹣1KOH溶液.
22.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如图1是铅蓄电池的示意图.由于其中铅能跟硫酸反应而损耗,电池效率比较低.为提高铅蓄电池的效率,可改进为图2(甲)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写空白:
(1)图2中溶液①可以是溶液(只填一种);盐桥中的(填“阳”或“阴”)离子向盛硫酸的容器移动.
(2)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是:PbO2+2e﹣+SO42﹣+4H+═PbSO4+2H2O.该电极反应可以通过如下三个式子进行分析,再综合,以利于理解记忆:
①PbO2+2e﹣= ;②PbO+2H++SO42﹣= ;③O2﹣+2H+=H2O.
(3)图2(乙)是电解精炼铜的示意图.溶液②必须含离子,电极Y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23.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CO2,运用如图,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产生CO2气体的体积,可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室温是29。
5℃.请根据要求填空:
(1)检查装置的性能:组装好如图所示的装置后,用双手握住锥形瓶.观察现象.如果比较均匀地向外滑行,说明该装置的性能好,可用.
(2)在图中的锥形瓶中加入5g大理石,在平底玻璃杯中加入20mL1molL﹣1盐酸,并小心放于锥形瓶底,塞好带导管的塞子,玻璃注射器中的活塞归0.倾斜锥形瓶,使平底玻璃杯中的盐酸全部流到锥形瓶底部.每隔10s观测玻璃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并填入表中:时间/s 10 20 30 40 50 60 气体体积/mL 4 14 25 38 47 55
反应速率/mL•s﹣1
(3)以mLs﹣1为反应速率的单位,计算每10s时间间隔内的反应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第23题表中:
(4)从第23题表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本实验中反应速率随时间推移,先小后最后又变.
(5)以上结论的原因是:开始时,虽然盐酸浓度较大,但,反应速率较小;后来一段时间内,主要是碳酸钙跟盐酸反应热量,体系,速率较大;最后明显减小,反应速率小,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少,加上散热使,速率变小.
24.在某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A(g)⇌bB(g)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K=.其他条件不变,只将容器的体积突然变为一半(V/2L),此时,A、B 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A)= c(A),c1(B)= c(B),将此两式代入
中,整理后得到: = ×K.当b>a时,(选填“=”或“>"或“<")K,所以,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
25.在某温度下,将H2(g) 和I2(g)各0。
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g)的浓度为0。
0080molL﹣1.
(1)求I2(g)+H2(g)⇌2HI(g)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若向以上空容器中通入H2(g)和I2(g)各0。
20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HI(g)的物质的量浓度和I2(g)转化为HI(g)的转化率.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岭南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
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A.N2(g)+3H2(g)2MH3(g)△H=﹣38。
6kJmol﹣1
B.N2(g)+3H2(g)═2NH3(g)△H=﹣38。
6kJmol﹣1
C.N2(g)+3H2(g)═2NH3(g)△H=38.6kJmol﹣1
D.不能确定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0。
5mol氮气和,1.5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氨气小于1mol,即生成1mol氨气放出的热量大于19.3kJ,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该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氮气和,1。
5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氨气小于1mol,即生成1mol氨气放出的热量大于19。
3kJ,所以不知具体的反应热,所以无法写具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注意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比较容易.
2.镍镉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是()
A.Cd B.NiOOH C.Cd(OH)2D.Ni(OH)2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根据总反应式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总反应式是Cd+2NiOOH+2H2O Cd(OH)2+2Ni(OH)2,由方程式可知,放电时,Cd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Cd为原电池的负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
3.若要在铁片上镀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将铁片接在电源的正极②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③在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Cu2++2e﹣═Cu ④在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4e﹣═2H2O+O2↑ ⑤可用含Fe2+的溶液作电镀液⑥可用含Cu2+的溶液作电镀液.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③④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在给铁片镀铜时,铜为阳极,铁为阴极,阳极发生Cu﹣2e﹣═Cu2+,阴极发生Cu2++2e﹣=Cu,以此解答.
【解答】解:①在给铁片镀铜时,铜为阳极,铁为阴极,将铁片接在电源的负极,故错误;
②在给铁片镀铜时,铜为阳极,铁为阴极,将铜片接在电源的正极,铁片接在电源的负极,故正确;
③在给铁片镀铜时,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Cu2++2e﹣=Cu,故正确;
④在给铁片镀铜时,铜为阳极,阳极发生Cu﹣2e﹣═Cu2+,故错误;
⑤电镀池的电镀液必须是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即含Cu2+的溶液作电镀液,故错误;
⑥电镀池的电镀液必须是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即含Cu2+的溶液作电镀液,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镀,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电镀的原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反应 2X(g)+Y(g)⇌2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 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H<0 B.T1<T2,P1>P2,△H>0
C.T1>T2,P1>P2,△H<0 D.T1>T2,P1<P2,△H>0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先拐先平温度、压强大.
【解答】解: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故有:T1>T2;
根据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先拐先平压强大,故有:P1>P2,
温度越高Z物质的量越少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5.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B.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C.增大生成物浓度D.升高反应温度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答,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减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比较基础,注意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移动结果是减弱改变趋势,不是消除改变.
6.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B(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A为0.5mol,B为0.4mol,C为0。
2mol.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A.0。
025molL﹣1s﹣1B.0。
0125molL﹣1s﹣1
C.0.05molL﹣1s﹣1D.0。
1molL﹣1s﹣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v=计算v(C),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A).
【解答】解:4s末生成0.2molC,则v(C)==0。
025mol/(L.s),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A)=2v(C)=0。
05mol/(L.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常用利用定义式法及速率规律进行计算,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7.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为()
A.4v(NH3)=5v(O2)B.5v(O2)=6v(H2O) C.2v(NH3)=3v(H2O) D.4v(O2)=5v(NO)【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A、V(NH3):V(O2)=4:5,5V(NH3)=4V(O2),故A错误.
B、V(O2):V(H2O)=5:6,6V(O2)=5V(H2O),故B错误.
C、V(NH3):V(H2O)=4:6=2:3,3V(NH3)=2V(H2O),故C错误.
D、V(O2):V(NO)=5:4,4V(O2)=5V(N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根据“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解答即可.
8.下列反应都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在较高温度和较低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的是()
A.Ag+(aq)+Cl﹣(aq)═AgCl(s)△H=﹣51。
1 kJmol﹣1
B.2K(s)+2H2O(l)═2K+(aq)+2OH﹣(aq)+H2(g)△H=﹣393.2 kJmol﹣1
C.2Mg(s)+O2(g)═2MgO(s)△H=﹣1203.2 kJmol﹣1
D.CaCO3(s)═CaO(s)+CO2(g)△H=+178。
2 kJmol﹣1
【考点】焓变和熵变.
【分析】依据△H﹣T△S<0,反应自发进行,△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结合反应热与熵变的值判断.
【解答】解:A、反应生成固体,熵变小于零,即,△S<0,已知△H<0,则温度较低时可以自发进行,温度较高时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反应生成消耗固体,熵变大于零,即△S>0,已知△H<0,则△H﹣T△S<0一定成立,所以在较高温度和较低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B正确;
C、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即反应△H<0,△S<0,温度较低时一定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即反应△H>0,△S>0,温度较高时能自发进行,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和反应焓变熵变的比较分析,把握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解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9.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且v (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 B.A+3B═2C C.3A+B═2C D.3A+B═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把不同物质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反应速率,从而确定化学式.
【解答】解: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把不同物质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反应速率,3v(C)=2v(B),所以v(C)=v(B)=×3v(A)=2v(A),v(B)=3v(A),所以v(A):v(B):v(C)=v(A):3v(A):2v(A)=1:3:2,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注意把不同物质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反应速率进行比较,题目难度不大.
10.反应A(g)+3B(g)⇌2C(g)△H<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升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答题.
【解答】解: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升温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速率增大得更大,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升高,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题目难度中等.
11.保持温度和反应器的体积不变,反应A(g)+3B(g)⇌2C(g)+4D(s),达平衡后,向该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氖气,体系的压强明显增大,如图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向该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氖气,体系的压强明显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其分压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向该反应器中通入一定量氖气,体系的压强明显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其分压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且和原来平衡点相等,所以平衡不移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原理,为高频考点,改变压强时只有能引起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改变的平衡才发生移动,为易错题.
12.反应H2(g)+Br2(g)⇌2HBr(g)△H<0,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从773K突变到573K时,化学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和平衡移动的方向都正确的是( )
A.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当平衡正向移动时,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据此答题;
【解答】解: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当平衡正向移动时,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所以有<K,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时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13.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4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同温度下)()
A.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49
B.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49
C.反应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7 D.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平衡常数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对于反应H2(g)+I2(g)⇌2HI(g)来说,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49,则平衡常数
K==49,如为2HI(g)⇌H2(g)+I2(g),
K==,如为HI(g)⇌H2(g)+I2(g),平衡常数
K==,只有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以及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难度不大.
14.在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如表所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
Si+4HF(aq)⇌SiF4+2H2K1
Si+4HCl(aq)⇌SiCl4+2H2K2
Si+4HBr(aq)⇌SiBr4+2H2K3
A.K1>K2>K3B.K1>K3>K2C.K2>K3>K1D.K3>K2>K1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可用于判断反应的程度,一般来说,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的程度越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平衡常数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K越大,说明生成物越多,反应物越少,所以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题中反应中HF最易与Si反应,且SiF4最稳定,反应易进行,应为K1>K2>K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以及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平衡常数的意义,难度不大.
15.锌跟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2H+═Zn2++H2↑.在如表所列的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选项温度/K 锌c(Zn2+)/mol/L c(H+)/mol/L 另加溶液
A 281 锌块0.1 3
B 308 锌粉0。
2 3 少量氯化铜
C 281 锌块0.1 2
D 308 锌粉0。
1 3 少量氯化钡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且形成原电池时也能加快反应速率,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且形成原电池时也能加快反应速率,BD温度相同但B能形成原电池、D不能形成原电池,则反应速率B
>D;
AC温度相同,但A中浓度大于C,所以反应速率A>C;
A温度小于D,且D中反应物接触面积大于A,所以反应速率D>A;
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速率大小顺序是B>D>A>C,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明确浓度、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原电池对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温度影响反应速率大于浓度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
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解答】解: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以及涉及到的能量变化,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7.氢氧化铝在水中可建立如下平衡:Al3++3OH﹣⇌Al(OH)3⇌H++AlO2﹣+H2O,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以上平衡体系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两平衡都向右移动,Al(OH)3的质量增加
B.向以上平衡体系中加入足量浓盐酸,Al3+的物质的量增加
C.在同一溶液中,Al3+与OH﹣能大量共存
D.在同一溶液中,AlO2﹣与H+能大量共存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分析】A.加NaOH会消耗氢离子,平衡右移;
B.加浓盐酸会消耗氢氧根离子;
C.Al3+与OH﹣会生成Al(OH)3;
D.AlO2﹣与H+能生成Al(OH)3.
【解答】解:A.加NaOH会消耗氢离子,平衡右移,Al(OH)3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