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3.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5.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
C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
D 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
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
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
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6.已知:3222
MgCO+2HCl=MgCl+CO+H O。

将MgCO3和CaCO3的混合物ag加入足量的100.0g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

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产生沉淀10.0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4.4gCO2
B.混合物中含1.2g碳元素
C.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
D.反应中消耗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8.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O2H2O CO2W
反应前质量(g)36428
反应后质量(g)422x0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10.将5.6g 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A .6.4g
B .15.2g
C .16.0g
D .30.4g
1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y 表示的是
A .高锰酸钾的质量
B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C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12.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13.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9O 24CO 2+2X+6H 2O 由此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气是化合物 B .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
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AgNO3Ag O2X
反应前质量/g340100
反应后质量/g021.6m9.2
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 g
15.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丁酸甲酯由17个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1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
A.B.
C.
D.
17.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A.B.C.
D.
1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40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312.6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19.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20.小安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21.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22.现有氢气、氧气、空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五种气体,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提供的用品有:①火柴②石灰水③石蕊试液④干冷的小烧杯⑤内壁沾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应选用( )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⑤D.①⑤
2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410121
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2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25.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B.图②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图③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图④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
(一)原理分析:
(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_____。

蒸馏蒸发结晶吸附过滤
(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二)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_____、_____、烧杯(洁净的)、胶头滴管;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三)迁移应用
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填“②”或“③”或“④”等序号)(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 杀死水中的细菌
B 减少水中的氧气
C 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D 分解有毒物质(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
27.下图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

(2)改正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

(3)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________。

(4)试管加热时,用酒精灯的_______先给试管_______,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_______,然后再______,若上述操作顺序颠倒,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

(6)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B……H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C都是一种无色液体,B、H是黑色固体,D是无色气体,E、F都是白色固体。

试推断:
(1)B在反应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D、E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且B 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

已知A为黑色粉末,H为绿色粉末,D、E、F、G在常温下是气体,其中F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试推断:
(1)化学式:F___________,H____________。

(2)以上①~⑤五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选填反应序号)。

(3)由反应②中体现的能量转化关系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①__________;实验室检验G的反应_________。

30.如图物质间转化关系。

A、E为黑色固体,且A在反应①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B和C组成元素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F为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A、B、C、F均为氧化物;D、E、H均为单质;D和H为无色气体。

请回答:
(1)写出的化学式:B________、 F_________;操作x是__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4)G是汽水里的一种成份,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故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比为2:2:2:1;由分子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属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一种是单质。

故选C。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错误;
D、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正确。

故选D。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C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而且能转化为氢氧化钙,则C可能是氧化钙。

氧化钙和无色液体B反应能够转化为氢氧化钙,则B可能是水。

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出水和无色气体D,则A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D可能是氧气。

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不同的物质,则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充分燃烧生成的无色气体E可能是二氧化碳,无色气体F可能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G和无色气体E,则红色固体G是铜。

将推测带入题中,符合题意,推断正确。

【详解】
A、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出水和氧气。

该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故A说法正确;
B、反应②指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B说法正确;
C、气体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故C说法正确;
D、红色固体G是铜。

银和硫酸铜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法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无法直接制得。

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详解】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氯酸钾未分解,固体质量不变,加热一段时间,氯酸钾分解,固体的质量变小,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停止,固体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与图像符合,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总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铜,混合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因为氯化钠溶液是无色
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和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D、乙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如果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B。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碳酸钙10.0g,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计算过
程如下:
2232 Ca(OH)+CO=CaCO+H O
44100
x10.0g

44100
=
x10.0g
,解得x=4.4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正确;
B、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1.2g
44
⨯,正确;
C、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Mg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镁的质量为8.4g;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Ca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而实际加入的固体是碳酸镁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则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g,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盐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设产生的水的质量为y,消
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z,关系式为
22
H O CO2HCl
184473
y 4.4g z

184473
==
y 4.4g z
,解得
y=1.8g,z=7.3g,故消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错误。

故选D。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点燃
2MgO,48份质量的镁能与32份质量的氧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
燃条件下充分反应,氧气有剩余,镁完全反应,反应物镁、氧气的质量下降,生成物氧化镁质量升高至反应结束,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其质量一直不变,不符合题意;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更快;当铁和锌反应的质量相等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符合题意;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更快,但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

“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

8.D
解析:D
【解析】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6g+4g+2g+8g=4g+22g+x+0g,x=24g。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6g+4g+2g+8g=4g+22g+x+0g,x=24g,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g 100%=6g 44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18g 100%=2g 18
⨯⨯,2g+6g=8g,则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 不正确; D 、W 的质量为8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g 100%8g
%=75⨯,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于铁在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铁完全反应,根据三者反应关系可得关系式(或者根据铁元素守恒得关系式)求硫酸亚铁的质量。

设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

根据2442Fe+H SO =FeSO +H 和44=Fe+CuSO FeSO +Cu 可得关系式为Fe~FeSO 4
或根据铁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Fe~FeSO 4;
设生成FeSO 4的质量为X
4
Fe ~FeSO 561525.6g x
56152=5.6g x
X=15.2g
故选:B 。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A 、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消失,错误;
B 、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C 、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等到
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正确;
D 、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错误。

故选C 。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 、12.9g 为CaCO 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 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 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 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 3、Mg(OH)2和MgO ;
B 、y 点对应阶段为CaCO 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 3和MgO ,根据生成水质量0.9g ,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 、n 。

2
2ΔMg(OH)MgO +H O
5840
18m n 0.9g ,得m=2.9g ,n=2g ,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2g×2440
=1.2 g ,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 =10g ;
C 、z 点表示CaCO 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CaCO 3高温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为CaCO 3和MgO ,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 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4010100%100100%33.3%12g g
⨯⨯⨯=,不等于36%,D 选项错误。

13.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水煤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B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会排放到空气中;C 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为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我64;D 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消耗的O 2的质量为32×9与生成的X 的质量比为64×2;故二者的质量比为9∶4;答案选择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的概念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AgNO 3见光易分解,应该避光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 、Ag 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银原子,AgNO 3的化学式中也只有一个银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中Ag 与AgNO 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4g+10g-21.6g-9.2g =13.2g ,说明反应生成氧气3.2g ,已知X 为氮的氧化物,硝酸银中氮元素、氧元素质量为:34g×14170=2.8g ,34g×48170
=9.6g ,则X 中氮元素质量是2.8g ,氧元素质量为:9.6g-3.2g=6.4g ,故X 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8g 14:6.4g 16
=1:2,故X 的化学式为NO 2,该选项说法正确; D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g-21.6g-9.2g=3.2g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15.D
解析:D
【解析】
A.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丁酸甲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丁酸甲酯分子由17个原子构成;
C.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16100%21610512
⨯⨯⨯++⨯ ≠58.82%;D.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0:10:32=30:5:16。

选D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选项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B 选项既能得到需要氧气也能得到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选项得到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选项可得到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故答案选择A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A 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干燥管中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
反应,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B装置中没有办法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分离,故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错误,符合题意;
C、C装置中可以通过抽拉铜丝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D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试管内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16;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次为9g、9g、6g;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9:6=3︰2,故B不正确;
待测,待测值为16g,故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0g+4g+3.6g+4.8g=+13g+12.6g+10.8g
C正确;
D、因为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N和P分子个数比,故无法确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错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9.A
解析:A
【解析】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解: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故选A。

20.A
解析:A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A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