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允价值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允价值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计量程序是财务会计的中心环节,对于计量属性的选择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讨论,主要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与金融界之间关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的论争。

近年来,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和创新,企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日益增多,历史成本单一计量属性的缺陷已经日益明显,公允价值被有的国家引入了会计计量属性概念中,有的学者甚至声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极可能取代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成为21世纪的最主要的计量属性,并导致会计计量的一场大革命。

然而2001年1月我国财政部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等会计准则,取消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上不再按公允价值计价,而改按历史账面价值入账,究竟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水土不服,还是另有原因,这一重大变化使得公允价值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物界争执的焦点。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在新世纪及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是一种不争的发展趋势,但是,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在概念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否会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拟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选择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计量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一、对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质疑
(一)对会计计量的理解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质总是一定量的质并通过量表现出来,而量也总是一定质的量。

质和量的这种辩证统一性,使定性和定量成为人类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方式。

虽然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定性开始的,然而定量却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与一般的计量相比,会计计量有其自身的规定性。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特定范畴。

会计计量是与会计确认、记录和报告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是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会计计量的目的看,会计计量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建立会计计量学,而是要寻找一种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最佳组合的会计计量模式,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现代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和反映受托经管责任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它的定量性。

如果没有会计计量的理论和方法,会计目标的实现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个意义上,会计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计量的问题。

西方会计学界普遍认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是会计理论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会计计量是由会计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和计量对象几个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计量尺度是指以什么货币媒介作为计量的手段,它解决的是以货币且以何种货币作为计量的尺度。

计量单位是指以何种货币形式作为会计计量的单位,它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名义货币单位,另一种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

计量单位是由货币本身的特点,即货
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购买力所决定的。

计量属性指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在非会计计量中,计量属性表现为某一物体的长、宽、高;在会计计量中,一项资产的价值可以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属性予以计量。

计量的对象即计量的客体,表现为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因此,会计计量就是在一定计量尺度下,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对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事项进行货币量化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会计计量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模式实质上是对会计计量要素的选择。

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一种会计计量模式区别于另外一种计量模式的标准就是计量属性。

7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计量理论与实物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对计量属性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提出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方面。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经济交易或经济事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量化,从而得出不同的计量结果。

换言之,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

例如,一项资产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未来重置成本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相同的,它们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

因此,每一个财务报表要素都有多种属性可以计量,而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应予以计量的属性。

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五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提出了五种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

在其中,并没有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更未将其归为一种计量属性。

而历史成本一直是几个世纪以来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也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的计量属性。

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就是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的计量模式。

众所周知,在会计计量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按照FASB对可靠性的表述,它主要包括可验证性、如实表述、中立性等要素。

可验证性是所选的会计计量模式得到的会计信息能够重复执行,而且执行的结果应该相同或者相近;中立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应该持有中性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利益,它可以通过可靠性去验证;至于如实表述,就是客观、真实地的放映经济业务。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以往的预期情况,从而影响其结果,同时相关性涵盖及时性,因为失去及时性,相关的信息也变成不相关了。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

历史成本计量要以实际的交易并经过交易双方认可的为基础。

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面向过去的,以过去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基础。

而客观发生的交易具有可验证性,数据容易获取,实物操作性强,中立性也较强,所以按照可靠性的要求,历史成本计量无疑是最理想的计量属性,这也是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会计计量中受到普遍的推崇和应用主要的原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开始冲击财务会计原有的概念和原则,对企业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确认
和计量问题日益受到会计界和其他领域的人士的关注,这些业务的创新要求有它们相适应的计量,而历史成本计量无法满足这些新业务的计量要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的计量模式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成本原则对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感到力不从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的动力。

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资产是无形资产。

但如果对知识资本按历史成本计价,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格,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为取得知识而花费的实际支出,这无疑极大地歪曲了知识资本的价值。

实际上,许多无形资产是很难确定其历史成本的,例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点子,不费分文,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故而,忽视这类无形资产的计量显然是失策的。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

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预期合约,在签订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而由于交易事项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可言;另一方面,任何一项金融工具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的平仓、交割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果以签订合约时的价格入账,就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更是无从说起。

如果从反映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真实价值的变化出发,就应以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入账,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第三,企业兼并事件的频频发生,向以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发出了挑战。

当兼并事件发生时,被兼并企业的整体资产的交易价值,往往大大超过了它所包含的单个资产的历史成本价值之和。

为了处理这类交易中所出现的巨额差异,会计上便出现了"商誉"这一概念。

由于商誉并不代表任何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并且很难通过单个实物资产的市场交易来实现其价值,于是,商誉便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而与企业本身的持续经营联系在一起。

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有在企业被兼并或被收购时才确认商誉。

但商誉并不是企业在兼并之时产生的,而是在兼并之前已经实际存在的,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基础之上的会计所没有的、也无法反映的事项。

兼并的频频发生,巨额商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又一挑战。

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五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并没有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也没有将其归为一种计量属性。

1990以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打破了80年代的沉寂,发布了一系列的涉及确认与计量以及现值技术应用的问题的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之后公允价值才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被引入了会计计量属性概念中,尤其是去年2月又正式发表了第7辑概念公告,该概念公告认为,为了使财务报表能够提供具有决策相关的信息,现值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某些可观察的计量属性,公告把这种属性称为公允价值,它是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

(三)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解的一些困惑
然而笔者认为,在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被提出的时候,
似乎还存在一些困惑,例如,什么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否是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否就是一个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对立的概念呢?笔者认为在这些方面似乎都还不够明确,以下将作相应的阐述。

什么是公允价值?
在讨论公允价值是不是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卢永华、杨晓军)。

在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的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

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事不公正的或是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为了对其内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还须要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1)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不受干预的市场的公平交易中才产生,但是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平的或是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格。

(2)计量客体的价值若不是根据公平市场上的信息予以确认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为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

(3)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的交易的情况下,则可以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4)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到相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根据公平市场的信息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上估计,探求公允价值,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该估计是非恰当的,否则,此估计价值亦视为公允价值。

可见,在这里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的显著特征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的确定。

2、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在概念上的模糊性?
但是根据以上公允价值的定义,我们禁不住要感到疑惑,因为根据这样的定义,公允价值究竟是不是一种全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计量属性就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量化的特征或方面。

换言之,计量属性就是计量对象不同的货币表现。

例如,一项资产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未来成本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

作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在概念上应该是明晰的,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上却很难做到明晰。

以上我们已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说明,我们知道公允价值的本质只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的认定,只要参与市场交易双方通过某种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或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从而自愿达成的一致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

那么只要没有相反证据,在初始确认时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数额即历史成本或收入,一般都可以近似为公允价值。

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因为是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上形成的或是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更是公允价值无疑了,可实现净值虽然是不通过贴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但是只要时间不长,物价稳定,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亦可以视为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排除特定主体的为计量目标得到的现值,采用市场上达成的现值即公允价值为
计量目标的现值,也是符合公允价值的涵义。

由此看见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相比较,公允价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六种计量属性,而仅仅是这五种属性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一种再现和重复。

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实并不像前五种计量属性那样,各自的特征都是很明显的、相互区别的、相互独立的,其特征却是相当模糊的,似乎仅仅是前五种计量属性的重复和再现,即仅仅是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对前五种计量属性的一种重复和再现。

例如: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只要这个价格来自公允的交易或者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平的或非出于自愿的,那么就不能说历史成本不是一种公允价值,这时历史成本一样是公平市场对资源的价值认定,一样是一种公允价值。

所以,将公允价值视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3、公允价值是否是与历史成本相对立的概念?
目前,正因为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属性被提出,所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相对古老的延续了几个世纪的计量属性往往就成为了公允价值的对立概念,关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优孰劣的讨论更是相当激烈。

似乎公允价值是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就是相互对立的概念,然而笔者认为这还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因为就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公允价值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如果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那么与公允价值相对应的不应该是以历史成本反映的价值而应该是非公允价值,即没有客观考虑市场的信息,没有根据不同的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而得出的价值。

因为历史成本也可以是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只要是基于市场的信息评价,也同样是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认定,只是这种认定是基于历史的市场认定,而不是现时市场的认定而已。

笔者认为如果坚持以现有的公允价值的定义来规范公允价值的话,那么就应该将公允价值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来理解。

广义的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公平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此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它既包括以历史交易发生为前提的,历史市场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认定,也包括未发生实际交易或正在交易时,现时公平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认定。

狭义的公允价值应该是,除以历史交易发生为前提的,过去市场形成的历史公允价值以外的,在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或者正在发生的交易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风险和收益以后,现时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的认定。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价值只要是公平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认定,就应该是公允价值,因为他完全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

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同一项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时点上,市场对其认定的价值完全有可能是不同的,而且经常是不同,所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往往在现时市场中反映出的不是现时市场的公允的价值,因为市场已经改变了,历史市场的认定在现时市场中很可能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认定。

但是我们不能说历史成本就不是公允价值的反映,而只能说历史成本不是现时市场公允价值的反映而已。

所以,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区分历史的市场认定的公允价值和现时市场认定的公允价值。

同时,还认
为,和历史成本相对的公允价值,应该是狭义的现时市场认定的公允价值,而不是广义的公允价值,因为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历史成本同样可以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而被理解成为一种公允价值。

或者,公允价值的定义应该缩小其外延,将其定义为狭义的公允价值概念,这样的话就更加易于理解和分析。

如果我们将公允价值定义在狭义的公允价值范围内,即现时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认定,那么将公允价值看成是历史成本的对立概念,才会容易理解。

因为狭义的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在现时市场上理智的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的认定所形成的一个价值,即现时公允价值,它可以反映现时也可以反映将来。

这使得现时公允价值最适用于对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票据发行等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计量。

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并未发生,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履行,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的发生,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很难对这些资产进行计量,而采用现时公允价值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这正好体现了狭义的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区别,也才使得这种对立显得突出。

所以笔者认为,就目前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而言,不应该将公允价值理解成与历史成本的对立的概念,即使坚持将它们视为对立概念,也应该在狭义的范围内来理解公允价值,而不是广义的公允价值。

二、如何理解公允价值
真实与公允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最早出现在1948年英国《公司法》中,后被视为公司编制财务报表所需遵守的重要的原则而一直延用至今。

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欧共体颁布的《公司法》也引入了这一原则,要求所有的公司的年度账目必须符合“真实而公允”的要求,如果达不到“真实与公允”要求,则必须补充揭示。

“真实与公允”有“真实性”和“公允性”双重含义,即财务会计信息应该是既真实又公允的。

真实性表达的是一种程序理性观,它要求会计行为主体遵循现行有效的会计准则,如实反映商务事实及其实质。

公允性表达的是一种结果理性观,它要求会计行为主体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公平恰当地反映其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虽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未对真实公允原则做出规定,但是在现行的有关会计政策中也体现了真实与公允的基本精神。

1998年我国财政部颁发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还明确规定:“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本制度的规定,编制和提供合法、真实和公允的财务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也指出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可见,会计信息不仅应该是真实的而且应该是公允的。

根据真实与公允原则的要求,会计计量属性就应该尽量采用公允的价值入账,体现计量属性的公允性。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相对于非公允价值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某一种计量属性而言的。

无论哪一种计量属性的入账价值都可能是公允价值或非公允价值。

无论是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的资产价值还是以现行成本计量属性计量的资产价值,它都可能是公允的或非公允的,这就要看它是否来自公平的市场认定了。

公允性原则将会计计量属性计量的价值进行分类,即将会计计量属性计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