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之归园田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 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 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 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 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 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 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 愉悦的心情。
2.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C )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 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这首诗用语平淡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 诗句,使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 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 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 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 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 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 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 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等。
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早起到地里锄野草,黄昏时带着月色回家 草长树茂使道路变狭窄,露水打湿我的衣裳 衣裳被打湿没什么可惜,只希望自 己的愿望不被违背
1.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 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保持自己高洁 的情操,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 米折腰”强。
归园田居
种豆 / 南 / 山下,草盛 / 豆苗 / 稀。
陶渊明
晨兴 / 理 / 荒秽,带月 / 荷锄 / 归。
道狭 / 草木 / 长,夕露 / 沾 / 我衣。 衣沾 / 不 / 足惜,但使 / 愿 / 无违。
huì

归:回到、回归之意, 园田居:是陶渊明在柴桑的旧宅。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田园劳动的情形,表现 了诗人愉快恬淡的田园情趣,表达 了诗人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作业
1.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 疏疏。 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 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 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 “愿”字蕴涵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 我的意思。 D.本诗的主题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 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 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