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军队)B.必以信.(信任)
C.小惠未遍.(遍及,普遍)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有误。
句意: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信:实情。
故选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将驰.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C.公问其故.故.自号曰醉翁也D.战则请从.隶而从.者
【答案】D
【解析】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类/同“嘱”,嘱托;B.动词,驱车追赶/动词,效劳;C.名词,原因/连词,所以;D.动词,跟从,跟随/动词,跟从,跟随;故选D。
3.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可以/一战B.彼竭/我盈
C.惧/有伏焉D.齐师/伐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A.有误,句意: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可,可以。
以,凭借。
故断句:可/以一战,故选A。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查清断明,但一定尽力根据实际案情慎重处理。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狱,(诉讼)案件;察,明察;必,一定;以,根据,按照;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5.有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作为本文题目,后《古文观止》的编者改为《曹刿论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
【答案】《曹刿论战》更好;《齐鲁长勺之战》只交代了战争发生的背景情况,文章主旨并非是记叙这场战争,而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曹刿的言论始终贯穿全文,中心突出,照应全文。
【解析】考查对标题的赏析。
首先明确《曹刿论战》标题更好,理由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
第①段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第②段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第③段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
“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
“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
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齐鲁长勺之战》只交代了战争发生的背景情况,并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本文对这次战争的经过是略写,主要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表现出曹刿可贵的军事见解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据此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奉命于危难之间.
B.酿泉为.酒或异二者之为.
C.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
D.醒能述以.文者可以.一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都是“中间”的意思。
B.酿造/指心理活动;C.居高面下/靠近;D.用/凭借;故选A。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案】(1)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文理解分析。
D.错误,应是“醉”是表象,“乐”是根本,本文主题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故选D。
8.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B.选文善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①意,意趣,情趣;乎,相当于“于”。
②芳,花;发,开放;秀,茂盛。
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醉翁和五柳先生饮酒的目的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①,期在必醉。
既酔而退,曾不吝情②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③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摘选自《五柳先生传》,有删改)[注]①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②曾(zēn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③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答案】示例: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结合第①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④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
链接材料从“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知,五柳先生的嗜洒是出于天性,在饮酒中自得其乐;从“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可知,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饮酒让他忘怀得失。
【参考译文】
①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②像那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③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④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链接材料】
五柳先生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①。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无是公言天子上林广大,山谷
水泉万物,乃子虚言楚云梦所有甚众,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故删取其要,归正道而论之。
赋奏,天子以为郎。
天子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
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
”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②,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
”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时好.读书好:擅长
B.上读子虚赋而善.之善:称赞
C.乌.有此事也乌:疑问代词,相当于“何,哪里”
D.可往从悉.取其书悉:全
【答案】A
【解析】A.少时好读书:少年时喜欢读书。
好:喜欢。
故选A。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2)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
【答案】(1)梁孝王让相如和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2)上林之赋算不得最好,还有更华丽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令,让;同舍,一同居住;着,写。
(2)未足美,算不得最好;尚,还;靡,华丽。
12.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人,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请你分析,司马相如的杰出才能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①司马相如所做《子虚赋》《游猎赋》《上林赋》《大人赋》被皇帝大加赞赏,也为他带来了步步高
升的晋升之路;②在司马相如临终时,汉武帝还挂念着司马相如的著作,希望可以保存流传下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关键句子回答。
结合第二段“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请为天子游猎赋”“赋奏,天子以为郎”和第三段“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可知,司马相如所做《子虚赋》《游猎赋》《上林赋》《大人赋》被皇帝大加赞赏,也为他带来了步步高升的晋升之路;结合最后一段“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可知,在司马相如临终时,汉武帝还挂念着司马相如的著作,希望可以保存流传下去。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
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的父母给他取名犬子。
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
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
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
梁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
”武帝就召来相如询问。
相如说:“有这件事。
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
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
”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
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
无是公称说上林苑的广大,山谷、水泉和万物,以及子虚称说云梦泽所有之物甚多,奢侈淫靡,言过其实,而且也不是礼仪所崇尚的,所以删取其中的要点,归之于正道,加以评论。
这篇赋写成后进献天子,皇帝即任命相如为郎官。
武帝既赞美子虚之事,相如又看出皇上喜爱仙道,趁机说:“上林之事算不得最美好,还有更美丽的。
臣曾经写过《大人赋》,未完稿,请允许我写完后献给皇上。
”相如认为传说中的众仙人居住在山林沼泽间,形体容貌特别清瘦,这不是帝王心意中的仙人,于是就写成《大人赋》。
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
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
”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军事。
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注】①甓(pì):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泛指百姓。
④弃:放弃。
⑤迄:到,至。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陶侃少孤.贫( )
(2)终日敛膝危.坐( )
(3)未尝少.闲( )
(4)明毅善.断( )
【答案】幼而无父的人端正稍微善于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陶侃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
孤:幼而无父的人。
(2)句意为: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危:端正。
(3)句意为:也没有稍微的空闲时间,少:稍微。
(4)句意为:精明果敢,善于判断。
善:善于。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运百甓于.斋外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B.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故自劳耳.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D.乃.惜寸阴屠乃.奔倚其下(《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
A.介词,到/介词,向、对;B.任命/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可不译;C.都是“罢了”的意思;D.尚且/连词,于是,就;故选C。
15.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2处)
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答案】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该题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正要努力去恢复中原,过于清闲安乐,以后恐怕担当不了重任。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中原”是宾语,其后应该有停顿,因此断句为: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答案】(1)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2)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或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要通读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
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益:好处;闻:闻名。
17.从陶侃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中,你领悟到怎样的道理?
【答案】一个人要有大志,爱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由文中“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等内容可知,陶侃在广州期间,“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可见其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由文中“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文中“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的意思是“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营区里许多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疏忽遗漏的地方,也没有一定的空闲时间”,由此可见,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由文中“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可知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综合陶侃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中,可以领悟到一个人要有大志,观察事物要细致周密,要爱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不贪图安逸清闲,才能有所作为。
【参考译文】
陶侃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
晋愍帝建兴三年,陶侃在广州刺史任上比较空闲,常常早上运
一百块砖到书房外,晚上又把砖运回书房里。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陶侃回答道:“我正要努力去恢复中原,过于清闲安乐,以后恐怕担当不了重任,因此要使自己筋骨劳累罢了。
”
晋明帝太宁三年(325)五月,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统领荆、湘、雍、梁四州军事。
荆州刺史、荆州地方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互相庆贺。
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营区里许多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疏忽遗漏的地方,也没有稍微的空闲时间。
陶侃经常告诉别人说:“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禹是位圣人,他尚且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当爱惜每一分光阴,怎么可以只图玩乐、过度喝酒以致大醉呢?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或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这是在放弃自己啊!”
陶侃在军队里工作了四十一年,精明果敢,善于判断,观察事物细致周到,别人不能欺骗他;陶侃管辖的地方很多,从南陵一直到白帝城,方圆几千里内都很太平,甚至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拾为已有。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注】①华(huā):花。
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有至道
..
(2)学.学半
(3)以补.不足也
(4)但.能说之也
【答案】(1)最好的道理;(2)同“敩”,教导;(3)弥补;(4)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