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职学院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高职学院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通过文案调查法对国内高职学院的分层教学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期刊特征、研究类型、涉及学科、分层标准应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和分层教学效果方面的内容。

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分层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这些分析基础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标签:分层教学高职现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从浙江省近几年的高考报考人数来看,数量呈下降趋势,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招生困难,高职入学分数降低。

同时,很多公办与民办的高职院校也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招生的措施,如提前招生、对口单招等,这就使得生源多样化。

在邻省江苏,很多高职学院因招生困难还采用注册入学的方法,这不可避免的使得生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这一情形下,由于高职这一层次的学生个性强、差异大、在网络时代接受信息快、对通常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兴趣不高,因此继续采用以往一个班级统一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等将可能越来越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为了解国内各高职院校在分层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而开展了本次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有益的思路为未来的高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案调查法,对公开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文献进行检索统计,也包括对学位论文的检索。

在获得文献后,进一步通过人工分析,对文献的数量、期刊特征、研究类型、学科、研究内容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

(二)检索过程
打开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网站,进入高级检索页面,选择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三类。

在第一行检索框内选择“题名”并输入“分层教学”;在第二行检索框内选择“题名或关键字”并输入“高职”,两项检索标准的的逻辑关系为“与”。

三、国内高职学院分层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论文数量变化
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10年至2016年,结果搜索到期刊论文880篇、学位论文16篇、会议论文0篇。

不同年份的数量见表1。

从表中可知,在检索的七年里,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说明对于高职的分层教学研究还在还断被重视。

(二)期刊特征
除16篇学位论文外,发表在于教育类期刊上的论文有509篇,占比为58.9%;非教育类期刊上的论文则为355篇,占比为41.1%。

这其中,属北大核心的期刊有11篇,占比仅为1.27%。

这些数据说明在教育界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被认可,但是大多数研究的质量还不高。

(三)研究类型
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参考价值,重点对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类型及后几项现状的分析主要依据2013年至2016年的论文情况,这期间共检索到期刊论文598篇、学位论文8篇、会议论文0篇。

其中,属于理论研究的有520篇,占比为85.8%,属于实验研究或实践研究的有86篇,占比为14.2%。

这表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少职业院校已在实践上进行尝试、应用,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四)涉及學科
目前分层教学研究涉及的学科已逐渐增多,包括文学类,如大学英语、语文;理学类,如数学、物理、基础化学;工学类,如计算机、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实训、成本会计、汽车维修、机床数控技术、计算机二维绘图;经管类,如网站设计与制作、速录、Photoshop、服装店铺管理、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体育类,如武术、网球、蓝球、排球、乒乓球、钢琴、舞蹈等。

另外,在心理学领域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动机、态度、情感、学习能力、自信心等。

(五)分层教学研究内容现状
1.分层标准的应用
在分层标准的选用上,不同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标准。

范巧平在高职《英语》课的分层教学中,采用摸底考获得学生的卷面分和听力分,依此将学生分成两个等级。

王大鹿在高职《数学》课的分层教学中,依据数学的摸底考分、高考分和个人意愿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

徐产娟依据学分绩点、兴趣及就业等将学生分成五个等级。

刘晓明建议依据智力、数学基础、能力及态度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学生等级可调整。

张丽娜认为应综合评估学生的成绩、态度、兴趣、个性、能力、逻辑思维等。

张华认为对学生分层的基础是“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科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效率的差异和对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等”,可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

庄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测试其计算机操作,将学生分为三层。

针对《服装店铺管理》课程,陈诺采用性格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多个小组。

崔红等以多元需求为基础进一步改革了分层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作为分层的标准。

2.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在实施中通常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务、课后作业及评价考核等进行分层,在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

在具体做法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显性分层教学模式。

其通常做法是在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根据一定标准(如高考成绩、摸底测试成绩、专业基础情况及个人意愿等)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如二或三层),分层后的学生实行走班制教学,同一层次的学生临时性进入同一个班级学习某门课程,课程结束后回到原班级上其它课程。

如蒋云霞在开展高职《化学》教学时将环保类专业三个班的学生按摸底测试和调查结果分为三层,各层学生人数为35、42和28人。

授课时,打破原有行政班的限制,同一层的学生共同进入相应层次的化学课堂学习,课堂学习结束后回原行政班级。

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其做法是在同一个行政班内,教师依据一定的分层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在不让学生知情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别化的教学。

如吴莺对高职《英语口语》开展了隐性教学的实验研究,根据口语测试成绩将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暗中分成三个层次,各层学生人数分别为10、29和10人。

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口语提问内容、口语训练内容和考核标准。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在对学生进行显性分层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其所在的层次。

如魏岚在对新通国际学院的学生开展《英语》教学时,对15级市场营销专业的5个自然班首先进行隐性分层,将原来的5个班划分为7个小班,进行小班化教学,每个小班约30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再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意愿,将学生划分出A班(提高班)和B班(基础班)。

在教学目标上A、B班存在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则通过自编有层次性的校本教材来满足要求,这些做法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在教学策略上A班实行“大信息量”的做法,而B 班实行“小步子”的做法,两个班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等申请进入其它班级。

双结合分层教学模式。

指课堂内教学与课后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分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主要针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开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胡翔云对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展了分层教学,依据技能、技术和技术管理三类岗位对本课程的内容要求设计了三个层次,打破专业限制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C、B、A三个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

由于A层学生人数较少,故实践中A与B在同一班级上课,A层学生同时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

第二课堂的教学与全国的大赛相结合、大量采用最新的开发项目作为案例。

专业岗位分层教学模式。

指从专业就业的角度,根据学生今后的不同就业岗位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如林东升对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分层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他提出要找准高职生在物联网行业中的岗位,应用适应的培养方式。

针对物联网行业的销售专员、测试工程师、支持工程师、开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设计了不同的岗位能力和培养方式,并提出应用混合教学来实施分层教学。

3.考核的方法
采用分层教学后,由于对学生进行了差异化的教学,常在评价考核上遇到困难。

从公平性角度看,由于分层后对学生采用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一致,很难依据同一个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胡翔云提出了一个较有参考价值的做法,课程实行学分制,如C层为6学分,B和A层均为8学分,笔试环节的试卷也分为两种。

对于因选择C层课程而导致总学分偏低的情况,学生可以通过增加选修其它课程来补足总学分。

4.分层教学的应用效果
从高职分层教学的实验或实践研究结果来看,不少研究人员对分层教学持积极态度。

胡翔云在对《机械设计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后,学生的卷面成绩及格率大幅提高、学生对课程“非常满意”的比例大幅提高。

崔红对《公共英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證研究,认为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涉外服务岗位的胜任力、提升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和竞技能力。

(六)研究趋势
从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来看,呈现出以下趋势特征。

一是隐性分层的研究增多;二是除英语的研究占绝对多数外,其它课程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三是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开始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四是现代学徒制与分层教学相结合;五是移动智能终端、互联网开始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六是分层教学分化出静态分层与动态分层方法;七是分层教学的分层标准存在多样化,研究在进一步深入;八是分层教学与创业教学结合。

四、目前研究的不足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分层教学的研究已经在不断深入。

同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涉及的学科虽然增加,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二是实证类的研究偏少,多为理论研究,研究质量有待提高;三是与互联网、移动终端、项目教学法等结合的研究有待加强;四是分层标准和考核标准的设计仍未有广泛的共识。

五、结语
分层教学的良好效果目前已在较多的实验或实践研究中得到验证,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绩及提高教学满意度都有积极作用。

同时分层教学也存在增加教师工作量、实施较复杂、学生可能产生负面心理和行为等问题。

面对生源多样化的现实,对于某大类学科或专业如何尽快提出一套有较广泛应用价值、考核更公平、关注学生多元发展的分层教学模式仍是一个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佘丽.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国内特殊教育分层教学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
报,2014(4).
[2]蒋云霞.高职化学走班制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
[3]魏岚.优化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证研究——以新通国际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6(5).
[4]吴莺.隐性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课中的运用——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口语教育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
[5]王海燕.高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3).
[6]李自勇.高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验[J].卫生职业教育,2013(8).
[7]吴进.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