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复习要点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复习要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
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⑴从描写的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⑵正面描写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⑶侧面描写作用: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三种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⑴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手段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A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B与……形成对比,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C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对情节起补充作用。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

⑴第一人称作用: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⑵第二人称作用:给人以亲切感,情感抒发更加直接自然。

⑶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
5、记叙线索:A以物件为线索(看题目)、B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找文中感情变化鲜明的词语,)C 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A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B一语双关。

作用: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指题目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示例:运用……修辞,把……比作……
7、如何分析开头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往往使用倒叙手法)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运用景物描写)C: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D:引出下文
E:总领全文
F:与结尾呼应
G: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8、结尾作用:
内容上:①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总结全文。

②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结构上:①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②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
9、如何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四种方法)
A摘文中词语;B看具体描写;C看所写事件;D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如何概括概括事件(主要内容):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如何总结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
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好赏析的句子)
A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B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它……的特点。

C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D对偶句: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E反复句:突出、强调了……
F设问句:①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②承上启下③使文势起变化有波澜
G反问句: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H对比句:通过“××”与“××”对比,鲜明、强烈的表现了……
I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J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14、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
见大,借物喻人。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它……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15、语言风格:
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C幽默诙谐,富有趣味;
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16、环境描写作用(要分清是状物的还是写人的):
A:渲染气氛(或环境),衬托…的心情B: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C 衬托人物(或某事物)……的性格(的形象)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17、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是否用了修辞,若用,按赏析题回答。

例:通过“××”词语(或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体现了……(必须结合语境分析)
②没用修辞,一般先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然后在回答:通过××词语,形象生动的体现了……(必须结合语境回答)。

③看有没有强调的意味:通过“××”词语,强调了……(必须结合语境分析)
B:某词是否能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分别说出什么角度什么内容。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怎么分析?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

(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19: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的立场)
20、原因类题型
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

21、怎样分析记叙文写作特点:
A、表达方式分析:可以写“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B、从顺序和结构分析:可以写“文章采用了倒叙(插叙)的写作顺序,是文章结构……”
C、从描写人物方法分析
D 、从表现手法分析:可以写“文章采用了对比(或象征……)表现手法
E、从分析文章的语言入手:①生动形象,优美清新;②朴实真挚,通俗易懂;③幽默诙谐,富有趣味;④语言犀利,讽刺性强;⑤深邃含蓄,哲理性强;
22如何赏析句子或段落
⑴结合着有特点的语句(比喻、拟人、排比等)和生动形象的词语联系语境去赏析
⑵通过人物一系列的描写去品析,同样要结合语境
⑶本身的作用﹢语境的作用﹢中心思想
23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1)从大的角度考虑,及整体感知课文,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把握
(2)结合此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从多个角度总结出不同的语句来形容他(或她),一定要全面,形式如下:形式如下:××是一个…………的人
24、一个段落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这个段落的情节肯定与上文或下文的情节有关系,围绕它们之间的关系去组织答案。

示例:先把此段内容稍作概述,再写上这样的语句:与上
文相呼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埋下伏笔。

25 、在赞美主人公(或物)的同时,突然插入了一个相反的人(或物)有何作用?
答:与主人公(或物)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主人公(或物)……的品质(性格、精神等)
26 、怎样体味和推敲文中某些句子的含义?
①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辞、限制的成分;
②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
的副词,理解句意。

③根据修辞手法分析句意
④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意思
⑤抓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关
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密切相关
⑦从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句意。

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7、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