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体育馆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一节概述
一、工程概况
1、本项目位于绍兴文理学院中心区(河西校区)西南角、毗邻104 国道南复线的地块,地势平坦。

位于学校两条规划轴线的交汇处,形成校区新的景观节点,面向景观河方向完全敞开。

利用体育馆和二期建设游泳池之间的起伏地形,将两者有机地连为一体,使整个规划更加大气、完整。

同时将停车空间与人行广场自然分离,并将规划路的噪音和视线于拢有效隔离。

2、功能布置方面,体育馆建筑主要由二部分组成:主比赛馆、训练
馆、乓乒球练习房等组成,设计上考虑各部分能够多功能使用灵活分隔与独立运转相结合。

体育馆建筑的建筑面积为16200.56平方米。

体育馆主比赛馆可供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举重、武术等室内竞技比赛之用,主要承担校际体育教学、比赛及训练兼用的场馆,相对于城市级、国家级的体育馆更加注重经济实用、而且还体现学校建筑所物有的文化内涵。

主比赛馆包括竞技场地、公共活动用房、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演职员、贵宾、记者用房、医疗及支持体育馆正常运转的设备用房。

观众席为4956座,其中固定座位4124座,活动座位828座,残疾人座位4座。

二、设计依据
1、计划立项批文。

2、规划用地地形图及规划用地红线图。

3、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第二节设计规模及设计范
一、设计等级
仁建筑等级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绍兴文理学院体育馆工程为中型体育馆建筑,等级为乙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防火等级
根据GBJ16-87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现将本建筑耐火等级定为二级。

3、抗震等级
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二、设计规模
1、体育馆用地面积:20100平方米。

2、体育馆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总建筑面积:16200.56平方米,主要包括如下子项:
其中:主比赛馆建筑面积:12899. 26平方米
篮球训练馆建筑面积:3301.3平方米(包括半地室面积)
机动车停车位:小车74辆
其中:半地下车库32辆
地上42辆
大巴10辆
自行车停车位:470辆
三、设计范
根据绍兴文理学院与本院签订的设计合同,由本院承担绍兴文理学院体育馆建筑及周边广场工程的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及通风空调专业的工程设计工作。

设计范围未包括建筑室内高级装修、综合布线、建筑声学设计。


它外部电源、通讯线路、城市道路、煤气、供热、市政工程设施等均相
应的部门承担。

设计范围虽未包括建筑二次装修,但考虑到设计的完整统一性和便于
建设单位掌握本工程总造价,在施工图阶段对二次装修提出方案性设计
要求。

第三节环境分析设计与工程地质概述
一、环境分析设计
体育馆设在学校两条规划轴线的交汇处,形成校区新的景观节点, 面向景观河方向完全敞开。

利用体育馆和二期建设游泳池之间的起伏地形,将两者有机地连为一体,使整个规划更加大气、完整。

同时将停车空间与人行广场自然分离,并将规划路的噪音和视线于拢有效隔离。

在校区东西轴线上设置系列运动主题雕塑体为对景,并在主入口大台阶上设置色彩明快的弧形墙面,围合面成欢乐动感的叠水池,结合入口广场上丝带飘逸的铺地共同营造体育建筑轻松动感的运动氛围。

游泳池附属用房采用小品建筑轻径飘逸的形态,使学校正方向的人流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游泳池场地则临河布置,并向水面延伸滨水木栈道,使之与自然运河河道浑然一体,宛如天成。

人造小丘上种植规划乔木,形成浓荫蔽日的休闲场所,并设置林间小道和休息凉亭,为师生提供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在面向泳池侧面结合坡地形成自然形态的看台,并在宛如片片白帆掩映于绿树丛中•邻水界面采用自然驳岸, 体现江南水乡的亲水近水的特性.
二、工程地质概述(略)详见第四章主体结构设计部分说明。

第四节设计基本原则
一、设计基本原则
1、为学校中心区增添一个亮点,使其有机融合。

保持校园空间的完整性。

2、追求项目的合理性、可实施性以及标志性,创造一个健康的绿色的体育场馆。

3、以创造宜人的校园公共空间为原则,设计中强调合理的使用功能布局,顺畅的交通组织,丰富的空间序列,愉悦的环境气氛,通过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的设置,为市民创造一个生动、实用、舒适的文体活动环境。

4、体现绍兴文理学院蓬勃发展的动态趋势,创造独特的形体,在满足体育馆建筑的功能要求和校园总体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表达现代技术经济发展的文化理念。

二、有关技术措施
1、建筑
1)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氛围营造的设计理念,赋予体育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且更具雕塑美感。

通过虚实对比及材料质感对比,体现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建筑造型。

2)注重体现“环境、生态、文脉”这个当今时代建筑的主旋律,并贯彻于建筑的各个角落。

富于生态意义的透明屋顶局部可电动开启天窗,既可透光使比赛大厅的采光效果更好,又可疏导气流,减少空气负压和排烟,同时还能获得虚实对比强烈的新颖建筑造型效果。

2、结构
主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屋盖为大跨度新型钢桁架结构,看台下为框架结构。

充分体现建筑技术的先进性及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3、空调
根据使用功能采用“上送下回”的中央空调系统,以满足大空间及体育比赛要求。

第五节技术经济指标
一、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36200 m J
体育馆用地面积:20100"
总建筑面积:16200. 56
其中
计容率面积:13083. 16
m a
不计容率面积:3092. 4 m a
建筑高度:24m
容积率:0.65
覆盖率:45. 62%
观众厅总座位数:4956 席
其中:固定座位:
4124 席
活动座位:828席
残疾人座位: 4席机动车停车位:小车74辆
其中:半地下车库32辆
地上42辆
大巴10辆
自行车停车位:470辆
二、主要用房面积分配:
1、运动员用房:
2、新闻媒介及广播电视用房:
3、竞赛管理用房:
4、观众用房:
5、技术设备用房:
6、训练馆
7、观众厅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一、设计依据
除设计总说明中所阐述的依据性文件外,尚有: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CJ37—87)
2、《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J256-2003)
4、《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刀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年版)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9刀
1K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建筑设计规范与规定。

二、基地与环境
基地位于绍兴文理学院中心区(河西校区)西南角、毗邻104国道南复线的地块,地势平坦。

位于学校两条规划轴线的交汇处,形成校区新的景观节点,面向景
观河方向完全敞开。

利用体育馆和二期建
设游泳池之间的起伏地形,将两者有机地连为一体,使整个规划更加大气、完
整。

同时将停车空间与人行广场自然分离,并将规划路的噪音和视线于拢有效隔离。

建设场地地势平坦,周围自然环境较好,视野开阔,风景秀丽。

基地的地形、地质测量(详见说明第四章说明)。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
—、布局
体育馆整体布局在学院两条规划轴线的交汇处,即是学院的中心区(河西校区)西南角、毗邻104国道南复线的地块,面向景观河方向完全敞开,并且利用体育馆和二期建设游泳池之间的起伏地形,将两者有机地连为一体,使整个规划更加大气、完整。

同时将停车空间与人行广场自然分离,并将规划路的噪音和视线于拢有效隔离。

二、竖向设计
体育馆±0. 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7. 00m。

三、交通流线组织
比赛大厅、训练场地以及相应的辅助用房如贵宾厅、运动员休息室、裁判休息室、媒体用房、管理用房以及设备用房相对独立,训练馆独立于主馆外,靠近规划路一则,可通过内部通道现主馆紧密联系, 通关闭时亦可直接对外使用。

鉴于体育馆平时主要人流来自校区,本设计主要出入口设在地块东南侧校区道路上,并设置集中硬地广场,作为学院整体规划轴线的交汇点,并设计若干斜向道路加强地块的导向性。

临104国道一侧则在对外比赛时临时开放作为贵宾入口。

人流设计利用大平台上下分离、左右独立。

观众入口由大台阶将人流引至二层平台进入观众厅,疏散则经由观众厅各个方向的出口分流。

运动员入口设在一层东面,工作人员及媒体入口设在一层南部和北部,而贵宾入口直接面向104国道开口,方便快捷,互不干扰。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一、设计依据
除设计总说明中所阐述的依据性文件外,尚有: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CJ37—87)
2、《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J265-2003)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年版)
7、《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9、《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
10、《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5—84);
1K《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建筑设计规范与规定。

二、设计要求
满足手球、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室内竞技体育比赛场馆的要求,同时还需满足多功能的体育综合馆的内容要求,可进行校际文艺演出、集会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并注重提高体育馆的使用效率。

第二节、建筑设计
一、建筑造型
建筑体形舒展、开阔,造型简洁,体现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建
筑造型。

富于生态意义的透明屋顶局部可电动开启天窗,既可透光使比赛大厅的采光效果更好,又可疏导气流,减少空气负压和排烟,同时还能获得虚实对比强烈的新颖建筑造型效果。

外装饰方面采用石材、铝板和隐框玻璃幕墙等,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精神感受,使建筑在各个方向均有较高的可观赏性。

二、平面功能设计
(-)比赛场地多功能
1、比赛场地大小和形状主要取决于体育馆的用途。

2、本体育馆比赛场地尺寸为20mx40m,可满足室内足球、手球、篮球、网球、排球、羽毛球、举重、武术、体操等室内竞技比赛项目 *二!_\
3、训练运动场地毗邻比赛运动场地,它们之间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以作为赛前热身场地,联系十分方便,训练运动场地设男女各一套淋浴间,乒乓球室、举重及健美健身房等,并设有单独出入口,方便对社会开放,净高2. 00米以上,满足排球、篮球等训练要求。

(-)一层平面功能设置
1、比赛场馆功能分布为:西侧设贵宾区,包括入口大厅、贵宾会
客休息室,并设置两条专用通道,贵宾可直达主席台、流线不受干扰, 使用方便合理。

2、东侧设置运动员区域,包括运动员门厅、检录处、四套运动员休息室,医务急救室等;西侧设二套裁判员休息室等。

文艺演出时可利用这些休息室作为化妆间使用。

3、南侧设工作人员入口,竞赛管理用房包括管理人员办公、会议、仲裁录放、编印、打字、复印,并设置电视转播设备间,场地货物等车辆可直接驶到门口。

4、北侧设置新闻记者入口,设有记者工作用房,运动器械道具用房,消防控制中心等用房,消防控制中心设直接对外出口。

(三)二层平面功能布置:
1、通过二层大平台将东、西、南三侧的大台阶连接起来,在二层大平台共设
有七处出入口进入观众厅,南侧为观众主要出入口及公众入口大厅,东、
西、北三侧为观众次要出入口。

2、公众休息厅设在东西两侧,公共大厅设置小卖部、保安、医务室。

3、男、女卫生间及开水间设在北侧及观众厅四个角区位置。

(四)三层平面功能布置
1、布置有比赛技术设备用房。

三、剖面及视线设计
(-)本体育馆剖面视线设计满足通视要求
1、本体育馆满足多种比赛项目通视要求。

2、剖面视线设计看台最大俯角a二23. 46。

(二)视点选择
1、本体育馆的视线设计是以篮球场为计算标准,其设计视点相当于地面上篮球场边线,满足规范视线等级为二级即是一般标准(良好)。

2、视线升高差C值,取6cm,主席台及裁判席取12cm
o
3、观众看台首排高度181cm,主席台首排高度80c叫裁判席80cm。

4、排深设计:排距为81cm,座位宽50cmo
5、眼位高设计:坐视眼位高度为115cm
o
6、台阶高度:看台台阶高度系由剖面视线作图法获得。

四、疏散设计
(一)满足及时、安全、便捷、舒适的要求。

(-)观众人流与运动员、贵宾、记者、工作人员等几种人流严格分开,并为其提供最直接、便捷的出入馆途径,达到快速,安全疏散的目的。

(三)疏散方式采用中间式,即散场时观众直接走入出入口门厅到室外,这种布置人流路线短捷、顺畅,优越性较大。

(四)疏散时间控制:本体育馆为中型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00广5000人体育馆疏散时间控制在6分钟,适用于本工程。

(五)疏散宽度指标计算:
五、声学设计:
体育建筑的声学设计包括建声和扩声两部分。

本工程我院承担设计范围不包括声学设计部分,但对建筑声学设计部分也作了相应的设计考虑。

(一)根据估算,体育馆比赛大厅空间净体积约达7. 2万立方米
以上,如依固定坐席4124座计,则每座体积达17. 45立方米,大大超过了常规指标,给建筑声学设计带来不利因素,建议主馆声学部分进行专项设计。

(二)本馆建筑声学指标要求达到比赛和演出时的标准,中频混响时间应为1.8秒以下。

如完全满足多功能演出的要求最好为1.40秒左右°
(三)本馆有大面积的采光玻璃窗,所以一定要增加屋顶部分的吸声处理,此外还必须增加很多数量的空间吊挂式吸声体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混响时间。

(四)建议屋面下表面及吊挂式吸声体采用高质量的阻燃织物吸声材料,并要求此种材料吸声系数高,频带宽,使用效果好。

(五)本馆吸声处理具体做法分述如下:
1 v屋面下表面统贴25mm厚福益材料,不设后空腔。

2、屋顶端头外围结构侧面为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板采用任何材质的
三夹板(不用五、七夹板)孔径5mm,孔距40mm,后空腔100mm,内填超细玻璃棉(或毡)密度约为20公斤/立方米)。

超细玻璃棉用玻璃丝布袋包扎。

3、屋顶端头外圈结构底部为穿孔金属铝板,孔径6mm,孔距55mm,后空
腔100nm,填袋装玻璃棉。

4、在距大厅中心半径为22. 30及27. 80米左右处(或半径为18米及
32. 30米左右处)吊挂两圈空间吸声体用阻燃织物吸声材
料,厚度25mm,高度为2米,所悬高度另定。

5、大厅上空吊挂60个正十二面吸声体,用阻燃织物吸声材料制作。


十二面的每个边长600mmo二面的每个边长600mm o
6、12.900米标高平面图中,记分机房及电视转播室各侧墙做狭缝强吸
声结构,用30X60的硬杂木条横竖交替排列,间隔15, 后空腔50,填超细玻璃棉。

这些房间顶面做法为穿孔金属铝板。

7、场地四周墙壁做法为三夹板共振吸声结构。

板厚3mm,后空腔
100mmo填超细玻璃棉50mmo
8、厅内裸梁均用三夹板外包,后空腔50填超细玻璃棉。

9、木料均须做阻燃处理。

10、玻璃棉(或毡)一律用玻璃丝布袋包装。

注意在填50厚时每平方
米填1公斤,100厚时每平方米填2公斤。

六、无障碍设计
1、建筑一层西侧室内外入口处设有无障碍坡道;残疾人可以从建筑西侧进入
观众厅。

2、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七、建筑构造设计
1、内外墙体
(1)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体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

(2)一层墙体和防火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3)内隔墙除用玻璃等轻质材料隔断外,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卫生间在距地300高范围内采用素混凝土。

2、防水工程
(1)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耐久年限为25年。

(2)卫生间等大量用水的潮湿房间均设防水层。

卫生间地面结构层降板
50,且向地漏方向找坡1%。

(3)地下部分防水
地下部分底板和侧壁均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少于S8, 外防水层为2.0厚聚胺脂防水涂膜。

地下部分混凝土自防水选用优质防水添加剂。

八、建筑立面选材
建筑外装饰主要材料及色彩:主要采用石材、铝板和隐框
中空玻璃幕墙。

石材和陶瓷板色彩为浅灰色,铝板色彩为亚光银灰色, 玻璃幕墙色彩为浅灰蓝色。

最终选材及色采选样,施工时与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为准,现设计暂定为:
1、屋面:大部分为亚光银灰色铝板,局部沿钢桁架位置采用局部电动开启的采光天窗。

主馆屋面部分采用长条形阳光板(登普板)采光天窗。

2、4. 80米标高以下墙面及训练馆墙面粘贴浅灰色陶瓷板和部分浅灰蓝色隐框玻璃幕墙。

3、南侧主入口处采用干挂石材、铝板隔栅,浅灰蓝色隐框玻璃幕墙带铝板线条。

4、东、西两侧4. 80米标高以上外墙,采用蜂窝铝板、干挂石材及浅灰蓝色隐框玻璃幕墙带铝板线条相结合。

九、建筑室内装修
本工程为校际的公共建筑,贵宾用房需进行二次装修设计,建筑装修标准为中高档次,其它房间为普通装修标准。

十、环境保护
详见环保专篇。

附表1、厕所面积及卫生洁具数量表
以上指标均超过规范规定指标。

第九章消防设计专篇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
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H6-98)
二、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年版)相关条文,绍兴文理学院体育馆主场馆高24米,总建筑面积16070.2 ms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现耐火等级定为二级。

钢结构构件应进行防火处理,使其耐火极限不低于《建规》第2.0.1条的规定。

三、总平面布局
(一)消防车道
1、绍兴文理学院体育馆工程为独立式建筑,建筑周边为广场及城市道路。

2、本建筑长度不超过150米,沿体育馆周边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并且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7. 0米,路基荷载3. 5吨/ nr;消防车道下的管道、通道和暗沟设计均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保证消防车无障碍环绕体育馆。

(-)防火间距
本工程为独立式建筑,防火间距均能满中规范要求。

四、建筑设计
(一)消防控制室:在建筑物的一层北侧设消防控制中心,并设置单独对外的出入口,本建筑所有报警、喷淋及灭火系统均由消防中心控制。

(二)防火分区:本体育馆防火分区设计按建规规范考虑,结合各场馆独立运转的建筑功能要求和对国内外同类型体育馆防火分区的研究,经全面比较,确定本体育馆防火分区:(详见消防分区图)
1、本建筑共分四个防火分区:第一防火分区为建筑的主比赛馆竞赛场地、观众席、观众入口门厅及其中的配套用房如厕所、小卖、广播、计时、计分等用房,虽然总面积达6549平方米以上但根据体育馆建筑的特殊性,此部分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设计,每个防火分区有至少两个疏散口直接到达室外。

2、第二防火分区为建筑一层主比赛馆的贵宾、记者、工作人员、裁判员休息、运动员休息、医务、道具器械库、设备机房等。

3、第三防火分区为训练馆地面以上各功能用房。

4、第四防火分区为训练馆地面以下半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5、除了主比赛场馆面积超过6549平方米以外,其余各防火分区面积均不超
过5000布,满足规范要求(设有自动喷淋系统)。

(三)防火分隔物
1、各防火分区之间、主比赛馆下进入主比赛竞赛场地的贵宾、运
动员通道等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1.2h o
2、防火墙
各防火分区之间以防火墙分隔。

3、各防火分区内设有独立的防烟、排烟设施、自动喷淋系统、自
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等。

5、钢结构耐火极限和防火涂料
・针对体育馆建筑形象的要求,其钢结构防火采用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为0. 25h至2. Oho防火涂料除层厚度为2~7mni。

各构件设计可达耐火极限与《建规》要求耐火极限对比如下表:
因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所限,其耐火极限与规范要求有一
些差距,因此还需消防专家论证。

五、安全疏散
1、设计原则
本体育馆的疏散设计以安全、便捷为主,解决各类人流的室内外交通流线,使其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做到流线短捷明确,疏散安全快速。

2、疏散口与疏散宽度
一层与二层供主馆及训练馆使用的疏散口共计有17个,疏散宽度总计为69. 6米。

主比赛馆有观众疏散口14个,疏散宽度为56. 4米。

3、疏散组织
体育馆观众人流占95%以上,其它还有运动员、贵宾、记者、工作人员等人流。

主要观众人流出入口设在二层(4. 800米标高)室外大平台,经由室外大台阶疏散到地面,其他人流与观众人流严格分开,立体分流,使各种人流都按着各自的规律以便捷的方式疏散。

4、疏散方式
体育馆比赛厅的观众疏散方式直接影响到入流组织,并且影响观众席的视觉质量、疏散速度、安全以及空间利用等问题。

本设计中,固定席位的观众可直接疏散到4.800米标高大平台;活动席位的观众
(只有828人)直接疏散到室外。

这种方式可保证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离场,符合体育馆人流“爆炸式”疏散的特点。

5、疏散标准及计算依据
疏散时间: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体育馆观众厅规模2001-5000人之间控制疏散时间为6分钟。

根据要求的疏散人流数、疏散口数量及疏散总宽度计算,结果满
足规范。

[详见第一章第二节四(五)“疏散宽度指标计算表” 1
6、安全疏散和安全疏散距离
用于安全疏散的楼梯及出口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少于2个,且安全岀口和疏散楼梯结合各体育馆空间分散布置,满足规范对疏散距离的要求。

第十章环境设计专篇
一、排水系统
1.根据当地规划、环保部门的要求,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

2 •污水集中后先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总管。

3.水泵基础采用隔震器以降低噪音。

二、空气品质
1、比赛大厅空调机组设初、中效过滤,减少送风含尘、含菌量,保证馆内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