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借条常见八大陷阱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借条常有的八大圈套事例
写借条常有的八大圈套事例 (一)打借条时成心写错名字事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张宗祥借钱 20 万元,并打下借条,商定一年后送还欠款及利息。

想不到王某父子在借条签字时玩了个把戏,成心将“张宗祥”写成
“张宗样”。

张宗祥当时也没有注意。

到还款期后,张宗祥找到二人催要借钱,谁知二人却以借条名字不是张宗祥为由不肯送还。

无奈之下,张宗祥将王氏父子告到法院。

只管法院支持了张的主张,但张也因在接借条时的不注意付出了很大代价。

(二)是己借钱,非己写条事例:王某向张某借钱 10000 元。

在张某要求王某书写借条时,王某称到外面找纸和笔写借条,走开现场,不久返回,将借条交给张,张看借条数额无误,便将10000 元交给王。

后张向王索款时,王不认账。

张无奈起诉法院,经法院拜托有关部门判定字迹,确认借条不是王所写。

后经法院查证,王认可借钱真实,借条是其找他人模仿自己字迹所写。

(三)利用歧义事例 1:李某借周某 100000 元,向周某出具借条一份。

一年后李某送还 5000 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条撕毁,其从头为周某出具借条一份:“李
某借周某现金100000 元,现还欠款5000 元”。

这里的“还”字既能够理解为“送还”,又能够解说为“尚欠”。

依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周某不可以举出其余凭证证明李某仍欠其 95000 元,因此其权益不会获得保护。

事例 2:张某向王某借现金 3000 元,向王某出具借条一张:“借到张某现金 3000 元, 20xx 年 8 月 17 日”。

后王某持该借
条向人民法院起诉,张某当庭辩称此借条证明王某借其款3000 元,要
求王某送还现金 3000 元。

后经证明,张某在书写欠条时,把本应写在现
金 3000 元后的借钱人名字成心写在“借到”二字后边的空格处,以致欠条出现歧义,以达到不还借钱的目的。

(四)以“收”代“借”事例:李某
向孙某借钱 7000 元,为孙某出具条据一张:“收据,今收到孙某 7000 元”。

孙某在向法院起诉后,李某在辩论时称,为孙某所打收据是孙某欠其 7000 元,因为孙给其写的借条丢掉,所以为孙某搭写收据。

近似
的还有,“凭条,今收到某某元”。

(五)财物不分事例:郑某给钱某代销芝麻油,在出具借条时,郑某写道:“今欠钱某芝麻油毛重800 元。

”这类偷“斤”换元的做法,使价值相差10 倍有余。

(六)自书借条事例:
丁某向周某借钱20000 元,周某自己将借条写好,丁某看借钱金额无误,遂在借条上签了名字。

后周某持丁某所署名欠条起诉丁某送还借
款 120000 元。

丁某欲辩无言。

后查明,周某在 20000 前面留了适合缝隙,在丁某署名后便在后加了“1。

”(七)两用借条事例:刘某向陈某借
款18000 元。

出具借条一张:“借到现金 18000 元,刘某”。

后刘某
送还该款,陈某以借条丢掉为由,为刘某出具收据一份。

后第三人许某
持刘某借条起诉要求偿还 18000 元。

(八)借条不写息
事例:李某与孙某商议借钱 10000 元,商定利息为年息 2%。

在出具借条时李某写到:今借到孙某现金 10000 元。

孙某考虑两方都是熟人,也没
有坚持要求把利息写到借条上。

后孙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条起诉要
求还本付息,人民法院审理后以合同法第211 条“自然人之间的借钱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商定或商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的规定,驳回
了孙某对于利息的诉讼恳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