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短语词汇化为动宾复合词例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宾短语词汇化为动宾复合词例说
“词汇化”是指比词大的句法单位随时间推移,逐渐凝结为结构不可自由分离、意义具有整体性的词汇单位的过程和现象。
本文所说的词汇化特指动宾短语凝结为动宾复合词的过程和现象。
现代汉语平面的动宾复合词从历史来源看,很大一部分由动宾短语衍化而来。
在共时平面表现为:或改变词性,如“将军、著名”;或变为及物动词,如“得罪,注意”;或结构凝固,不可扩展,如“阅兵、称谢”;或结构可以有限扩展,意义具有整体性,如“逼宫、拆台”,等等。
动宾式双音节复合词在共时层面的多样性,是词汇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上的表现,应该从历时角度寻找原因。
本文在词汇化理论的指导下,具体考察了 5 个由动宾短语经过词汇化变为动宾复合词的实例。
一、点心(1)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诸客点心。
(唐?孙?Q《幻异志?板桥三娘子》)(2)上觉微馁,孙见之,即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
以上例子中的“点心”是动宾短语,表示“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点心”的动宾短语用法到明清时期还在使用。
如:
(3)徐曰:“我尚未餐,腹中馁甚,官人肯同一点心否?”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补骗子》)
今天,“点心”的动宾用法在北京话里还有残留,如“点心”可以
重叠成“点点心”也证明它原来是动宾短语。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晚餐为正餐,早餐只随便吃一些小吃,称为点心,后来“点心”产生引申义,表示早上吃的小吃,名词化了之后,“点心”又发展出指正餐的正菜之余点缀的甜羹和炸面果等食品的意思。
“点心”发展为词汇化程度较高的名词,最迟在宋代就已经实现了,如:
(4)闻卿(赵温叔)健啖,朕欲作小点心相请,如何?(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健啖》)
(5)我们且押这厮去晁保正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
(《水浒传》第十四回)
(6)他想应当给老人们买回一点应节的点心去,讨他们一点喜欢。
(老舍《四世同堂》三九)
今天,“点心”的动词用法完全消失,名词用法成为常态,词义和语素义的联系很间接了,甚至“点心”的“心”义已开始脱落,点心简称为“点”,如“早点”。
随着“心”意义的脱落,“心”的读音也轻声化了。
开始向单纯词发展。
二、将军
(7)虢公林父将右军。
(《左传?桓公五年》)
(8)原轸将中军。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9)先蔑将下军。
(《左传?文公七年》)
以上三例中,“将”和“军”没有连起来,从分开使用的例子看,“将军”最初的意思是“率领军队”。
在稍晚的古籍中,“将军”常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如:
(10)八年,王弟长安君成?f ,将军击赵,反死屯留。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里的“将军”是统率军队的意思。
“将军”是动宾词组。
因为春秋时常以卿统军,后就称统军的卿为“将军”,“将军” 表示“一军统帅”。
其意义发生引申,由动词性结构变为名词性结构。
(11)郑人以詹伯为将军。
(《国语?卷十?晋语四》)
(12)昔者晋有六将军(《墨子?卷五》)
(13)鲁欲使慎子为将军。
(孟子?告子下)战国至秦汉,“将军”又由“统军的卿”和“一军统帅”进一步扩大指称范围,成为率领军队的武官的称谓,如“大将军”“上将军”“车骑将军”等等,只是“将”由去声改读平声了。
如:
(14)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世纪?淮阴侯列传》)(15)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16)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汉代以后,“将军”的动词性用法几乎完全消失,表示“武官”的名词性用法固定,“将军”彻底完成了从动宾短语到典型动宾复合词的词汇化过程。
三、著名(17)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韩非子?大体》)
(18)故夫士欲立义行道,勿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
顾利害,而后能成之。
(汉?刘向《说苑?立节》)
(19)只写东坡不著名,此身已是一长亭。
(宋?苏轼《和人见赠》)上例中的“著名”是一个动宾短语,表示“记录名字”。
因为名字记录下来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后来“著名”又孳生出“闻名、有名”的意思。
如:
(20)元帝初,补金城长史……朝廷多重之者。
转为校尉,迁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
(《汉书?辛庆忌传》)
(21)澹亦以勇绩著名,桓帝末,至信义将军、楼烦侯。
(《北史?卫操传》)
(22 )姑苏之席,著名天下,不特今日,自古已然矣。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
(23)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
(三国志?魏志?杜袭
传)
上例中,表“闻名、有名”的“著名”已经变为动词,完成了短语向词的转化。
此时的“著名”词汇化程度比较低。
“著名”的动词用法建国前后还在使用。
如:
(24)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开幕词》)
现在,“著名”的词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词性由动词变为形容词,成为典型的动宾复合词了。
如:
(25)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
(《现汉》)
(26)吐鲁番的葡萄很著名。
(《现汉》)
四、滥觞
(27)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
(《荀子?子道》)(28)其水小处可滥觞褰涉,大处可方舟沿溯,随流屈直。
(晋《拾遗记》)
(29)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
上例中“滥觞” 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滥”是浮起的意思,“觞”是一种小酒杯。
“滥觞”是动宾短语。
因为浮起酒杯只需要很小的水即可,“滥觞”引申指“小水”,成了名词,完成了词汇化过程,“滥觞”从动宾短语直接成为典型的动宾复合词。
如:30)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南朝?宋?谢灵运《三月三日
侍宴西池》诗)
(31)滔天之水,必有原,原于滥觞。
(《大宋高僧传?卷二十七》)“滥觞”由江河发源的水很小,引申指江河的发源,又进而以江河的发源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滥觞”从另一条路径词汇化为典型的动宾复合词。
如:
(32)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
(唐?虞世南《琵琶赋》)(33)滥觞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唐?刘知几《史通?序例》)
(34)夫荒唐之词,发端于漆园;怪诞之说,滥觞乎《洞冥》。
(清王韬《V淞滨琐话〉自序》
(35)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
学》)
五、讲义
(36 )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南史?梁武帝纪下》)(37 )邺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
”(《北史?崔暹传》)(38)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
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唐《南史卷七?梁本纪中第七》)(39 )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萧匡。
(宋?梅尧臣《闻
临淄公薨》诗)上例中,“讲义”为“讲解经义”的意思。
是动宾
短语,表示动作。
“讲解经义”反复使用,产生了相关引申义“讲
解经义的书”,变成了名词。
由动宾短语直接变为名词。
词汇化为
典型的动宾复合词。
如:
(40)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邢?m《孝经注疏序》)
(41)《周易讲义》(宋?汤羲著)宋代,“讲义”又从“讲解经义的书”又引申为“经筵进讲的讲稿”,“讲义”所指的范围扩大了。
词义和语素义的联系也更间接了。
如:
(42)古之讲经者,执卷而口说,未尝有讲义也。
元丰间,陆农师在经筵,始进讲义。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至迟在明代,讲义从“讲稿”义进一步扩大所指范围,表示“教师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的意思,这一意义今天还在使用。
词义与语素义的联系已经非常间接了。
如:
(43)增筑学舍,使士皆肄业其间,而刊示宋诸儒讲义,使之诵
动宾 习。
(明 ?章懋《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
( 44)近人所着之教授法讲义, 转相沿袭, 乖谬甚多。
”(徐 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 ?绪言》)
从词汇系统的历时发展演变来看, 不同时代都会对词汇结构 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影响逐渐累积起来, 构成词汇长久看来所具有的结构、 意义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短语到动宾复合词的发展就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