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预测押题练(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押题练(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前强化练第47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蛋白质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一定都具有蛋白质
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功能一定是作为载体或者通道蛋白
C.蛋白质结构之间的差别一定由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决定
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核酸碱基发生改变一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
答案A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项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即膜蛋白可作为载体或者通道蛋白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有些膜蛋白是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如甲状腺细胞上有接受来自脑垂体的促甲状腺素的受体;膜表面还有各种酶,使专一的化学反应能在膜上进行,细胞的识别功能也决定于膜表面的蛋白质,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B项错误;氨基酸结构之间的差别一定由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决定,蛋白质结构之间的差别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的,C项错误;DNA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转录出的mRNA必然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D项错误。
2.下图表示人体中细胞呼吸的过程,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人体细胞中糖原或淀粉的水解
B.②过程后,葡萄糖分子中少部分化学能存在于丙酮酸中
C.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D.④过程产生的乳酸可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①表示人体细胞中糖原的水解,但人体细胞中没有淀粉,A项错误;②过程后,葡萄糖分子中少部分化学能释放出来,大部分化学能储存在丙酮酸中,B项错误;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C项正确;④过程产生的乳酸不能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但可运输至肝脏,合成肝糖原,D项错误。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A
解析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A项错误;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4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C项正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4.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必须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
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
C.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答案C
解析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也可以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取F1花粉加碘染色,A项错误;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1/2,B项错误;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产生的花粉为
2/3A、1/3a,卵细胞为1/2A、1/2a,则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AA∶Aa∶aa=2∶3∶1,C项正确;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可产生稻穗,但没有米粒,D项错误。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B.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选择多个患病家系进行调查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环境因素对其发病无影响
答案A
,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性染色体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要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进行随机调查,B项错误;抗维生素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环境因素对其发病有一定影响,D项错误。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内环境中与突触后膜上受体发生结合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7.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下列物质能完成上述过程的是()
A.抗体
B.神经递质
C.胰岛素
D.生长素
,使之凝集成团或失去毒性,而不是将信息传递给抗原,A项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B项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C项正确;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D项错误。
8.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13-溶血f生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B.链球菌表面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C.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再次接触链球菌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项正确;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项错误;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C项正确;
再次接触链球菌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项正确。
9.“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研究证实DELLA蛋白通过阻遏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而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已经存在的DELLA蛋白的阻遏效果。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植物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B.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是体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赤霉素通过抑制DELLA蛋白基因的表达解除其阻遏效果
D.DELLA蛋白分子上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区域
,A项正确;植物生长—代谢的平衡从根本上是受到体内基因控制调节的结果,除外还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B项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