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第三节 美国现代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公立中学中设立职业科,设置选修 的职业课程,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 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职能的综合中 学。



法案意义: 《史密斯一休斯法案》的颁布,对美国普 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使得普通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升学目标, 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加强了普通 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同时,它也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条件。
(三)“初级学院”存在的问题

当然,初级学院也有自身的问题,如学 业标准不如四年制大学或学院那样严格; 学生缺少离家生活的成长经验等。
(四)“初级学院”的意义



“初级学院”所创立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高等教 育适应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 产物。 初级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 重要层次。
2、发展高等教育


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在联邦政府《高等 教育设施法》(1963)、《高等教育法》 (1965)和《高等教育法修正案》(1968) 等法案的指导下有了长足发展。 这些法律的精神实质与《国防教育法》如 出一辙,强调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 技进步,增加对高等院校拨款,更新高校 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提高学生的贷款和奖 学金数额,改革课程和教学,提高教学质 量。
2、“十三人委员会”




1895 年 , 美 国 全 国 教 育 协 会 任 命 了 一 个 “十三人委员会”,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 题。 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 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 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 以学生取得的中学学科总学分作为学院的入 学条件。 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 课制的基础。
美国学生的手工劳动课
1、实验特点



⑴参与实验学校的面比较广,有一定的 代表性。如其中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 学校;学校规模也有大有小。 ⑵实验研究以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 一些没有进步主义教育倾向的学校,也 很少倾向于传统教育的做法。 ⑶实验学校有极大的自主性。
2、“八年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 在初等教育注重基础、中等教育与高等教 育的衔接、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 革和发展上十分突出。要求从中总结美国 教育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重点:
• 美国20世纪初教育制度特点及二战 后的教育改革政策
学习难点:
美国教育与其社会发展的关联
• 知识网络:
•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63-3学制形成――实用主主义教育 改革――1958年国防教育法――教 育改革――回归基础教育――生计 教育――国家教育改革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美国的高等教育结 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本科教育为高等教育主体的格局开始 发生动摇,二年制社区学院发年美国有 社区学院展较快。
二、70—8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
(一)70年代的教育改革 在70代美国教育又暴露出一些新的弊端, 例如,中小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普 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 出现两个新的概念,即生计教育和返回 基础。



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率先提出 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 第一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第二 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 同时也把大学的课程分为两部分,使前 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中等教育,后一阶 段的课程类似于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
(一)“初级学院”主要表现


1、在一些州建立了新的“初级学院”。 2、在“初级学院”运动中,一些四年制 大学改为两年制的“初级学院”。 3、在“初级学院”发展过程中,一些原 来属于中等教育范畴的中学、师范学校 和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或增加中学后课 程(大学1—2年级,或改为初级学院。
《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 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 第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 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 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 以便培养拔尖人才。 第四,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国防教育法》的意义


美国的现代教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到1980年大约经历了3个10年。 战后美国教育改革是从50年代末颁布 《国防教育法》开始的。
一、《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 改革
(一)《国防教育法》 背景: 5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 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尤其是教育质量 问题。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 星,大大刺激了美国。
四、小结



20纪前期是美国教育进行许多方面改革和 实验的时期。 美国的教育改革结合美国社会发展实际, 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使得美国教育在初 等、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美国在这一时期所积累的教训也为 二战以后美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经 验。
第二节 二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
• 思考题:
• 1.美国20世纪初教育制度特点 • 2.1958年美国教育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教育得 到比较快的发展,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 的地方教育管理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进步主义教 育理论成为其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美国各级各类教育经过改革,形成了实 用化、多元化和注重个人需要发展的特 点。
1、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邀请35位科 学 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会商中小学课程 改革问题。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 法》。它肯定了自5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 改革,重申了黑人和白人学生合校教育 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 措施。


1966年 和1967年,美颁 布 了 《 中 小 学 教 育 辅 助 计 划》,使《中小学教育法》在实施过程 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1、“生计教育”



“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 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 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 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 会的教育。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
(二)“初级学院”主要特点



美国的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 教育过渡的教育。 1、招收高中毕业生,传授比高中稍广一 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 2、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 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


3、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 制,也无入学考试; 4、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 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 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影响:美国的“八年研究”通过对高中 教育和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实验,揭示 了高中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为美国 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二、初级学院运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初级学院运动, 是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次具 有重要意义的革新运动。 产生原因:由于中等和高等教育存在的一 些问题,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 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


⑴关于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 是实现个人的发展并有效地协调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 ⑵关于教育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是全体 教师共同参与对教学大纲的再评价和再 计划。


⑶关于课程、方法的选择和安排。影响 较大的是核心课程的思想。核心课程也 称综合课程 ⑷关于教育评估。新的实验设计了许多 对教育过程和目标的测验
一、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9世纪后期,美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比 较快的发展,到20世纪初期,美国基本 上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 这一时期,中等教育的问题引起人们的 重视。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 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报告与中学课 程的变革

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关注的问 题比较多,主要有中学的课程问题;中 学与小学以及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
(二)《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与中学职 能的变革


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 育改组委员会”。 委员会于1918年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 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 原则应当是民主的原则,应当使每一个 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 发展他的个性。


中等教育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⑴健康; ⑵掌握基本的方法;⑶高尚的家庭成员; ⑷职业;⑸公民资格;⑹适宜的使用闲暇; ⑺道德品格。 六三三学制:报告建议改革学制,使第一 个六年致力于初等教育,以满足6—12岁 学生的需要;第二个六年致力于中等教育, 以满足12—18岁学生的需要。中等教育由 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组成,每阶段三年。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美国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而发世展的。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经 济发展的加速,职业技术教育更受到重 视。 1906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促 进会”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 斯法案”。
“史密斯—休斯法案”


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 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开办提供农业、 工业、商业和家政等教育的职业学校。 2、联邦政府应与州合作,提供工业、农 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培训, 同时对职业教育师资训在公立学校练机 构提供资助。


进入40年代以后,美国中等教育在强调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的同时,又把对 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教育训练放在重要 位置上。 1944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发表《为 所有美国青年的教育》,对美国青年提 出了10条要求,其中把职业教育放在首 位。
(三)“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


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 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8 年(1933~1941)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 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 参加实验研究的是从美国全国所中学选推 荐的 出的 所中学,故实验也称“三十校 实验”。
现代第三节
美国现代教育制度
导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中教育的先进国家,并且具有自己的 特点。美国进入20世纪,特别是1958年以 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 • 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各 地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学制上是单轨 制,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比较灵活;学 校的课程设置也灵活多样,密切配合社会 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教学方法上传统派教 育与现代派教育相互消长。
1、“十人委员会”


1891年,美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人 委员会”,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中学与 大学的衔接问题。 1893年,“十人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关于 中学课程计划的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⑴中学课程中的一切科目应当以同等的分 量教给全部学生,而不应有个别差异或只 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的目标; ⑵应当精学少数几门学科,而不是肤浅地 学习许多学科,并且使学习的课程相互联 系起来; ⑶中学课程可以按照学生使用的语言分为 四组,即古典学科组、拉丁语和自然科学 组、现代语言组以及英语组。


《国防教育法》是作为改革美国教育、 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法律 冠以“国防”二字足以说明美国当局对 这次改革的重视程度。 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 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才的 培养。
(二)60年代的教育改革

6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主要在三个方 面进行: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 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三是发 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美国教育史 上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告。 它不仅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的 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 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的思想。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中等教育迅速发 展和变化的时期。 193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所属的教育 政策委员会,提出了新的条件下中等教 育的目标,主要是:1、自我实现;2、 人际关系;3、经济效能;4、公民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