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只有一个地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只有一个地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____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

(3)用“________”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答案】(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分;工人;农民;主力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海洋;翻动的红旗;波浪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主要运用了“总-分”方法的手法,结合短文的内容做具体分析即可。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分、工人、农民、主力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海洋;翻动的红旗;波浪。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方法的掌握。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zh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sǎn sàn)。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讲课本竖在面前当屏(píng bǐng)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的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dìng zhà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兴——________ 搏将——________ 知趣——________
(3)“一圈黑脑袋”、“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什么?
(4)“竖在”、“不便”说明了什么?
(5)“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这句话是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
【答案】(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4)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课内阅读《穷人》,回答相关问题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

(2)人物的心里活动与说话一样,都要用冒号和引号。

从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________,继而________,甚至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复杂心理。

(3)请你用一两句话安慰此时的桑娜?
(4)读读这段话,想想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有什么作用?
【答案】(1)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或胆怯
;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承担
(2)疑问
;猜测
;不安
;无奈
(3)安娜,相信你的丈夫吧。

相信他与你一样拥有善良的品质,富有爱心,不愿看着两个孤儿受尽饥饿,他是你的丈夫,难道你还不了解他吗?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或胆怯。

自作自受: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承担。

(2)人物的心里活动与说话一样,都要用冒号和引号。

从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疑问,继而猜测,甚至不安,最后无奈的复杂心理。

(3)安娜,相信你的丈夫吧。

相信他与你一样拥有善良的品质,富有爱心,不愿看着两个孤儿受尽饥饿,他是你的丈夫,难道你还不了解他吗?(4)读读这段话,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示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
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
(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
(7)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________ 。

(8)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这种境界,________ 使人惊叹,________ 叫人舒服,________ 愿久立四望,________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9)一碧千里的意思是:________ 。

【答案】(1)景
;人
(2)文中写出草原的绿。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天际、绿毯、绿色、渲染。

(4)广阔无边的大草原
;羊群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景物引起的。

(6)作者来到了草原上。

(7)都是描写的绿色景物
(8)即使
;又
;既
;又
(9)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的。

本文形容草原的无边无际,非常广阔。

【解析】【分析】这一自然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

【点评】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
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蝴蝶
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

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地吹动,山涧的溪流也开始淙淙细细地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地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开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他捉住了一只蛹,用手帕包好带回家,又用美工刀小心地在蛹旁边划一道缝,放在一只瓶子里,静静地观察。

它似乎很能享受这份自由,沿着瓶的边缘行走,但它不能飞。

起先他以为翅膀需要些时间变干,但过了许久,蝴蝶仍然不能飞。

他担心。

于是请在高中教科学的邻居过来。

他告诉邻居他怎样找到蛹,怎样把它放在瓶内,以及蝴蝶怎样挣扎着出来等。

当他说到如何小心地在蛹旁边划一道缝时,老师叫他不必说了。

“噢,这就是原因所在。

你看,挣扎本可使蝴蝶有飞行的力量。


我们也是如此,有时候生活中的挣扎,最能增强我们的信心。

(1)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手帕________(pà pài)颤动________(chàn càn)
(2)选择题
①文中写到他“用美工刀小心地在蛹旁边划一道缝”,这里特别强调“小心”说明________ A.他极喜爱蝴蝶
B.他动作不熟练
C.他怕伤到蝴蝶
②蝴蝶不会飞,是因为________
A.翅膀发育不健全
B.他的无知造成
C.蝴蝶没有挣扎,缺少飞行力量
(3)他发现蛹后,做了四件事:
①用手帕包好带回家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4)本文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pà;chàn
(2)C;A
(3)把蛹放进瓶里;小心地在蛹旁划一道缝;观察小蝴蝶在瓶内挣扎
(4)蝴蝶经过挣扎才有飞行的力量,人也如此,有时生活中的挣扎,最能增强我们的信心【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
基础上认读生字。

手帕(pà )、颤动(chàn )。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文中写到他“用美工刀小心地在蛹旁边划一道缝”,这里特别强调“小心”说明他怕伤到蝴蝶。

选C。

②蝴蝶不会飞,是因为翅膀发育不健全。

选A。

(3)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

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考查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________”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1)草原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4)B
【解析】【分析】(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最后一句,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⑴草原;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⑶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⑷B
【点评】(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真爱这一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好的故事”是指________。

(2)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答案】(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8.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既愿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内容,不超过4个字。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初入草原,我的感受是“________。

”可以看出我________的心情。

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的我的感受是:________,我有这些感受到原因是: ________。

(5)我想高歌的“歌”是________;我想吟诗的诗题是________。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7)写2句有关草原的古诗名句:________
【答案】(1)清鲜;明朗;高歌一曲;满心的愉快;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草原美景
(3)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愉快;惊叹,舒服,愿久立四望,坐下低吟小诗;草原广阔无边,生机勃勃,景色迷人。

(5)《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草原牧歌》;《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6)B
(7)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
为具体的目的。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7)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清鲜;明朗;高歌一曲;满心的愉快;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草原美景
(3)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愉快;惊叹,舒服,愿久立四望,坐下低吟小诗;草原广阔无边,生机勃勃,景色迷人。

(5)《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草原牧歌》、《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6)B
(7)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7)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二、习作作文
9.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想一想,你读书是为了什么,再写一写你的读书故事。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读书故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高尔基眼中的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这是刘向眼中的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是韩愈眼中的书。

而在我的眼中,书就是一把钥匙,让我打开文学之门;书就是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告诉我一个个人生道理。

平时,我的时间比较紧,只能中午和晚上抽出一点时间来看看书。

书中的内容时不时让我欣喜万分,时不时让我为之感动,我经常陶醉在其中。

只要捧上一本书,我就会立马忘了吃饭,忘了时间,如痴如醉,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这时,学校里又举行了一年一
度的“金色之秋”读书节,不仅给我们规定了一些好书读,还鼓励我们积极读书。

《三国演义》和《上下五千年》是我们六年级的必读书。

《三国演义》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可是在这次读书节里,我又将它仔仔细细读了两三遍。

每次读完后的感受和想法都不一样,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书的魅力。

《上下五千年》呢,我以前虽然没有看过,但也略知一二。

于是我亲自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回到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等到妈妈叫我去吃饭了,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

吃完饭,我又去看书了。

读罢,我知道了我们中华的千年历史,让我回味无穷。

我还阅读了很多书,童话的、神话的、寓言的、历史的……只要被我碰上了,肯定是免不了被翻来覆去地看上好几天。

你可别说我囫囵吞枣哦,我倒真能从书中获得许多益处呢!《童话世界》丰富了我的想象力;《作文大王》让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中外寓言》让我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红楼梦》、《茶花女》等一些经典名著,让我领略到了大作家们的风采……
虽然我的感情并不是很丰富,但我也不书中的人物所深深震撼:我曾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发出叹息,曾为《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惨遭遇黯然泪下,曾为《简。

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最终找到了幸福而欢呼雀跃,更曾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每次化险为夷,最终取得正果而打心眼儿里高兴……面对一本本好书,我毫不吝啬自己的情感,让自己融入书中,走进人物的心里……
我们在这个金色的童年里,应该抓紧时间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为将来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10.题目:意外的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成功”“惊喜”“发现”“收获”等词语。

②语句通顺,叙事清楚。

③字数450字左右。

【答案】略
11.小学六年,我们学会了感恩父母,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珍惜时间……请以《学会________》为题作文,分享你的心得。

习作时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语言通顺,书写整洁,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不少于400字。

【答案】略
12.小练笔。

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的那些话或哪些事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请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