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护理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
其是抢救气道急性梗阻或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措施,也是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中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惟一途径[2]。
本文笔者就重症监护室中人工气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将相关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2009年8月-2010年7月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病例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2-79岁;经口气管插管6例,经鼻气管插管7例,气管切开11例;脑血管意外8例,颅脑外伤3例,呼吸衰竭4例,喉癌2例,有机磷中毒4例,心肌梗死3例;人工气道使用的时间为3-31天,平均11天。
1.2 处理方法
1.2.1 气管插管①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导管经口缓慢置入呼吸道,依靠导管上的气囊封闭气道,并将气管导管直接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机械通气。
这是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人工气道方法。
②经鼻气管插管:其操作难度较之经口气管插管难度更大,需经鼻后孔、口咽部将气管导管置入呼吸道内,再与呼吸机相连行机械通气。
但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较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更耐受,维持的时间更长。
1.2.2 气管切开通过气管切开在气管上造口并将气切套管直接逃入气管内的人工气道法。
造口后应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有无皮下气肿形成等。
其耐受性优于经口或鼻的气管插管方法,可长期保留,但因其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措施,临床并发症多,一般不作为机械通气的首选。
1.2.3 监测机械通气检查呼吸机、连接装置、呼吸气囊等是否有故障;观察气道压力是否正常;监测氧浓度是否适宜。
2 人工气道的护理
2.1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湿化(1)人工气道的固定: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气管导管上作标记,以便观察导管是否移位,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患者改变体位时,护士用手固定患者口或鼻中导管,防止脱落;保持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顺直通畅;呼吸机管道固定的高度距离适当,以免因管道下垂造成插管曲折。
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应松紧适宜,系带松紧度以能容纳一个手指为
宜;系带固定采用手术结,不打活结,以免自行松开,套管固定不牢脱出。
(2)人工气道的湿化: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破坏了这种正常的防御功能,容易致痰痂形成,引起胆管阻塞而危机患者生命[3,4]。
①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50%-60%;②每日液体入量保证2500-3000ml;③气道内滴注湿化液(湿化液:生理盐水200ml+糜蛋白酶25mg+地塞米松25mg+庆大霉素40万U[5]:每次吸痰前后从导管滴入5-15滴;④气管内灌洗:针对痰液分泌过多或痰液黏稠的患者,吸痰前从导管注入5-10ml湿化液,刺激咳嗽[6];⑤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液:根据患者痰液的黏稠度调节湿化液的滴速;⑥气管套管口覆盖双层无菌注射用水湿纱布,湿化气道,防止异物落入;⑦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沐舒坦):每天6次,根据患者实际可增减。
2.2 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引力适中(负压300-400mmHg),动作快捷轻柔,吸痰管置入30cm后迅速自下而上旋转上提吸引。
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s,避免发生低氧血症。
对痰液黏稠者,配合湿化痰液,并注意保证患者氧饱和度,吸痰前后给予100%氧吸入1-2min,或吸痰、吸氧交替进行。
每次使用后的吸痰管需更换,避免肺部感染。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呼吸等变化,操作前备好急救器械和相应药品,以便能采取及时的应对处理,观察痰液的色、量、味,发现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并作细菌培养。
重视基础护理中定时翻身叩背、根据肺部听诊采取体位性引流等。
2.3 预防医源性感染①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时对病房内空气消毒,定期监测病房内空气质量;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者接触患者前后手部消毒,入病房戴口罩;吸痰时戴无菌手套,防止交叉感染;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用蒸馏水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吸痰护理盘每人l套,每天更换;吸痰管一根只用一次,不反复使用;③注意口腔及眼部护理:每日用3%硼酸睡清洗患者口腔,发现出现口腔白斑,涂片查霉菌;经常清洁眼内分泌物,每日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2-3次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睛。
④经常帮助患者翻身、变化体位,于受压部位加用气垫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患者营养供给以提高抵抗力。
⑤气管导管的护理:气管插管均用一次性气管导管。
气管切开应用金属套管者,每4小时清洗内套管一次,并高温煮沸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切口纱布及时更换,3次/日;伤口分泌物增多或感染时,局部应用抗生素。
呼吸机管路用0.2%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可有效杀灭致病菌。
⑥对耐药菌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设立单间,严格隔离。
⑦减少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探视者应更换隔离衣和穿戴鞋套。
3 讨论
人工气道建立后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总结本院重症监护室的24例行人工气道的患者的临床护理内容,发现在保证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病室内环境管理、气道湿化、吸痰、气管导管的护理、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保证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关键。
通过及时、有效的人工气道的建立和良好的护理,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而且有利于预防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姚燕红,吴立峰,苏红霞,等.人工气道患者痰痂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情况.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846-847.
[2] 李桂梅.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8,3(11):202-203
[3] 李旭,杨家林主编.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85.
[4] 商玲,滕文慧,周杰,等.经鼻气管插管16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91-1692.
[5] 黄娟淑.浅谈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2009,14(2):323.
[6] 张劲松,安如俊,毛平.气管灌洗术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