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传
辽天祚帝(1075—1128),即耶律延禧,字延宁,契丹名阿果。
辽道宗之孙,昭怀太子耶律浚之子①。
6 岁封梁王,9 岁进封燕国王。
大安七年(1091)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寿昌七年(1101)道宗死,延禧即位,号天祚皇帝,改元乾统。
保大五年(1125),被金军俘虏,降封海滨王。
金天会六年(1128)病死,享年54 岁。
皇统元年(1141),改封豫王,葬广宁府(今辽宁北镇)闾阳县乾陵旁。
延禧出生不久,父母相继遇害,虽在直臣和亲属的保护下得以保全,却没有受到良好教育。
辽朝自钦哀皇后执政,国舅少父房得势,左右朝政,宗室间的争权斗争已变为后族对皇权的操纵。
道宗朝奸臣耶律乙辛擅权达14年之久,老成正直的官僚被排挤、压制和打击,统治集团元气大伤。
天祚帝即位时,辽朝已陷入政治日益腐败、治国人才匮乏的境况。
天祚帝对辽朝政治腐败、人心涣散、内外矛盾激化和人才匮乏的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反而一味游畋享乐,辽朝的政局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地步。
邪正不辨,任人唯亲
宣懿皇后和太子浚的冤案是辽朝后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彻底清除乙辛党羽和他们对辽朝政局的影响,平反大康年间的冤案,起用勇于抵制乙辛的官员、将领,是争取人心、振兴朝政、扭转世风的关键。
天祚帝没有把握住这一时机,他沉湎于游畋,不恤政事,亲佞人而远正直,拒听忠言。
北府宰相萧兀纳,是两次冤案洗劫后的硕果仅存者,曾冒险保护延禧,力主以他为嗣,有保护和辅导之功①。
延禧即位前,他因屡进直言而招致怨恨。
天祚帝即位后,虽被尊为太傅,却不得不离开朝廷出任辽兴军节度使。
因厌恶乙辛的行为而被流放镇州的耶律石柳,乾统初被召回,他上书天祚帝,请“尽收逆党以正邦宪,收四方忠义之心,昭国家赏罚之用”,还详细地记述了太子浚被害和乙辛擅权等事,希望天祚帝了解实情。
天祚帝却不予采纳,使“闻者莫不叹惋”②。
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有才而贪”,有识之士早已指出他“将为祸基”,天祚帝竟将清查乙辛余党这件关系辽朝前途命运的大事交与他负责。
阿思贪赃枉法,制造冤案的首犯因行贿得免,而一些胁从者却往往被罗织罪名受到惩罚。
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得里底附会阿思,敷衍塞责,使得贪墨之徒继续用事,阿谀奉迎者得以提升①。
佞臣萧胡笃见天祚帝“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天祚悦而从之。
”②
①耶律浚为道宗长子,母为宣懿皇后。
咸雍、大康年间,耶律乙辛擅权,大康元年(1075)、三年,宣懿皇后与太子浚先后被诬陷。
皇后赐死,太子被害。
九年,道宗察知其冤,追谥耶律浚为昭怀太子。
乾统初,天祚追尊其为顺圣皇帝,庙号顺宗。
①耶律乙辛谋害太子后,欲舍延禧而立其堂叔耶律淳,道宗颇犹豫,萧兀纳力谏其不可,并时时保护延禧免遭乙辛毒手,后受命辅导延禧。
参见《辽史》卷98《萧兀纳传》。
②《辽史》卷97《耶律石柳传》。
①参见《辽史》卷90《萧陶隗传》、《辽史》卷96《耶律阿思传》。
萧胡笃因此自永兴宫太师升为殿前都点检,知北院枢密使事。
萧奉先、保先、嗣先兄弟以外戚居中任事,他们无军政才干,专以“阿谀取容”,为固宠保位,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排挤打击忠直人士,引荐逢迎取媚、贪污误国之辈,使辽朝的政局每况愈下,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二节边备松弛,对女真事务处理失当自道宗朝授女真完颜部首领乌古迺为生女真部族节度使以来,女真完颜部迅速崛起。
由于辽朝统治集团的腐化奢糜,对猎鹰海东青和东珠的需求大增,加紧了对女真人的搜括和勒索,加重了女真人民的负担。
辽朝吏治日益败坏,出使女真的官员为所欲为,激
起了女真各部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反辽情绪日益高涨。
辽朝贵族日益骄横,争权夺利斗争愈演愈烈,有的甚至勾结、联合女真,更助长和鼓励了女真贵族的抗辽情绪。
自阿疎逃往辽朝③和女真助辽平定海里之乱④后,女真人不但了解了辽朝的虚实,而且找到了与辽朝讨价还价和武力抗辽的理由,坚定了武装抗辽的决心。
女真的崛起引起了辽朝一些守边将领和有识之士的警觉,他们认为女真将对辽朝形成严重的威胁,因而不断向天祚帝反映这一情况,希望采取措施,加强防备①,但未引起重视,而他却偏信专事迎合以谋求私利的萧奉先兄弟,以致对女真问题的处置一误再误。
天庆二年(1112),天祚帝至春捺钵。
“生女真酋长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
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独阿骨打辞以不能。
谕之再三,终不从。
他日,上密谓枢密使萧奉先曰:‘前日之燕,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托以边事诛之。
否则,必贻后患。
’奉先曰:‘麄人不知礼义,无大过而杀之,恐伤向化之心。
假有异志,又何能为?’”此议于是作罢。
天祚帝不能杀阿骨打,却因其弟、侄等从猎能呼鹿、刺虎、搏熊,而骤加官爵②。
天庆三年,阿骨打继任生女真部族节度使,积极修边备,做抗辽的部署。
而天祚耽于游猎,任命之使迟迟不至,更令阿骨打疑心。
他遣使入辽以索阿疎为名观察动静,刺探辽朝边境军事部署情况。
辽东北路统军司向天祚帝报告了女真兴兵,宁江州可能将遭到攻击的军情,天祚帝正在庆州秋猎,不以边事为意,只遣海州刺史高仙寿以渤海军为援。
四年,阿骨打趁辽守备空虚之际,誓师励众,向宁江州进发,大败渤海军,乘胜一举攻下了宁江州。
宁江州之役失败,天祚帝才开始注意女真情事,召开群臣会议商讨对策。
②《辽史》卷101《萧胡笃传》。
③辽道宗末年,女真纥石烈部首领阿疎,背叛完颜部联盟,阻止完颜部讨伐温敦部,兵败后投辽。
此后,凡完颜贵族与辽交涉,必以归还叛人阿疎为名。
④辽乾统二年,国舅萧海里叛辽逃入系籍女真,遣使联络完颜部共同反辽,遭到女真拒绝。
此后,完颜部贵族又受命助辽平定了海里。
在平定海里的军事行动中,辽军在女真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无能,女真人却因战胜海里而改善了自己的装备。
①宁江州刺史萧兀纳上书说:“自海里亡入女真,彼有轻朝廷心,宜益兵以备不虞。
”兀纳后调任知黄龙府、东北路统军使,仍上书陈言:“臣治与女真接境,观其所为,其志非小。
宜先其未发,举国图之。
”参见《辽史》卷98《萧兀纳传》。
②《辽史》卷27《天祚皇帝纪》一。
汉人行宫都部署萧陶苏斡建议:“女真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
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
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也。
为今之计,莫若大发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
”而萧奉先却认为:“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
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
”
①天祚帝竟舍陶苏斡而信萧奉先,以奉先弟嗣先领兵屯驻出河店,结果又被女真击败。
天祚帝认为宁江州、出河店两次失败,是枢密使萧奉先不知兵所致。
于是他改用汉人张琳、吴庸主东征事。
辽朝的汉人官僚历来不主兵事,二人更不知兵,且庸碌不任事,只得以广招兵丁,分道进讨之策塞责,不意又败。
辽军三战三溃仍没能引起天祚帝重视,他仍以上国自居,认为只要遣一介之使,便可谕令女真降服。
于是又改军事进剿为遣使谕和。
而对如何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其战斗力,整肃军纪,振作军威却不做任何部署。
出河店败将萧嗣先,本应受到严厉处治。
而其兄枢密使萧奉先却想方设法为其开脱,向天祚帝反映:“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盗”,建议赦东征溃军。
天祚帝居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萧嗣先仅免官而已。
诸将对此反映强烈,他们议论说:“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
”②议和也绝无进展,徒为自取其辱。
东北军事重镇黄龙府又被女真攻陷,从此,辽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战斗力急剧下降。
偏听偏信,众叛亲离
以天祚帝为首的辽统治集团,不图进取,对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漠然处之,官僚将领中普遍存在麻痹轻敌思想,而一切加强边备的建议都被斥之为怯懦。
萧奉先兄弟“缘恩宫掖,专尚谄谀,朋结中人,互为党羽”①,专以球猎声色取悦于天祚帝,却得到了绝对信任。
天祚帝的无能与拒谏,贻误了战机;对萧奉先兄弟的偏听偏信,又令群臣失望,部分将领萌生了废天祚帝另立新君的想法。
天祚帝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他对双方的形势和战斗力没有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了解辽方军心不稳、将士离心的致命弱点。
对女真人反辽情绪的日益高涨也一无所知。
天庆五年九月,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和周密战略部署的情况下,贸然决定率军亲征,并盲目相信辽军数量众多,限定数月内翦除女真势力。
结果,战斗还没有打响,就发生了耶律章奴叛归另立新君的事件。
亲征的部署被彻底打乱,天祚帝仓卒回军讨叛,又遭到女真轻骑的邀击。
章奴谋废立是部分契丹贵族将领对天祚帝失去信心的反映。
他的行动又进一步削弱了辽朝的军事力量,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使天祚帝与群臣的隔阂更深,对萧奉先等更加信任不疑;萧奉先利用天祚帝的信任肆无忌惮地谋求私利,导致了辽朝的又一场灾难——耶律余覩降金。
①《辽史》卷101《萧陶苏斡传》。
②《辽史》卷27《天祚皇帝纪》一。
①《契丹国志·萧奉先传》。
余覩出身皇族,有一定威望,素为萧奉先所忌。
余覩妻萧氏与天祚帝文妃为姊妹。
文妃生子敖鲁斡,有人望,封晋王,当天祚帝的表现日益引起群臣不满时,他却因得人心而遭到疑忌。
萧奉先妹为天祚帝元妃,生秦王定、许王宁。
奉先担心天祚帝以敖鲁斡为嗣而己甥不得立,遂千方百计陷害敖鲁斡。
保大元年(1121)他利用文妃与余覩妻姊妹曾相会于军中一事,诬陷耶律余覩谋废天祚帝立敖鲁斡。
文妃善歌诗,对天祚帝“游畋不恤,忠臣多被疏斥”的现象曾有所规谏①,因而也招致天祚帝的不满。
刚刚经过章奴废立活动惊魂未定的天祚帝,对废立事颇为敏感,对萧奉先的谗言不作任何调查分析,就将文妃赐死。
耶律余覩无以自明,遂率众降金。
至此,更无人愿为天祚帝效力②。
余覩降金后任女真监军,领兵追袭天祚帝,又给萧奉先陷害敖鲁斡提供了口实③,天祚又赐敖鲁斡死。
至此,“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④。
由于天祚帝与萧奉先不以国事为务,在女真的连续进攻面前拿不出整军御敌的方略。
东京、乾、显诸州失陷后,他不做防御中京的部署,却一路南下,作逃亡的安排①。
正因他“恶闻女真事”,所以萧奉先连上京失陷的重大军情都不上报。
后来天祚帝虽得知战败的消息,仍然是既不追究战败责任,也不做防守中京的准备,却一路南逃至南京、中京、西京,致使中京、西京相继失陷,最后只好逃入与外界信息难通的夹山。
此时,他也只认识到一系列问题都与偏信萧奉先有关,于是将他逐出朝廷②,而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仍无任何自责。
自入夹山后,数月间与外界信息不通,于是南京蕃汉诸臣共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贬天祚帝为湘阴王,辽朝一分为二。
保大二年底,南京失陷。
三年,被金兵俘虏的林牙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兵力逃出,到夹山见天祚帝。
天祚帝又想出兵收复燕、云,大石力谏,不从③。
四年,大石率众北上,后自立为王,建立西辽。
天祚帝遂率军出夹山,攻克天德诸州,后为金兵击溃。
辽朝统治每况愈下之时,本人缺少治国的雄心和能力,只对名茶、古画、音乐、美姝兴趣浓厚;又信任非人,处理军国大事失当,其亡国甚至早已在宋朝有识之士的意料之中①。
①《辽史》卷71《天祚文妃萧氏传》载:“妃作歌讽谏,其词曰:‘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
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又歌曰:‘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
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
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蓄兮爪牙兵。
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
②余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降金,引起了辽朝一些将领的同情。
他们奉命追赶余覩,在即将追及之际,却再不肯向前。
“诸将议曰:‘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
余覩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
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覩矣。
不如纵之。
’”
③余覩兵至,萧奉先对天祚帝说:“余覩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
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
”天祚帝竟下诏赐敖鲁斡死。
《辽史》卷72《晋王敖鲁斡传》所记不同,云:“余覩降金,文妃伏诛,敖鲁斡实不与谋,免。
二年(1122),耶律撒八等复谋立,不克。
上知敖鲁斡得人心,不忍加诛,令缢杀之。
”
④《辽史》卷102《萧奉先传》。
①《契丹国志·天祚皇帝上》载:“天祚在中京,闻燕王兵败,女真入新州,昼夜忧惧,潜令内库三局官,打包珠玉、珍玩五百余囊,骏马二千匹,夜入飞龙院为备。
尝谓左右曰:‘若女真必来,吾有日行三百五十里(一作三五百里)马若干,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舅甥,皆可以归,亦不失一生富贵。
所忧者,军民受祸耳。
’识者闻之,私相谓曰:‘辽今亡矣!自古人主岂有弃军民而自为谋身计者,其能享国乎?’”
②《辽史》卷29《天祚皇帝纪》三载,天祚“闻金兵将近,计不知所出,乘轻骑入夹山,方悟奉先之不忠。
怒曰:‘汝父子误我至此,今欲诛汝,何益于事!恐军心忿怨,尔曹避敌苟安,祸必及我,其勿从行。
’”③“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
大石林牙力谏曰:‘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都云中;自云中而播迁夹山。
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
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
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不从。
”
①宋人张舜民出使辽朝回国后,曾预言:“他日必有如张义潮挈十三州以归,当不四十年见之。
”参见王称《东都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