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原文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原文译文【原文】
十有四年①,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无冰。

何以书?记异也。

夏五②,郑伯使其弟语来盟③。

夏五者何?无闻焉尔。

秋,八月,壬申,御凛灾④。

御凛者何?集盛委之所藏也⑤。

御虞灾何以书?记灾也。

乙亥,尝⑥。

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

何讥尔?讥尝也。

曰:犹尝乎,御虞灾,不如勿尝而已矣。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⑦。

宋人以齐人、卫人、蔡人、陈人伐郑。

以者何?行其意也⑧。

【注释】
①十有四年:鲁植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

②夏五:《春秋三传注》:“按:夏五,或以为阀月字,或以五为衍文,或以为圣人因史胭文,或以为后人传写脱漏,皆传疑之意也。

”③语:即郑子人,名语,郑伯之弟,其后为子人氏。

④壬申:八月十五日。

御廪(lin凛):储藏祭祀粮食的仓库。

廪,粮仓。

灾:指火灾。

⑤集盛委之所藏:收藏盛在祭器里的粮食的地方。

何休注:“黍樱日集,在器曰盛,委,积也。

御者,谓御用于宗庙,糜者,释治谷名。

礼:天子亲耕东田干亩,诸侯百亩,后、夫人亲西郊采桑,以共集盛祭服,躬行孝道以先天下。


⑥乙亥:八月十八日。

尝:秋天的祭祀。

⑦齐侯:即齐禧公,名禄父(一作甫),齐庄公之子,齐国第十三君,在位三十三年。

⑧行其意:何休注:“以己从人曰行。

言四国行宋意也。


【译文】
鲁桓公十四年,春天,正月,鲁桓公与郑伯在曹国会见。

正月没有结冰。

为什么记载这件事?记载怪异的现象。

夏五,郑伯派遣他的弟弟语来盟会。

“夏五”是什么意思?没有听说过。

秋天,八月,壬申这天,御糜失火。

御凛是什么地方?就是储藏盛在祭器里的粮食的地方。

御察失火为什么要记载?记载灾害。

乙亥这天,鲁国举行秋天的祭祀。

平常的事,《春秋》是不记载的,这里为什么要记载呢?为了谴责。

谴责什么?谴责鲁桓公举行秋祭。

有人说:“还举行秋祭吗?储藏祭粮的仓库都发生了火灾,不如不要举行秋祭算了。


冬天,十二月,丁巳这天,齐僖公禄父死了。

宋国人“以”齐国人、卫国人、蔡国人、陈国人一起攻打郑国。

“以”是什么意思?就是按照宋国人的意志行动。

扩展阅读:《公羊传》作者之谜
传说《公羊传》是战国时代公羊高编撰的,先是师徒口耳相传,直到西汉景帝时才写定成书。

和《左传》《谷梁传》一样,《公羊传》开始是与《春秋》分开流传的,大概在西汉后期哀帝时,学者刘歆“引传文以解经”,才把孔子编定的鲁国史书《春秋》尊为“经”,把《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称为解释经书的“传”,后人以传附经,合为一编,从此便把这三本书合称为“春秋三传”。

《汉书·艺文志》的“春秋”类有:“《公羊传》十一卷”。

班固注:“公羊子,齐人。

”唐代颜师古注:“名高”。

“公羊”的含义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复姓,有人怀疑“公羊”、“谷梁”都是,“卜商”(即子夏)的转音,近人蔡元培、顾颉刚等认为“公”和“谷”双声,“羊”和“梁”叠韵,因而“公羊”即是“谷梁”,这两部书的作者可能是同一个人,这种分析不一定可信。

清代洪颐煊《经义丛钞》认为,“明”字的古音读“芒”,“芒”和“羊”同韵,所以“《春秋》家公羊高,亦即《孟子》所谓公明高也”。

此说也缺乏说服力。

关于公羊子,正没有发现其他记载。

《公羊传》未成书之前,口耳相传,它的传承过程,据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序》唐徐彦疏引戴宏序说:“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

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毋子都着于竹帛。

”这段话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说《公羊传》传自孔子的弟子子夏。

第二,《公羊传》的成书从子夏(生于鲁定公二年,即公元前507年)到汉景帝初(公元前156年),经过了340年左右。

第三,汉景帝时,《公羊传》才写定成书。

关于第一点,杨伯峻《经书浅谈》指出:“《公羊传》中‘大一统’这个观念,要在秦汉以后才能有,这就足以证明《公羊传》不出于子夏。

”他又说:“总之,无论公羊高或谷梁赤,都未必是
子夏的学生,托名子夏,不过借以自重罢了。

”关于第二点,戴宏所说的传承线索明显有误,340年间公羊氏仅传五代,每代要相距65年以上,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第三点,说《公羊传》作于汉景帝时,大致可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春秋公羊传注疏》认为:“今观传中有‘子沈子曰’、‘子司马子曰’、‘子女子曰’、‘子北宫子曰’,又有‘高子曰’、‘鲁子曰’,盖皆传授之经师,不尽出于公羊子。

定公元年传‘正棺于两楹之间’二句,《谷梁传》引之,直称‘沈子’,不称‘公羊’,是并其不着姓氏者,亦不尽出公羊子。

且并有‘子公羊子曰’,尤不出于(公羊)高之明证。

”《公羊传》既然是公羊子自己写的,就不应引自己的说法。

由此可以证明,《公羊传》的作者不是公羊高,自然更不是子夏所传的。

看来,《公羊传》可能是集体创作,最后由公羊寿和他的弟子胡毋子都写成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