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耳朵和鼻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有耳朵和鼻子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我有耳朵和鼻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有耳朵和鼻子教案1
【教案目的】
1、初步知道耳朵和鼻子的用处,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2、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
3、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生兴趣。
【教案准备】
1、玩具电话一只(有电话声响的)或手机中的各种铃声。
2、密封罐,装有沙子、铃铛、积木等。
3、密封但有气孔的果奶瓶人手一只,分别装醋、臭豆腐、风油精、麻油。
4、空气芳香剂一瓶。
【教案流程】
一、与幼儿玩指“五官”游戏,引起兴趣。
二、闻气味,感知鼻子的用处。
1、教师在教室喷香水,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罐子里有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都用鼻子闻一闻,香不香?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气味瓶”,注意不紧贴鼻子,也可用手扇动提问:这里有很多气味瓶,气味瓶里是什么味?怎么才知道?
3、幼儿闻气味,并与老师同伴交流,闻到的气味。
三、玩“听听猜猜”游戏感知耳朵的用处。
1、寻找自己的耳朵,了解耳朵的用处。
2、请幼儿听辨不同声音:电话声、铃声、并请幼儿玩玩“声音罐”听听发出的声响。
四、了解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提问:鼻子和耳朵都是我们身上的宝贝,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五、阅读幼儿用书——我有耳朵和鼻子。
1、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上小朋友的脸上少了什么?请幼儿添画。
2、认一认,汉字“耳朵”,说说:耳朵有什么用?
3、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幼儿学一学这些声音,并在能发出声音的圆圈里涂色。
4、看图说一说:图中小朋友用手指着什么?认一认汉字:鼻。
5、想一想,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动物的鼻子有什么用。
6、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有香味,启发幼儿在有香味的方格中打√。
我有耳朵和鼻子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耳朵和鼻子,知道耳朵能听声音,鼻子能闻气味,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2.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
3.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小动物叫声等。
2.物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
(2)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风油精、醋、酒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自制神秘箱一个
活动过程:
1.指五官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2.感知不同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
(1)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
(2)游戏:神秘箱。
教师事先将前面展示的有气味的.物品逐一放进神秘箱,让幼儿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处闻一闻,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教师打开神秘箱,与幼儿共同验证。
(3)与幼儿一起讨论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
并引导幼儿回忆: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还有爷爷、奶奶的……
(4)游戏:找相同。
教师出示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拿起来闻一闻,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说说是什么物品的气味。
游戏几次后,教师可适当增加装相同气味物品瓶子的组数,再按上述方式分组进行游戏。
3.游戏“听听猜猜”,感知耳朵的用处。
(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
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
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来源的方向。
(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
(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
4.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耳朵。
(1)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①教师出示一个流着“鼻血”的娃娃,教师提问: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的?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来时,要用手帕来擦。
②请幼儿当“小老师”,教娃娃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
(2)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①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
②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③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5.阅读幼儿用书——我有耳朵和鼻子。
接下来为精选推荐部分,以备不时之需!可任意删改!
推荐一
中班蛋儿趣多多教案
中班蛋儿趣多多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整理的中班蛋儿趣多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蛋儿趣多多教案1
活动目标:
1、丰富对蛋的认知经验,感受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体验蛋的不同表现情趣,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一些蛋、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蛋的.游戏——比较蛋的异同
1、摸蛋排序:摸一摸,看看这是什么蛋?
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较异同: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3、丰富经验:鸵鸟蛋
二、蛋的作用之一——了解吃蛋的多种方式
1、交流:蛋可以怎么吃?
2、拓展:哪些食品里会有蛋呢?
三、蛋的作用之二——体验蛋的不同表现情趣
1、呈现蛋、碎蛋壳等,看看想想:蛋还可以怎么用?
2、让幼儿玩玩一些想法。
3、拓展:PPT与实物的呈现
无任蛋还是碎蛋壳都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有趣的感受。
中班蛋儿趣多多教案2
活动目标:
1、丰富对蛋的认识经验,感受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体验蛋的不同表现情趣,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红袋鼠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
请小朋友摸一摸会有什么宝贝?(把摸出来的蛋放在塑料杯里)(幼儿说的都是鸡蛋)
二、基础部分:
1、做游戏,把这些但从大到小排一下
2、这些蛋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名字形状
3、知道了形状,知道了名字,一起看看它们的妈妈出示PPT(有蛋和与之对应的妈妈)
4、(1)有没有比鹅蛋更大的蛋,鸵鸟蛋哪见过出示鸵鸟蛋(让幼儿摸摸,敲敲,看看)
(2)有没有比鹌鹑蛋更小的蛋,蜂鸟蛋,英国博物馆像黄豆那么小
5、蛋打开有什么东西(蛋清和蛋黄)
6、哪些吃的里面有蛋?
出示PPT
三、结束部分:
回去找找看有哪些东西有蛋
还可以做艺术品(出示PPT)
评课:
这节课目标都达到了,幼儿的兴致也很高。
老师以实物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从视觉、触觉等多方面了解蛋的种类。
介绍了一些少见的蛋来拓广幼儿的知识面。
老师的语言生动,富有亲和力,教态很好。
推荐二
关雎教案汇编八篇
关雎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整理的关雎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雎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
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
《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
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板书课题)
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一生说说内容。
(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
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
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
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
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
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
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
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
4、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
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关雎教案篇2
一、作品概述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
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
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当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君子于役》为《王风》的著名诗篇。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思夫诗。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久投不归的丈夫的抒情诗。
眼前景、心中事巧妙地融为一体,诗中有画,富于田园生活气息。
二、《关雎》简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三、《蒹葭》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
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
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
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
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
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
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
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
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四、《君子于役》简析
本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头三句开门见山地点出女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徭役已经很久了,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主人公思念丈夫之情油然而生,情思泉涌。
“鸡栖于埘”三句,转入写眼前生活实景,借景抒情。
她看到夕阳西下时,禽畜纷纷归家,上窝的上窝,入圈的入圈,各归其所,悠然安憩,联想起万物皆定时有所归,只有自己的丈夫长期在外,徭役无期,归期难卜,因而“如之何勿思?”——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肠寸断呢?最后两句照应开头两句,把主人公思夫之情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来。
第二章头两句进一步强调丈夫服役时间之长久和无尽期。
“曷其有佸?”——何时才能团聚?无限的思念、无限的痛苦表现在这句深沉的发问中,并以家庭的温暖反衬出丈夫长年只身在外的孤苦与凄凉。
再睹入暮时禽畜的各归其所,进窝入圈,饱食安息,联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劳苦无依,深情地发出“苟无饥渴?”的疑问与关心。
这带有疑问与希望之句,内涵丰富,有对丈夫在外可能不得温饱的担忧,更有对丈夫能够温饱的希望。
这句比上一章未句“如之何勿思?”更深刻、更委婉、更细腻,具体地表现出主人公对丈夫思念与关怀之情。
全诗用了4句“君子于役”反复咏叹,每句领起一层,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主人公思夫之情。
运用眼前的生活景象联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长期有家不得归,令人无限思念与牵挂。
感情真挚、细腻,读来荡气回肠。
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方法,创造了日暮黄昏的典型环境,同思妇孤寂、焦虑和深沉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象极鲜明感人。
全诗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繁重的兵役、徭役给千百家庭带来的育苦。
诗的内容单纯质朴,体现了民歌的本色。
五、关于课文诵读的教学建议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即每句四个字),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
对于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雄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过。
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而读一篇,要读出篇内的节奏、情调。
当然,章内节奏、语气语调以及篇内的节奏、情调要由诗的具体内容来确定。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
《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
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讲解《关雎》。
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决字词。
教学生诵读的方法。
2。
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3。
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老师点拨:首章从对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
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
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三、总结、扩展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补充阅读《静女》。
第二课时
一、学习《蒹葭》。
1。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
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3。
讨论分析本诗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
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
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
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4。
讨论分析诗中运用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
本诗与《诗经》中的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
三章不断转换字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凄凄”,“来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末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涘”;“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
通过字面与声韵的转换,使得所表达的感情深化。
5。
朗读、背诵。
二、学习《君子于役》。
1。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
学生对照注释,老师帮助弄清课文意思。
3。
分析课文。
《诗经》的诗全是乐歌。
本诗和许多诗一样,是以层叠铺叙的方法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的。
全诗分为两章,两章的字句互相补充,类似而不相同。
第二章基本上重复了第一意的词句,有的只是略加改变。
这样利用重叠的字句.来表达诗中的情感的写法,就使原来简短的诗行发展扩大,并从反复咏唱中,唤起读者的共鸣,加强了感染力量。
4。
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我们课文选的《诗经》中的三首已成为名篇,千古传诵。
请同学们课后诵读,进一步加强背诵。
关雎教案篇3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
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
这里强调三点:
(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四、精讲点拨
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
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
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
或喜悦,或悲伤,要把它读出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见“淑女”,一见钟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爱慕之情,心旷到难以自抑。
(读出心旷、激动、难以自抑的情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咏唱,来说明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读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
(读出长夜漫漫的那种坐立不安的焦虑、苦闷的心情) 一个人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想象着拥有。
“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极生幻,梦中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悦中,沉浸在幸福里。
(读出君子的喜悦之情)
5、五读,读出韵味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了教书的老先生,: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个时候的老先生,一定是和文章融为一体了。
要想乐在其中,首先要能感觉到诗歌的美。
这首《关雎》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内容、形式、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思考。
五、拓展延伸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
千年后的今天,在空气中有着丁香花味的雨巷中,有一位诗人逢着了一个和丁香一样的女孩,清澈的双眸中含着淡淡愁怨,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驻足停留……他就是诗人戴望舒。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戴望舒的《雨巷》,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这首《雨巷》都有《关雎》的影子。
《雨巷》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
这样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完全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模仿这种写法,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六、课堂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开阔、丰盈;是初生天地的源泉,简单、洁净。
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情去诵读,用心去传唱,让这古老的歌谣在祖国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熠熠闪光。
关雎教案篇4
[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