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
为人民公敌,让掌握公权之人时时处 处感受到廉洁自律的氛围。
3、着眼于强化领导干部依法行政 意识。依法行政要求严格按程序办 事:程序不能省略、不能错乱。明确职 责 权 限 :明 确 权 力 的 行 使 范 围 和 界 限。应把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宣传教育 的重点,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主 阵地作用,通过法治论坛、法制培训、 年度法律知识考试等学法制度,创新 推进“菜单式”、“案例式”、“网络式”等 学法形式,推进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 法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的落 实。促进学法要求与效果的统一,领 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行 政能力的统一。
2、要着力于依法确定权力。一是 依法审核“权力”。按照“谁行使、谁清 理 ”的 原 则 ,组 织 相 关 部 门 及 有 关 专 家,依法对各部门上报的行政权力逐 项审核确认,向社会公布,对没有法律 依据的行政权力一律取消;二是依法 界定“权限”。按照“一项权力一项制 度”的总体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和部 门承担起主体责任,逐步健全完善相 关配套制度,对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 和量化,最大限度地压缩权力运行的 弹 性 空 间 ,力 求 降 低 腐 败 风 险 系 数 。 三是依法固定“流程”。各地各部门按 照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 便办事的原则,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使干部群众对具体责任人、权力行使 依 据 、工 作 责 任 范 围 、办 理 程 序 和 时 限、相对人的权利等内容一目了然,按 图索骥。
4、着眼于增强反腐败职能部门 依法履职意识。承担反腐败任务的职 能部门更要加强对反腐败法律法规的 专门、专业学习,拓宽法律法规学习渠 道,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依 法反腐的专业素质和本领。
纪检监察机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思考
领导论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体现,是纪检监察机关实现反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始终坚守的重要遵循。
基于当前形势及实践判断,个人认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必须遵循纪律前置性一是要凸显执纪定位。
如何在法治框架下查处腐败,使监督执纪问责权力真正行驶在法治轨道上,已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亟需认真研究和厘清的问题。
随着《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出台以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提出,不管从制度设计还是实践要求上,均体现了理论与实践、高标准与底线、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德治与法治、“全体”与“关键少数”的辩证统一。
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更是轮廓清晰、界限分明。
比如,《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实践成果,如“中央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道德高线和纪律要求,删除了旧条例中70多条与法律法规重复的规定,把原来的“十大纪律”整合为“六大纪律”等,为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在法治框架下“执纪”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是要注重抓早抓小。
效率是办案工作的保障。
过去,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时,往往强调深挖细查,查深查透,牵扯了办案人员非常大的精力,难以适应全面从严治党需要。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纪律前置,改变思维定式,摈弃老套路、老办法,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运用政治智慧、法纪智慧和科技手段,重视战术,谋局布阵,做到“敢于出招,善于应招,蹄疾而步稳”,在法纪规定的办案程序时限内运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代价,突出对主要违纪行为的查处,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和风险成本,取得执纪监督的最佳效果,实现纪律审查工作的“短、平、快”。
三是要实行先处后移或同处同移。
解读监察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
解读监察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作者:祁彪来源:《民主与法制》2018年第14期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制度研究”首席专家吴建雄教授,解读这一部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
吴建雄认为,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覆盖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大网,整合了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的强大反腐败力量,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布局完成。
它标志着“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走向制度化,“永远在路上”的反腐败斗争进入全面法治反腐新征程。
先修宪后立法保证该改革在法治框架进行提到监察法,就不得不提与监察法一同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那么本次宪法修订和监察法立法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解读宪法修正案中第七节监察委员会的内容?对此,吴建雄表示,在一个法治国家,任何一项立法或者改革都要在法治框架内开展,都要有法可依,而监察体制改革包括监察法立法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制度设计,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在宪法中并未有相关规定,因此只有先修改宪法再进行监察法立法,这样才符合立法逻辑,监察制度改革才能在法治框架内顺利进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国家机构作出重要调整和完善,即在原来人大下的“一府两院”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增加“一委” (监察委员会),同时专门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这是对监察委员会权力运行体制机制等重要问题的原则性、纲领性规定,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保证监察委员会履职尽责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确立了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最新-以法治思路提升反腐败治理水平 精品
以法治思路提升反腐败治理水平反对腐败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提升反腐败治理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自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体系。
坚持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准确把握中央反腐败工作思路,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提高依纪依法惩治腐败的能力。
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
坚持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二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
要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不断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廉洁政治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
三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反腐败理论,批判吸收,以助推我国廉政建设实践。
精品大全5推进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
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国家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两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
推进反腐败法治现代化,要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依纪依法推进反腐败。
一方面,要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法律制度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但存在系统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结合,更加善于使党关于反腐败的理念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党全国一体遵循的法律规范。
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注重把成功经验和规律性认识上升为党内法规;建立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等制度。
针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制定实践需要、群众期待的法规制度,密织权力运行法律制度笼子。
另一方面,要强化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
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作者:杨汝华朱海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35期摘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是新时期反腐败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
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必须在理论上正确理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含义和特征,在实践中规范治理腐败主体反腐败权力的来源,依法授予治理腐败主体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相应权力并加以规范和约束,依法规范案件查处的程序,依法保障和维护腐败嫌疑人的权利,使反腐败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反腐败作者简介:杨汝华,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工作;朱海文,文山学院政法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150-03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概念。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依法治国主题)等多个场合的系列讲话中,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进行了多次强调。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再次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为此,有学者指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反腐败工作而言,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通知指出,要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也必须“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傅莹: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傅莹: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2013年03月04日 11:57: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吴济海张展鹏)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4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要及时修改完善反腐败法律,要狠抓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要求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
傅莹说,关于反腐工作,大家关心的是,我们怎么去进一步推进、怎么能够制度化地形成廉洁政治,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要求。
“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从政府部门、各个方方面面、主管部门都在加紧研究。
”
她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这个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也非常重视。
在健全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做了很多努力,要做到有法可依。
比如说,制定和修改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务员法、反洗钱法、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等。
这些法律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的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傅莹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形势非常严峻,加强廉政建设任重道远。
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要及时修改完善反腐败法律,要狠抓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要求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
同时,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需要多倾听社会的意见,要加强研究论证。
希望能够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变化,能够把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村干部腐败
28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村干部腐败一、村干部贪腐的领域通过案件分析发现,村干部贪腐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大领域:一是以权谋私,私分国家对集体土地补偿、惠农补助及项目扶持资金。
二是损公肥私,违规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或其他公共财物。
三是滥用职权,在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承包及经营活动中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四是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
五是违规操作,挪用、侵占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各类补贴补助资金和物资等。
六是吃拿卡要,在从事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中或者受政府委托从事公务活动时,索贿受贿。
二、村干部贪腐的主要原因(一)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机制运行不畅一是村民素质总体偏低。
民主法治对多数普通村民来说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没有转变为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因此,主动监督的动力和意愿不足。
二是“三务公开”中的形式主义严重制约着村民的知情,使监督名难符实。
三是监督专业知识的缺乏,使村民对土地流转、项目承包、资金运作、财务审计等重大事项无能为力。
四是部分议事会、监事会成员的变质异化影响了民主监督制度的公信力。
(二)上级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方面,村级组织行政化趋势明显,自治体制下却仿佛滋生出另一个官僚系统,官官相护,谈何监督?更别说乡镇与村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了。
另一方面,村和乡镇在相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当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条件更优惠、机制更灵活、可调配的资源也更丰厚时,农村基层干部腐败问题也相伴而生。
从2008—2013年,成都市因涉嫌贪腐而被立案调查的农村基层干部共342人,已给予党纪处分的320人,已给予刑事处罚的231人。
其中,村(社区)书记105人,主任86人,占比55.8%。
因此,如何在运筹帷幄正当性权力的同时,时刻警惕权力天然的扩张性和腐蚀性,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治理村干部腐败,使村干部在民主和法治的前提下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亟需研究与思考。
浅谈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抑制腐败
浅谈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抑制腐败作者:费海涛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年第02期摘要:如何应对腐败问题,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本文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角度提出了应对腐败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抑制腐败与腐败作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艰巨任务。
应当如何应对腐败问题,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表明了党中央的决心和执政理念,为今后有效的预防腐败,治理腐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涵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是以法律为根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以法律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
法治思维是法治原则有约束力的表现。
实质是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尊重保护人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思维主要表现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法律及其基本原则对人思想的影响。
法治方式的本质与法治思维没有区别,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法治方式。
根据法律处理具体问题,法治方式具有独立性、强调法律方法的运用,即使因为实质原因需要变通法律,也不蛮干,而是讲究运用价值进行衡量,根据社会情势进行权衡。
法治思维是实施法治方式的思想基础。
没有法治思维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法治方式。
两者在决策行为的意义上具有同一性。
二、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角度看待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腐败运动,从禁止公款吃喝、送礼到惩治官员贪污、受贿,党中央的这次行动不可谓不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把公权力的黑暗面打压下去了,群众拍手称道。
除了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反腐倡廉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工作安排,还应当更加重视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治权,切实从体制上、机制上遏制并解决腐败问题。
中国反腐败要走法治化道路
中国反腐败要走法治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
”这一科学论断,为推进新形势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指明了方向。
然而,怎样运用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如何构建反对腐败的法律制度体系,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法治化反腐败路径等,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现行反腐败机制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反腐败机制,是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集中制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
这种机制在一定历史时期起过重要作用,但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不相适应之处。
一是反腐败的法律缺失。
长期以来,我们党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
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这个体系包括现行有效法律24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000多件。
然而,在这林林总总的法律体系中,对反腐败这样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没有一部可遵循的基本法律,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遗憾。
近些年来,我国在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中,增加了一些反腐败的条款,大多散见于有关单行法律之中,因层级不一,过于分散,缺乏统一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精确度、威慑力明显不足。
二是反腐败的制度失衡。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滞后,一些制度设计不严密、不系统、不配套,制度执行机制有效性不强。
有的制度本身存在诸多漏洞与缺失,多偏重于事后处理,而疏于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
有的制度实体性规定多、程序性规定少,规范性要求多、配套落实措施办法少,孤立单体性制度多、融入具体规章和业务规程中少。
有的制度缺乏具体的监督保障规定,对制度的执行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机制缺失,使之流于形式。
三是反腐败的效能乏力。
面对反腐败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央的决心很大,密集发声反腐败,但大量的反腐败规定和举措,存身于党政文件、会议报告、领导讲话之中,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预见性,其公信力、执行力也受到影响。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问题研究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问题研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问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为我们进行反腐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
那么,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反腐斗争呢?首先要明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反腐斗争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级组织领导,而且包括社会各界群众。
不要误认为只有各级组织领导才有资格进行反腐斗争,其实,社会各界群众更有资格进行反腐斗争。
也就是说,不要一提反腐斗争就误认为是各级组织领导的事。
长期而大量的反腐斗争实践一再证明,社会各界群众是反腐斗争的主力军。
许多大案要案都是社会各界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揭发、举报出来的,如“表叔案”、“房叔案”、“名表案”、“名车案”等等。
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进行反腐斗争必须走群众路线,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鼓励群众。
只有这样,才能全时、全程、有力、有效地进行反腐斗争,夺取反腐斗争的完全胜利。
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鼓励群众是《宪法》赋予各级组织领导的神圣职责。
依靠群众是领导群众的民主思想方法,毫无疑问是完全正确的。
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鼓励群众是领导群众的三部曲,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如果操作得当,必将演绎出美妙和谐的旋律。
《宪法》序言中所说的“社会主义事业”,包括反腐事业;“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包括腐败势力和腐败分子。
反腐事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必须严格按照《信访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纪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进行,这就要求各级组织领导带领社会各界群众不断加强各种反腐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交流发言材料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想谈谈我们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
腐败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直存在,给我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因此,加强腐败问题的监督和防治,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那么,如何推进监督防治腐败呢?首先,我们需要运用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一种有序和系统性的思考方式,依靠法律作为基础和指导,保证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监督防治腐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始终将法律作为基石,保证所有的监督和防治工作都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
其次,我们需要运用法治方式。
法治方式是指依靠法律和法治机制,保证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在推进监督防治腐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推进法治方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腐败问题,并加强法律监督和管理。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推进监督防治腐败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加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问题的警惕性和抵抗力。
总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是我们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监督防治腐败的工作。
腐败问题是一个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它对我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腐败问题的治理和预防。
法治思维是指一种有序和系统性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依靠法律作为基础和指导,保证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监督防治腐败的过程中,建立法治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法律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保证所有的监督和防治工作都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
其次,法治方式是指依靠法律和法治机制,保证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几点思考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几点思考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提高依法惩治腐败的能力。
本文在总结法律至上、依法治国、权利制衡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法治看待腐败问题,提出权利制约、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建议,希翼能够为我国反腐败事业路径提供参考。
标签: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腐败是公权力的伴生物,有公权力的地方,就有滋长腐败的土壤。
腐败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今中外无数的例子证明,腐败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任其蔓延和扩散,最终将危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行业,与腐败做的斗争层出不穷,尽管腐败现象已是千夫所指,但遗憾的是,腐败现象仍是屡禁不绝。
而面对我国社会上高发、平发的腐败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总体部署,再一次表明了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执政理念,进一步巩固了广大群众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心“。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涵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战略要点,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国家正是法治理政的必然要求。
那么,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是指让权利受到法律的制约,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即指以法律为准绳,考量、制约公权力的运行。
法治思维,是指与运用个人权利和意志治国相反,运用法律规则治理国家的价值观念,它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权利制约与平衡”、“民主、公平、正义”等法律价值和精神。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前言在中国,腐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尽管政府和社会团体一直在采取各种方式试图遏制腐败,但它仍然在不断地影响着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长期以来的共识。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相关思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腐败问题,以及如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指官员或政治领袖利用权力地位,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腐败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行贿、贪污、渎职等活动。
这种行为通常会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为什么用法治思维反对腐败?使用法治思维反对腐败是重要的。
法治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在公共事务中运用规则和标准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合法性、公正、平等和公众参与。
因此,采用法治思维对于消除腐败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公正和透明的制度,规避某些个体的非法权力滥用。
如何用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要用法治方式反对腐败,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制定适当的法律并强化法律实施法律是反腐败的基石。
必须确保它们足够强大,并能得到切实的执行。
政府机构和法律制定者应制定有力的法律以打击腐败,保护举报人,并激励人们在未来进一步揭露腐败行为。
2. 增强监管政府应完善监管体系,包括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私人企业也应遵守反腐败的规定。
监管部门应该维持积极性,制定措施打击腐败。
同时,应建立反腐败联络小组,以协调执法机构及检查工作。
3. 透明和公开透明和公开通常被认为是反腐败的重要剂量。
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应该实行透明、公开的过程,包括工作标准、规章制度、志愿者计划和财务报告。
在开放的环境下,公众和媒体可以更好地监督机构,发现腐败行为。
4. 教育和宣传反腐败教育和宣传应完善。
对公众、学生、公务员和企业界人士都可以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教育,让人意识到腐败的危害和打击腐败的重要性。
此外,应该加强媒体公告,强化舆论监督,以彻底揭露腐败行为。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确保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是公正和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法 治 反 腐 的 涵 义
( 二 )法 治 环 境 不 尽 人 意
部分 社会成 员尊法 信法守 法用法 、依法 维权 意识不强 。一些 领 导干部 贪恋 权利 、缺乏法 治思维 现象普 遍存在 。遵纪 守法更 多地 体 现在 “ 形 势 所逼 、政 策 高压 ”状 态 而非 理 性 自觉 追求 ;诸 如 “ 法 不责众” 、“ 下 不 为 例 ” 的现 象 仍 然 具 有 深 厚 的 社 会 土 壤 ;知 法 犯 法 、 以言 代 法 、 以权 压 法 、徇私 枉 法 等 问 题 依 然广 泛 存 在 。 ( 三 )执 法 司 法 不 严 格 、 不 透 明 、 不 规 范 、 不 文 明 现 象 较为 突出 执 法司法 依 据 、程 序 、流程 、结果 和生 效 法律 文书 不够公 开 , 或者 公 开不 及 时 ,法律 适 用标 准 不够 统 一 ,暗箱 操 作 现象 依 然存 在 。执法 司 法体 制 权 责脱 节 、多 头执 法 司法 、选 择性 执 法 司法 现 象仍 然存在 。执法 司法受 干扰力 度大 ,以领导 者意 志决定对 腐败 行 为 的查 处 与否 ,对 腐 败分 子 进行 “ 选 择性 查 处 ”等 问题 还 依然 突 出。少 数从事反腐 败的工作人 员还欠缺 基本 的规则 意识和程 序意识 , 工作 中存 在着 重 实体 轻 程序 、重 结果 轻 时 效 、重结 论 轻证 据 、重 口供轻 物 证 等 问题 。 (四 )监 督 制 约 力 度 不 够 当前 ,在 如 何把 握 权力 运 行 的规 律 性 ,有 效破 解 监督 难 的 问 题 ,对 领导 干部特 别是 主要领 导干部 的权力进 行有 效分解 ,避 免权 力 过 于集 中 ,逐步 形 成决 策 权 、执行 权 、监 督权 既 相互 制 约 又相 互协调 的权力 运行机制等方 面 ,依然缺 乏核心制度 设计和有效 措施 。 对 权力 制约 不够 到位 。一 些权 力集 中的部 门和 岗位权 力滥 用 , 缺 乏 监督 ,纠 错 问责 机 制 不 够 健全 。政 务公 开 不 够 全 面 、及 时 , 人 事 、财务 、重 大事 务 公 开力 度 尤其 不 够 。不公 开 为 常态 、公 开 为 例外 现象 依然 广泛 存在 。审计监 督制 度不 够健 全 。对公 共资 金 、 国有资 产 、 国有 资源 和领 导干 部履 行经 济责 任情 况 审计不 够全 面 。
一
2、立法工 作部 门化 倾 向 、争权 诿责 现象 较 为突 出 。有 的法 律 法规 未能 全 面反 映客观 规律 和人 民 意愿 ,针对 性 、可操 作性 不强 。 3、政府 职能法 定化 程度 不够 。行政 组织 和行 政程 序法 律制 度 不够健 全 ;行 政机关 法外设 定权力 依然 广泛存 在 ;政府 权力 清单 制 度不 能深 入 执行 ,权 力设 租 寻租 空间 依然 难 以真 正消 除 。 这就 使预 防和惩治腐 败 的精确度 和威慑 力 明显不足 ,国家 T作 人员难 以从 心理上 强化廉 政主体 的法律 意识 ,难 以约束 自身可能 产 生 的不 廉 洁行 为 ,也不 利 于群 众 监督 和 反腐 败 机关 实 施 检查 、查 处 ,给 反腐 工作 带 来 了 困难 ,致 使 一 些制 度 难 以 落 实 。
1 、法 治思维 的涵义 。法治思维 是指 主体在法 治理念 的基础 上 , 运用 法律精 神 、法律原 则 、法律 逻辑 和法律 规范对 各种社 会 问题进 行 分 析 、综 合 、判 断 、推理 和形 成 结 论 、决定 的 思想 认识 活动 与
过 程 。法治 思 维 是一 种 新 理 念 ,是 一 种 方 法论 、是 一 种价 值 观 、 是一 种逻 辑思维 ,在本 质上 区别于人 治思 维和权力 思维 。其实 质是 各 级领 导 干部 想 问题 、作决 策 、办事 情 ,必 须 时刻 牢 记人 民授 权 和职权法 定 ,必 须严格 遵循法 律规 则和法 律程序 ,必须 始终坚 持法 律 面前 人人 平 等 ,必须 自觉 接受 法律 的监 督 和承 担法 律责 任 。
把健 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 系与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培育 良好的法治思维结合起来 ,夯实反 腐法律 刚性运行的基 础;把保持高压 态势与使 用法治 方式惩治腐败结合起 来 ,提 高惩 治腐败的法治能力;把干部权力制约与强化监督结合起来 ,做到在公平正义中实现公平正 义;聚焦责任 落实 切
,
实把 党委 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 实到位。
・
1 9 2・
商 品与质量
时政观 察
谈运用法治思维和 (中共 西峡 县委 党校 ,河 南 南 阳 4 7 4 5 0 0)
【 摘
要】 反 腐败 斗争必须 坚持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把厉行法治作为 解决腐败 问题 的根本方 式。运 用法 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反腐的途 径:
【 关键 词 】法 治思 维 ;法 治 方 式 ;法 治 困境 ; 法治 反 腐
文章编号 : I S S N 1 0 0 6 -6 5 6 X ( 2 0 1 5 ) 0 6 — 0 1 9 2 — 0 2
党 的 十八 届 四 中全会 《 决 定 》指 出 “ 依 法 治 国 ,是 坚 持 和发 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 保障 ,是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 和 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必然要求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 国 ,事关人 民幸福安 康 ,事关党 和国家长治久安 。 ”这充分表达 了党带领全 国人 民坚定全面 依法治 国之 路的决心 ,也进一步 明确 了反腐败 斗争 必须坚持法治思维 和法治 方式 ,把厉行 法治作为解决腐败 问题 的根本方 式。然而如何建 立有效 的法 治反腐之路 ,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法 治反腐 , 都是值 得深思 和考虑 的重 要问题。本文试 从法治反腐 的涵义人手 ,分析反 腐面临的 法治 困境 ,提出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反腐 的途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