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导入
•请同学们查看课本第二页的问题探讨,回答讨论问题。

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页完成以下问题
•一、了解以下概念: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
•二、孟德尔为什么用豌豆容易取得成功?
•1、自花且闭花授粉(意义是?)
•2、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随测:
•请回答羊的短毛跟牛的长毛是相对性状吗?
•不是
•3、后代数量多等(意义是?)
•三、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
•去雄(注意时间),
•套袋(作用),
•授粉,
•再套袋
•四、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了解正交、反交、亲本、母本、杂交、自交符号
•实验过程
•1、高茎矮茎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
•全是高茎
•子一代为啥没有矮茎?
•2、子一代自交后代
•高茎、矮茎同时出现
•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呢?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随测:子一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一定是显性性状吗?
•子二代中出现3:1是偶然吗?
•同学们参考课本第四页表1-1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显隐)遗传因子、成对(纯合子杂合子)、分离、随机
•五、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测交实验
•六、分离定律
•七、总结
•子一代全是高茎、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是3:1
•1、发现并提出问题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做出假设
•测交试验
•3、实验验证
•分离定律
•4、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孟德尔杂交试验的过程为载体,贯穿入假说演绎法的内容,附带相关的基础概念,同时又是第二节课的入门和基础,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往往感
觉内容简单,但是如果授课不条理、不清晰,整节课下来学生们会觉得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收获,只能通过后期练习,来弥补和深化对本节的理解。

效果分析
1.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很好的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了本节内容。

2.遵循“学习—实践—创新”的思路,简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孟德尔的成功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基础、持之以恒的实验探究以及科学创新的实验方法,也就是说孟德尔的科学发现不是偶然的。

3.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的全过程。

体现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4.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5.适时地进行技能训练和课堂练习,夯实基础,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线索编写的,利于我们以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本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评测练习
1.隐性性状是指()
A.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杂种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2.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C.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D.F1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3.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遗传的第一节,也是整个必修二核心知识的基础理论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效果不错。

在研究孟德尔实验的过程时,注重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己建立杂交试验与本节理论知识联系的知识网络体系;在杂交试验过程讲解中,鼓励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并能够给其他学生讲解出来,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一个环节是习题巩固,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点的理解。

但是仍有不足,一是课堂学生活动次数还是较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交流与交流中达成一致;二是对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讲解上,内容安排有点满,时间上感觉很紧张,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线索编写的,利于我们以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孟德尔的科
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本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我们在教学
中应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