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村民自治_促进乡村治理的战略思考
加强乡村治理的具体设想
加强乡村治理的具体设想一、引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环境污染等,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乡村治理。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乡村治理提出具体设想。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2. 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委员会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3.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懂政策、懂业务、善谋发展的干部队伍。
三、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加强农村教育服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3.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保障农民健康权益。
4. 加强农村文化服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1.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2.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提高污水治理效果。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五、加强乡村社会治理1. 加强乡村社会治安治理,建立健全治安防范体系,提高乡村治安水平。
2. 加强乡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建立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3. 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4.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5.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环境卫生标准;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
农村治理与村民自治
农村治理与村民自治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农村治理和村民自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如何实现农村治理和村民自治的有效结合,促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
首先,农村治理需要有完善的法规和制度支持。
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村级自治机构,是推动农村治理的关键一环。
只有通过法定程序,确保农村自治权的行使合法合理,才能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要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培养村民自治的意识,提高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其次,农村治理需要注重公平公正。
在农村治理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每个村民都能够平等地参与村民自治事务。
要加强村民自治的透明度,确保村民自治决策的公开和公正,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只有通过公平公正的治理,才能有效提升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再次,农村治理需要注重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治理也应该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农村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推动村民自治的智能化和现代化。
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发挥农村电商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接着,农村治理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要建立健全的乡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治理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只有通过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农村治理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农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要注重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保护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风民俗的繁荣和发展。
只有通过传承好农村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再者,农村治理需要注重产业振兴。
农村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要注重农村产业的振兴和升级。
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研究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内涵及意义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是指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导,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
这种治理方式的意义在于:1.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提高乡村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2. 促进乡村发展。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 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强大的治理体系支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三、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村民自治制度已在各地广泛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选举过程不透明、民主决策不科学等。
2. 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虽然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但在乡村地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
3. 德治引导作用不明显。
在乡村治理中,德治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良风气,如封建迷信、赌博等。
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加强村民自治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规范选举过程和民主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乡村振兴关于乡村治理的心得
乡村振兴关于乡村治理的心得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并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旨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落实,也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福祉。
在实践中,我认为乡村振兴关于乡村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首先,乡村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乡村治理中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听取农民的意见和需求,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
只有在乡村治理中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乡村治理要注重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乡村振兴既要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又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乡村治理中,我们要坚决杜绝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努力将乡村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发扬农耕文化和乡土民俗,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三,乡村治理要着力解决好农村土地问题。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解决好土地问题是农村发展的关键。
乡村治理中,我们要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加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
同时,要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第四,乡村治理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农村社会管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动村民自治的发展,让农民能够通过自治的方式参与农村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同时,要加强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最后,乡村治理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而目前农村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在乡村治理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乡村人才,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支持,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实践探索等方面,探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方法。
一、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乡村治理体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农民等多方参与,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局面。
首先,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强对乡村治理的组织和协调。
其次,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农民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供公共服务。
最后,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应当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乡村治理能力包括政府的管理能力、社会组织的组织能力以及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政府应当加强乡村治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社会组织应当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民则应当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提升治理能力,才能够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实践探索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各地都在进行不同的实践探索。
例如,有的地方通过推行“村民自治、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主体作用,政府则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支持,市场则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另外,一些地方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了乡村治理的形象和品质。
这种方式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乡村振兴。
这些实践探索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要构建一个有机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的合作与协调。
加强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加强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关系乡村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乡村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有序进行。
而村民自治则是指农村居民根据自身利益和需求,通过自主决策、参与和管理,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一种形式。
加强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既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首先,加强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
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只有通过加强村民自治,才能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自治组织和制度,使农民能够自主决策、参与管理和分享发展成果,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其次,乡村治理需要村民自治的支持和参与。
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而村民自治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和动力。
只有通过加强村民自治,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治理格局,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和村民的有机结合,形成共治共享的局面。
同时,村民自治还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再次,加强村民自治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难题。
在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着一些难题和矛盾,如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分配、农村环境保护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
通过加强村民自治,可以实现农民对土地的自主流转和自主决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村民自治还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公平分配,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村民自治还能够推动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关系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是乡村治理的主导力量,需要在加强村民自治的同时,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引导和指导,推动村民自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融合水平。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获得感。
在实践中,乡村振兴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农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创新农村金融、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带动农村消费升级。
同时,要注重农村社会建设,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思考中,乡村振兴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实践。
在东部地区,可发展特色农产品、生态旅游等产业;在中部地区,可发展粮食、油料、糖料等农业产业;在西部地区,可发展畜牧业、林业等产业。
此外,要注重政策引导,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要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落实好政策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农村更加美好、
宜居、富裕。
心得体会: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心得体会: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指明了方向,更为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找到了路径。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推进和谐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幸福美丽乡村。
一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委会班子。
及时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自治活动。
加快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城乡社区协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规范开展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是抓好法治乡村建设。
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农民夜校、法宣画廊、法律图书室等阵地,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
加大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力度,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承担农村法律顾问工作。
三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依托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广场舞、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主动革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推动移风易俗,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十星户”“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使群众自觉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形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乡村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研究的背景是当前我国面临着城乡差距加大、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的机制、问题和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和分析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从而为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在村务管理中行使自治权利的一种方式。
乡村是国家的基本单位,也是政府实施农村治理的重要基层单元,村民自治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村民大会制度、村民理事会制度、村规民约制度等。
在村民自治中,村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参与决策管理的机构,行使自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促进村民自治权利的全面实施。
二、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分析1. 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村级组织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政策、法规的保障是村民自治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而村级组织建设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
村级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就越好。
2. 存在的问题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村民自治权利不完全落实。
村民自治权利受到一些干部的干扰与阻挠,导致村民自治权利不能完全有效实施。
二是村民自治参与度不高。
目前一些地方的村民对村民自治事务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三是村民自治内部管理不规范。
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机制不民主、透明,决策效果不佳,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3. 解决途径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深化村民自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体制,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制度,加强村民自治法规的制定和保障,切实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落实。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村民自治治理建设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村民自治治理建设近年来,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村民自治治理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村民自治治理建设,是当前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视角探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村民自治治理建设。
首先,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是实现村民自治治理的重要保障。
村民自治组织是村级自治的基础,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
只有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才能形成广泛参与、民主决策的自治治理机制。
其次,提升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化水平是推动村民自治治理建设的关键。
要通过建立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程序等规定,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第三,完善村民自治治理的法律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村民自治的法律地位和功能定位,为村民自治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第四,加强村民自治干部队伍建设是推动村民自治治理的关键。
要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不断提升村民自治干部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为村民自治治理提供坚强保障。
第五,倡导文明社会风尚是推动村民自治治理的有力支持。
要通过文明村建设、道德讲堂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社会基础。
第六,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村民自治治理相结合是实现村民自治治理的新途径。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建立村民参与自治决策的平台,促进信息的透明公开和决策的科学民主。
第七,切实加强村民自治治理的宣传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要通过宣传村民自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村民认识自治治理的重要性,增强参与自治治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八,加强村级资产管理是推动村民自治治理建设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村级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村庄土地、房屋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权限,防止村民自治治理中出现的资产流失、浪费等问题。
第九,推动产业发展与村民自治治理相结合是实现村民自治治理的重要途径。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加强乡村治理的具体设想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加强乡村治理的具体设想加强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乡村治理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要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提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想和措施制定。
加强乡村治理需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有力,才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政府应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乡村治理需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第三,加强乡村治理需要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乡村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预警和化解,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第四,加强乡村治理需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农业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防止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安全。
加强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乡村治理,需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治理的支持力度,引导和促进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
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2023年,中国农村的治理体系正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快速发展。
加强村民自治是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举措。
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加强村民自治将是中国农村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村民自治的理念、实践和影响等方面,探讨加强村民自治对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性。
一、村民自治的理念加强村民自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农村的实践也已有一定历史。
村民自治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村民自治的理念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和规范,这也是未来加强村民自治的有力保障。
村民自治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村民自治在实行民主决策方面,具备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的特点。
其次,村民自治更加注重民意参与,村民具有自我监督、对外监督和对内监督能力。
最后,村民自治与地方政府协同作用有效,促进村庄加强自我管理和发展。
村民自治的理念不仅是推进村庄治理的理论基础,更是实践的指导原则。
二、村民自治的实践加强村民自治要求村民在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真正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进行自主的管理。
在实践上,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了农村治理中,实行“一岗双责”,村民自治委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基层管理,促进县乡政府与村庄的有效衔接和有效合作,实现政府与村委会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村委会的治理效果与效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村民自治理念得到了深入的实践。
通过建立农村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治理,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城乡社会治理的有效衔接,实际上,这些都是村民自治的实践。
三、加强村民自治对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影响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首先,通过村民自治,实现了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其次,村庄的环境保护能力有所提高,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村民自治的实践使基层政权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提高,增强村民自治的法治性。
农村管理方案的村民自治与社会治理
农村管理方案的村民自治与社会治理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的推进和农村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成为农村管理方案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管理方案中的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并总结其影响和作用。
一、加强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村管理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它鼓励村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自己的事务。
首先,要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组织能力和层次。
通过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建立健全的村级自治机构,使村民能够有效参与决策和管理。
二、促进村民自治的参与农村管理方案中需要促进村民自治的参与。
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村民自治的发展。
为村民自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其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村民也应当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对农村管理方案进行讨论和决策。
三、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村民自治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
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有助于保障村民自治的权益。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组织,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对乡村治理的管理和监督。
这样可以使农村管理方案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培养村民自治的意识培养村民自治的意识是农村管理方案中的关键。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村民也应当自觉提高自己的自治意识,从个人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到农村管理事务中来。
五、改善农村管理环境改善农村管理环境是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的基础。
这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自治的效果,为农村管理方案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六、加强法律监督和保障农村管理方案中需要加强法律监督和保障。
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村民自治的权益和义务。
加强对农村管理方案的法律监督,保障村民自治的权益。
七、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农村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关于对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
关于对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新时代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三农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解决好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实现农业发展要想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结构性改革。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模式在现代化需求面前已显得无法满足,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包括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性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需要加大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农村道路、水利设施、通信网络等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同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除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还应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村的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是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制度、机制和方法的创新,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运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
一、强化基层自治1.1 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在乡村社会治理中,村民自治是基础。
要通过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引导村民参与村务管理,促进基层民主建设。
1.2 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明确村民自治的范围和权力,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创新,增强村民自治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3 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培育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促进村民自治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乡村治理体系2.1 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结构,明确各级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职责和权力,形成多元化、协同性的乡村治理体系。
2.2 强化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加强乡村治理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规范化的乡村治理人才,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3 推动乡村治理机制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三、促进乡村社会协同发展3.1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支持和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合作,推动乡村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3.2 建立乡村社会服务网络构建完善的乡村社会服务网络,整合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提高乡村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3.3 促进乡村社会资本的发展鼓励乡村社会资本的投入和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供,推动乡村社会资本的发展和壮大。
四、推动乡村治理信息化4.1 建设乡村治理信息平台建立乡村治理信息平台,整合乡村治理相关信息资源,提升信息共享和协同能力,支持乡村治理决策和管理。
农村治理与村民自治经验分享
农村治理与村民自治经验分享随着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治理变得愈发重要。
农村治理的核心是村民自治,即通过村民的参与和决策来实现自我管理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所在的农村社区就积极探索并应用了一些成功的治理和自治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升农村治理理念的重要性在农村治理中,首先要树立一种理念,即把村民视为决策和实施过程的中心,尊重并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参与权。
这一理念是我们村庄成功实行自治管理的关键所在。
其次,我们注重培养村民自治的意识。
我们组织各类培训和宣讲活动,向村民们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决策和事务管理。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村的村民在自治方面的理念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建立健全的农村治理机制为了实现农村治理的目标,我们村庄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农村治理机制。
首先,我们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以实行民主决策。
在这个大会上,村民可以就村庄发展计划、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支村民自治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村庄事务管理。
自治委员会由村民代表组成,每个委员都负责指定的领域,如财务、环境、教育等。
自治委员会通过定期会议和常设办公室,负责决策执行和监督。
三、推动村民参与农村治理促进村民积极参与农村治理,是农村治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村民的参与。
首先,我们举办村民大会和座谈会,通过开展意见征集活动,了解和收集村民的需求和意见。
在这些会议中,村民可以直接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参与决策过程。
其次,我们鼓励村民参与各类农村组织和社会团体,如妇女组织、青年团体等。
这些组织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村民能够合作和交流,互相帮助和促进村庄的发展。
最后,我们还致力于发展金融和教育服务,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给村民参与发展。
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和技术培训,我们鼓励村民创业和投资,提高他们对农村治理的参与度。
四、农村治理的挑战和对策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治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我国村民自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其发展与实践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村民自治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尽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等相关法律文件对村民自治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给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带来了困难。
2.村民自治参与度不高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村民对村民自治的参与度不高,对村民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分地区的村民委员会甚至存在以权谋私、腐败问题,使得村民自治的实践受到影响。
3.民主决策机制不畅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村民委员会的成员普遍存在了一些不良的权力关系,导致一些村民自治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真正符合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使得基层民主治理体系存在较大的隐患。
二、对策探讨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应当加强对于村民自治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村民自治的主体、范围、程序、原则等内容,为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增强村民自治意识为了提高村民的自治素养和参与度,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对于村民自治事务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增强村民自治意识。
要注重培养村民自治的领导班子,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管理能力的村民担任村委会成员,进而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工作。
3.改进决策机制在村民自治决策机制方面,应当倡导和鼓励广泛的村民参与,建立起一套真正反映村民意愿的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村民议事规则,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确保村民自治事务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4.发展乡村治理新模式借鉴国外乡村治理的先进经验,可以尝试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中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乡村治理是指对农村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和组织的过程,是保障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乡村治理中,乡村自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体现了村民自主管理和自愿管理的原则,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探讨了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民自治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村民自治是实行群众自治、发扬民主制度的有效形式,可以使村民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和发展规划,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不健全,决策权、执行力和监督能力不足,导致村民自治的实效性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干预村民自治活动,导致村民自治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利于村社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村务管理不善、村民自治规则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村民自治效果不佳。
针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增强村民自治组织的执行力和监督能力,提高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和成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村民提供更好的自治服务。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的法制保障,加大对乡村自治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应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完善对村民自治活动的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2024年乡村振兴关于乡村治理的心得范本(2篇)
2024年乡村振兴关于乡村治理的心得范本____、____近日印发《____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在____日举行的____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____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____秘书局局长吴宏耀介绍了乡村治理有关情况。
(____日报____月____日)新农村建设需要用新的治理范式来理顺农村内外诸多关系,在对现有乡村治理重新体认和反思基础上确立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多元治理主体由政府、自治____、乡村民间____组成。
农民不再是“被____”或“他____”,而是“自____”,在强调自主、尊重差异,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帮助,寻求解决当地问题的手段与方法。
多元治理以政府治理为基础。
政府间的____分权,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必然趋势,也是重建政府权威、合法性的一条积极路径。
县乡政府依然是新农村最为主要的治理主体,必须依据____理念,进行合理分权,即进一步明确县乡政府的权力界限,进一步确立政府间的民主合作机制,既有政府间的适度分权,又有政府间的积极合作,彻底消除原有治理结构下的支配性政府间关系。
多元治理以社会自主治理为方向。
社会自主治理,是指特定的社会群体能自己____起来,在不依赖外部代理人的情况下,为解决群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获得共同利益而进行自主协调,并由此设立相应有效的制度安排。
多元治理的基本点,是让乡村问题尽可能地内部化和社会化。
多元治理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是调整政府内部的关系,而是更为____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新农村建设在改善政府治理,实现政府分权的同时,要鼓励和推动社会自主治理,把分散的农民____起来。
新农村建设中的多元治理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其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其管理机制所依靠的主要不是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浅谈村民自治与村庄治理(共5则范文)
浅谈村民自治与村庄治理(共5则范文)第一篇:浅谈村民自治与村庄治理(共)内容摘要:作为一种治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效能的村庄基础十分重要。
从理论上,社会关联度低的村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效能较低,而在社会关联度高的村庄传统制度也可能具有较高的效能。
村民自治制度是一种能够创造出村庄秩序巨大可能性的良好制度,但若不注意村民自治制度对村庄基础的依赖,将难以理解村民自治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实践后果。
关键词:村民自治村庄治理乡村关系关于村民自治的关注,一种关注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民主方面,尤其关注村民自治制度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制度安排可能具有的影响,这是从外部来关注村民自治:一种关注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治理方面,将村民自治制度看做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尤其关注这种治理制度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农村内部来关注村民自治。
总体来讲,当前学术界对村民民主放眯着你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治理方面的关注,政治学界和海外学者尤其热心于此。
希望通过一个理论考察,来讨论一种特定类型村庄即所谓低度社会关联村庄民主化村级治理的可能性,重点考察民主选举和村级治理之间的一种可能内在关系。
一、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乡村关系前提村民自治的实质是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
在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如何解决农民问题,将成为最为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正如当前仍然存在的争议一样,村民自治也不是万应良药。
村民自治存在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村民自治存在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理论界有更多深入的研究。
当前因为村民自治成为热点,而被一些人引向其它领域,这是自然的。
但在村民自治研究内部,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必须了解当前村民自治的实践状况。
今天的村民自治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政策争论虽然重要,田野调查更为基础。
只有建立在更多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政策争论才会真正切合当前农村的实际,而不至于变成抽象的理论争论。
不客气地说,当前村民自治的田野调查十分薄弱,建立在局部调查或传媒资料上的政策争论,可能文不对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官员
才会改变唯上级马首是瞻的从政心态
,
才能彻底消除为拼个人
“
政绩
”
而不
惜破坏乡村环境、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官场怪象。而村民自治制度与压力型
地方政府体制之间的紧张或不兼容问题
,
自然也得到了消解。其次,实行地
方自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发展极不平
年第
1
期
)
理
论
参
考
26
009
府、法治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
以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原则
,
对
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机构进行重新定位,并全面推行乡镇长的公推公选。待乡
镇自治成型、县域自治的条件和时机成熟以后
,
进一步规划和实行县域自
村治,渐进完成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完善和优化地方治理结构。
民推进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治理结构
其次,积极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重建国家与乡村、国家与社会
关系的制度架构,深化地方民主政治建设。
村民自治要走出困境
,
需要借助于地方政府官员的外力推动。问题在
于,到农村去推动村民自治
,
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
在目前的政府
体制下,地方官员只需对上负责,普遍热衷于CDP
约束,导致村民自治的自主性不足。因而主张推进和深化农村民主,完善村
民自治的相关制度。然而,村民自治的制度失灵和农村地区的乱象,果真如
这些学者所宣称的那么简单
,
只是因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基
层民主制度的不够完善使然的么?如果是这样的话
,
那对策就相对简单
,
只
要增加制度供给,推进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就行了。
“
军政
”
虽然不
必,但“训政”却是必要的。孩童学习走路需要大人的扶持和教育,这个道理
人人明白。一旦面对村民自治,有学者的思维又犯迷糊了。例如,近年来一些
地方为了规范村庄治理,创设了“村财镇管”、村庄财务实行“零招待”等制度
措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村官们对此举措深表不满,这好理解,因为
“
在今天,民主要想繁荣
,
就必须重新看作一个双重的现象
:
一方面
,
它牵涉到国家权力的改造
;
另一
方面,它牵涉到市民社会的重新建构。只有认识到一个双重民主化过程的必
然性,自治原则才能得以确定。所谓双重民主化即是国家与市民社会互相依
赖着进行的转型。
”
(摘自《学术界》2009
善制度;而对于后者,即制度失效或无效问题
,
是难以通过对制度的改进和
完善来解决的。村民自治的制度失灵,其症结就在于制度缺陷和制度无效的
村双重制约。
民无庸置疑,目前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还存在诸多的制度缺陷,包括村民
自治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不够周延,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村庄与乡镇政
自
府关系欲理还乱,等等,都有待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推进。但问题显然
,
实行乡镇和县域自治,这
自是民主发展的内在要求。学者党国英指出,乡村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说是全社
治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是独立于全社会的“自治民主”。这一见
问解很深刻,也很有见地。只有当乡镇长改为公推公选或由本地农民直接选举
题产生,而乡镇长和乡镇公所的职责就是为辖区民众服务的情况下
,
在民主中学习民主。三是借鉴各地民主法治村建设的经验,通过执政党和政
府自上而下的动员、推动和规范
,
指导和规范村委会和村官的行为方式
,
对
农民开展民主与法治教育
,
使农民在民主的实践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公共精
神,法治观念,宽容和妥协精神,对少数人权利的理解和尊重,参与意识和参
与能力,逐渐形成民主素质和公民性格,使农村基层民主有效地运转起来。
论
参24
考
009
村民选举那样,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乡村的民主治理过程,促进农村地区走
向善治。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现状是,农村基层民主只是选举民主
,
三年一届的
选举
,
因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
搞得轰轰烈烈
,
认认真真
,
许多村
庄的村官都是“海选”产生,上级对贿选也毫不留情,这是真民主;选举一过
衡
,
即使在传统农业社会
,
尚且
“
政权止于县”
,
让县域以下的乡村地区实行
自治,以因应各地复杂现实情况。在中国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高速推进
的现时代,地方自治体制的优势自不待言。
改革开放30
年来执政党和政府推动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
为中国农村社
会发展和地方民主的深化创造了基本的条件。近年来,执政党和政府全面推
把它们束之高阁。道理很简单,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关系模式和行为方式
,
要接受民主的一套游戏规则,的确有些不太习惯,难以适应。因此,我认为
,
要使村民自治一系列制度、规则和程序发生作用,恐怕只能借助于执政党和
国家行政权力的规范和强制。推进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
,
促进地方治
理,需要从改进制度缺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解决制度无效(对村官、村民
23
理
论
聚
焦
照我的理解,制度失灵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制度自身有缺陷或
规则、程序和方法的不完善使然。另一种情况是,看起来似乎美好的制度,在
现实中却不能有效地运转起来
,
在这里
,
所谓的制度只是纸上具文
,
乃无效
制度。前者的对策是增加制度供给,推进制度建设,改进缺陷、修补漏洞、完
理
论
参
考
42009
理
论
聚
焦
村
民
自
治
问
题
陈剩勇
1980
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建立的以村民自治制度
为基础的乡村治理秩序,由于制度缺陷和制度无效的
双重制约导致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失灵和乡村治理的
失序
,
从而造成了目前农村地区的严重的治理危机。
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需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乡村民
,
就无为而治,放任“民主”
,
任由村官腐败和专制。村民自治有民主选举而无
民主治理,农村基层民主终究是一只“跛脚鸭”。
4
理
论
聚
焦
因此,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让农民学会民主治理。一是强化村民自
治的制度建设,强化村官和村民的规则意识、程序意识,严格按照制度、规则
和程序治理村务;对于村民自治尚无法解决的问题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又把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
共服务体系确定为国家的目标。我认为,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实行乡镇
自治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只争朝夕。这里,笔者借用民
主理论家戴维·赫尔德的一段话
,
来论证推进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优化中国
农村基层民主的意义,并为本文作结。赫尔德指出:
数字、搞几个上级领导看
得见的政绩工程,而缺乏扎扎实实推动乡村基层民主工作的动力。更严重的
问题是,地方官员或出于发展地方经济、提高GDP
的需要,或为了谋取个人
私利而“权力寻租”
,
遇到征地折迁、招商引资和地方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等
问题,一旦与村庄和村民的利益发生冲突,从乡镇到县政府的官员往往与村
民站在对立的位置上,与农民争利
,
而不惜侵害村庄利益、剥夺农民的合法
权益。因此,要推动村民自治,促进地方治理,使乡村民主有效地运转起来
,
需要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作出合理地调适
,
消解存在于村民自治制度
与压力型地方政府体制之间的张力,使两者互相“兼容”。
解决制度“兼容”问题,必须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一个新型理
,
继续实施
“
村财镇管”、
村庄“零招待”等制度措施。二是动员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民参与村庄的公
共事务。在这方面,浙江省温岭民主恳谈的经验值得借鉴,民主恳谈会是民
主治理的好形式,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借助于民主恳谈、听证会、村民代
表会议等形式,以协商民主促进乡村治理
,
让广大农民在参与中学习参与
值和意义,正如理查德·威廉姆逊《为什么要民主》所说:
“
民主是对深深期望
得到体面对待的人的回应。民主是人类出自天然本性的期望,期望人人对他
们各自的命运都有发言权。
”
另一种学者和专家则认为
,
乡村治理失序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农村的基
层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
以及乡镇以上政府官员对村委会自治权力的限制和
治
不止于此。凡是在农村生活较长时间的人都会发现,在日常的村庄治理中,问村民自治的现有制度,包括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
村民大会制度
,
财务监督小
题组制度,等等,实际上大多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制度功能。对于现有的村庄
管理制度、规章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