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计算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难题。

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思考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二、调查

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方面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感知不正确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导致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写“-”,把“3”写成“8”,把“56”写成“65”,把“236×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2)注意不集中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了下来,漏下一部分计算而导致错误。

(3)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了1,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4)强信息的干扰

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1000”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

“125×8÷125×8”时,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

125×8÷125×8=1000÷1000=1,“凑整”对学生产生了强烈

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5)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作出行为反应。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

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末位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6)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琐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整数除法掌握得不到位,以至于影响到小数除法的学习、计算,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算理不理解

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技能未形成

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我们有的老师未能很好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花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

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3、态度习惯方面的原因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抄漏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三、对策

找准了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

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

(2)用故事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

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

计算能力的前提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例如,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知道是把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了。

总之,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3、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

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