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司波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5年第11期
司波
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摘要院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对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人
才培养模式彰显出勃勃生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
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总结“订单式”人
才培养经验,探索产、教、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院高职教育;“订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订单”人才培养是借鉴企业“订单生产”的概念而设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指职
业院校根据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数量、规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与相关企业共同签订人
才培养及就业协议,由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具体培养方案,
共同组织管理教学,并在师资使用、技术应用、办学力量等方面通力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1]。
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探索并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定位及方法。
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研究和总结,理论研究源于实践,通过对比、归纳、凝练,形成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再应用于指导实践,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最终形成系统、科学
的办学模式。
背景及意义。
中国高校的“扩招”导致就业人数增加。
2015年有728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
业市场,高于去年699万的历史记录。
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
中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大,生源质量持续下降,而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与市场需求差距明显甚至巨大,根本满足不了社
会和企业的需要[2]。
调查表明:几乎所有企业存在“订单培养”的潜在需要。
今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压力不断增大。
据统
计非订单班的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不足60%,能持续就业的就更少了。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踏上就业的“直通车”,对学生的发展前途和学校的影响
和社会声誉都会起到良好而积极的作用。
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既是学校
自身的利益所在,更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3]。
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1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
长效机制。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索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和
方法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教学组织与实施,资源的配置与共享,实习实训与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四方面的
积极性[4]。
经过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计划。
形成了全新的模式。
实行单独的与企业协议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管理方式。
1野订单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1.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订单”的形式招生。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
“1.5+1.5”的工学交替的模式,即:前三学期以在学校学习为主,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去企业进行为期3~7天的专业见习或请企业到校全面介绍企业情况,其目的是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和
对企业产品、文化的了解;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到企业进行半个月的专业实习(或在校内仿真
实验室),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职业素养和操作能力;
第四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4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由工程师采用现场授课方式完成。
目的是提高专业技能,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实现实习与就业联体。
该模式将传统的“校内教学—实习—校内教学”模式改为“订单—企业见习—校内教学—
企业授课—企业实习—就业”的模式。
实现供需双方在教学和实践资源上的共享及充分利用。
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及学生就业的直接对接问题。
1.2“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淤签订人才培养“订单”
“订单”培养必须建立在校企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并经过充分论证。
企业认可学校的教
育教学质量,而学校也赞赏认同企业的发展前景并愿意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毕业生。
通过
行政院长和企业法人代表签订人才培养及用人协议后即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
签订的
人才培养和用人的“订单”,须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要和人才培
养的“订单”培养学生,而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
于校企合作共同选拔学生
由于是企业委托培养,为了保证“订单”培养的质量,企业和学校可以对自愿报名参加
“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共同筛选。
筛选可以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赋分权重由双方协议商定。
学校须为整个选拔过程提供必要的全面支持与协助。
入选的学生将单独组建“订单”培养班,
单独管理和培养。
盂校企双方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是校企双方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
首先,需要根
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职业岗位所需能力分析,明确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知
识结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等各种职业素养与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将企业文化特色企业
管理知识和所需特色课程融入到课程方案中。
从而使“订单”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岗位针对性,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的上岗适应时间。
榆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
“订单”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的岗位需要和对学生的能力认
可至关重要。
毕业生质量的优劣是企业最关心的。
所以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共同确定的
一整套评价机制一起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这个机制应避免传统的、单一的、简单的、片
面的、机械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公正的、客观的对全过程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
培养出企业“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快捷和高效优质。
虞充分合理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
“订单”培养的实施过程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过程。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须选派若干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技能等的教育和培养;企业则选派有丰富经验和
熟练操作技能的业务能手或工人技师,利用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重点对学生进行实践
技能的操作训练,培养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主要特色
2.1班级设立上打破常规
各专业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经筛选确定名单后将单独组建“订单”班,
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教学,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单独进行培养。
2.2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
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将按照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重新设定课程,特别增设3门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新课程,学时在30个左右。
聘请有关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兼职授课,对与原有课程相同或相近的进行修改或删减,使之更加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2.3素质考核上打破常规
以就业为导向是“订单”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
企业特别
关注毕业生的质量。
企业对此有话语权,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考核上就必须由企业和
学校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3科学的教学管理
淤建立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运行和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于建立与“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把职业生产岗位要求的知识结构、
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与受教育者的自我认知、学习、习惯、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相关教学
体系,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盂合理
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
“订单”培养是一个崭新的合作平台,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可以最
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和企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资力量和生产设施的资源优势,也能充分发挥
企业在技能培养和岗位实习培训中的技术与设施的资源优势。
4野订单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原则
4.1妥善处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关系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学校以培养高素质人
才来提升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企业则更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学生则关注自
身能力的提高和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订单”人才培养签约学生往往容易与企业岗位工种的
设置、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努力做到和谐统一,
三方满意。
4.2严格履行协议,确保三方的合法权益
为保证“订单”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及操作技能训练的效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
必须签订协议书,包括校企、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订单”人才培养协议书,其中校企“订单”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主要明确约定双方在合作办学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须明
确企业与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还应就实训、实习有关的方案、费用、劳动
保护和违约责任等作明确的约定。
以上有关协议书的签订和有效履行,既有利于维护各方的权利,也有利于督促各方履行责任和义务。
4.3明确责、权、利,共同防御道德风险
企业与学校签订的培养“订单”具有预购性质。
企业和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
企业的
焦虑主要是:
淤学校对“订单”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能否符合企业要求;
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等真实状况缺乏全面的准确了解,
人才规格能否符合协议标准;
盂担心学生毕业时另攀高枝,造成企业先期投入打了水漂,学生这种违约责任很难避免,
更难以追究。
学校和学生的焦虑主要是:
淤担心将来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层次低,条件差,待遇差,与预期反差过大;
于企业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能否始终保持好的发展态势,企业万一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
岗位学生将难以就业,维权会很难;盂万一有更好的企业招聘,不去不情愿,去就要承担违约
风险,对本人的诚信将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第一,学校应会同企业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提升素养,毕业后积极到企业工作。
第二,对违约学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全额退还在校期间的生活补助等),从而降低
签约企业的风险,保证培养协议的顺利执行。
第三,学校应时刻关注企业发展,经常保持密切沟通,督促企业履行协议要求,对合格毕
业生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5结语
实践表明:“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三方利益和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要求,科学合理,
操作性强,效果良好。
其最大优点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的效果,即学校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拓展了教育资源,不必再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劳心费神。
企业可以按自身岗位需要定制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解企业生产并融入企业的文化
之中,使学习更接企业“地气”,将磨合期提前,极大地节约了学习时间和培养成本。
学生可
以安心努力学习,不愁就业。
学生在实习阶段到企业顶岗实习,既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问题,
又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2]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3.
[3]李亚杰.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4]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作者简介院
司波(1963-),男,副教授,黑龙江海伦人,主要从事有机合成、色谱分析和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