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狐性在《聊斋志异》中的人性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聊斋志异》中狐女性格的人性升华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形象中,狐狸这一角色,自古以来就是负面的居多,最为“特出”当推助纣为虐的妲己,她使商纣王遭致国破身亡的覆灭命运。
大约肇始于这个形象,狐狸贪婪、狡猾奸诈、魅惑好人、背信弃义等无恶不作的角色定位,便确立了,在从古到今的多个寓言故事中都是如此。
历代以来,人们关于狐狸的情感体验便局限于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而后快这样一个狭隘的范畴,数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
到了清代,蒲松龄在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对狐狸形象的描写,来了一个大逆转,不仅刻画他们亦人亦仙的超凡本领,甚至还着力塑造他们作为人(女性)的一面的性格光辉。
这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
兹从以下几个具体形象,加以粗略的论述。
除非特别注明,本文均以新疆人民出版社和新世纪出版社于1995年10月联合出版的《聊斋志异》为蓝本。
一、娇娜——美丽、善良、聪慧的形象
书生孔雪笠远道访友不遇(朋友去世)而寓居荒庙,偶然在寺旁单姓人家遇见皇甫公子而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孔生钟情于皇甫公子的奴婢香奴,被其取笑:“君诚‘少所见而多所怪’者也。
以此为佳,君原亦易足矣。
”
娇娜的出现,是在孔雪笠胸上长大疮,痛不欲生的时候。
文章这样写道:
俄童入白:‚娜姑至,姨与松姑同来。
‛(皇甫)父子即趋入内。
少间,引妹来视生。
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
……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
娇娜天生丽质的美丽清纯,作者用“娇波流转,细柳生姿”八个字作了粗线条的勾勒,给人留下宽广的想象空间。
在分析了病因和病况之后,是娇娜对孔生施救的过程:
乃脱臂上金钏安患处,徐徐按下之。
创突起寸许,高出钏外,而根际余肿,尽束在内,不似前如碗阔矣。
乃一手启罗衿,解佩刀,刃薄余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
紫血流溢,沾染床席。
生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
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
又呼水来,为洗割处。
口吐红丸,如弹大,着肉上,按令旋转:才一周,觉热火蒸腾;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
女收丸入咽,曰:‚愈矣。
‛趋步出。
生跃起走谢,沉痼若失。
而悬想容辉,苦不自已。
在这里,娇娜的善良单纯,通过其医术的高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比之下,孔生的好色失态就让人忍俊不禁。
娇娜毕竟年幼,孔生后来接受了皇甫公子的推荐,选择了皇甫公子兄妹那外貌与娇娜不相上下的姨表姐松娘。
孔生后来在皇甫氏遭受厄难时毅然挺身而出,尤其是为了从雷霆手中救下娇娜,不惜仗剑抗击,最终也算是须眉男子。
不过相对于被雷霆殛死后娇娜突破封建礼教对他的抢救,他的形象还是要黯淡一些。
这部分是这样描写的:
少间,晴霁,娇娜已能自苏,。
见生死于旁,大哭曰:‚孔郎为我死,我何生焉?‛松娘亦出,共舁生归。
娇娜使松娘捧其首,兄以金簪拨其齿;自乃撮其颐,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
红丸随气入喉,格格作响。
移时,豁然而苏。
我们都知道那颗红丸对于娇娜的意义,但为了抢救曾救自己一命的孔生,娇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无疑地说,这是一个善良、纯洁、
努力报恩的美好的女性形象。
二、莲香——美丽、宽容、执著专情的形象
从广度和深度上讲,这个故事较上一个为复杂。
书生桑子明为人闲静,不喜欢与人交游,因为在朋友面前一句不怕鬼狐的豪迈戏言,果真引来了一鬼一狐。
狐仙莲香出现在桑子明说过大话,被朋友安排妓女装鬼惊吓之后。
这次桑子明怀疑又是朋友捣的鬼,于是“启门延入”,面对眼前的“倾国之姝”,他不觉惊问来历,一句“妾莲香,西家妓女”,他便完全相信了。
不久后来的另一个,则自称是李氏良家女。
桑子明应李氏要求而评价两人的优劣,那句“莲卿肌肤温和”,造成李氏的疑忌,窥伺之后告诉了桑子明实情:莲香其实是狐,就住在南山的洞穴中;而莲香也发现了桑子明“撞邪”之后身上的种种凶兆,及时进行了治疗,并提出了告诫。
但桑子明在稍微痊愈之后仍然与李氏燕儿往来如故。
与桑子明相隔百日之后,是莲香预言“当视君于卧榻”的日子,她见到的果然是奄奄一息的桑子明。
面对莲香的哂笑,桑子明是既愧又悔,请莲香毁掉他与李氏约见的暗号——李氏的一只鞋子。
李氏突然出现,窘迫不堪。
莲香得知了李氏生前的悲惨经历后,原谅了她,叫她配合为桑子明治病,体现了一种难得的宽广胸怀。
故事后来的发展是李氏借助于大户张家女儿而还魂,或许是诚心感动了上天,最后连容貌都还原成了她生前的样子,而且在经历一些波折后与桑子明喜结良缘;而莲香在生了一个孩子之后,也去世了,临死前留下了十年后相间的预言,后来三人果真又聚到了一起,甚至合葬了莲、李二人前生的骸骨,一家老小,重又皆大欢喜。
三、红玉——美丽、善良、劳苦操持的形象
在这个故事中,男主人公冯相如是一个母亲和妻子都相继去世了的很不幸的穷书生。
红玉与冯相如的相遇很离奇:“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馆女自墙上来窥。
视之,美。
近之,微笑。
招以手,不来
亦不去。
固请之,乃梯而过。
”时过半年,事情被冯生父亲知道,严词数落,把红玉骂走。
虽觉得缘分已绝,红玉还是暗地相帮,使冯生顺利迎娶了吴村卫氏的女儿,并有了一个取名为福儿的孩子。
故事的转捩点在于清明节的出游。
冯妻卫氏被豪强邑绅宋家所虏,不堪凌虐死于其家。
在冯生一筹莫展、悲伤欲绝的时候,一位虬髯侠士帮他报了深仇:灭了宋氏父子三人、一个媳妇和一个婢女。
冯生惧祸,抱着幼子逃走,转眼就被捉了回来,受尽了大刑。
幸好侠士对县令作了警告,才被开释,但儿子却不知所终。
冯生再度哀求县令判还妻子遗骨。
他在埋葬亡妻归来,“悲怛欲死、辗转空床,竟无生路”之时,红玉及时出现了:
忽有款门者,凝神寂听,闻一人在门外,哝哝与小儿语。
生急起窥觇,似一女子。
扉初启,便问:‚大冤昭雪,可幸无恙!‛其声稔熟,而仓卒不能追忆。
烛之,则红玉也。
挽一小儿,嬉笑胯下。
生不暇问,抱女呜哭。
女亦惨然,继而推儿曰:‚尔忘汝父耶?‛儿牵女衣,目灼灼视生。
细审之,福儿也。
大惊,泣问:‚儿那得来?‛女曰:‚实告君,昔言邻女者,妄也。
妾实狐。
适宵行,见儿啼谷中,抱养于秦。
闻大难既息,故携来与君团聚耳。
‛
紧接着,红玉佯作离开,冯生苦苦求告,留了下来。
这个家庭最后能得以起死回生,发达兴旺,完全是依赖于红玉的辛苦操持。
她“剪莽拥彗,类男子操作”,鼓励冯生苦读诗书的同时,她“出金治织具,租田数十亩,雇佣耕作。
荷鑱诛茅,牵萝补屋,日以为常”,在半年之内帮助冯生“人烟腾茂,类素封家”。
不仅如此,在冯生的科考过程中,也是鼎力相助,使冯生三十六岁时,“腴田连阡,夏屋渠渠”。
如果说红玉身上还有一些异于常人之处,便是她不因辛苦操劳和风霜之苦而略减风姿,她仍然年轻貌美,清纯靓丽。
四、凤仙——美丽、娴淑的形象
皮氏女凤仙与男主人公刘赤水的初次结合显得有些有趣——是在醉中被人用被子抬来的。
原来是刘赤水曾在晚间出门饮酒忘了熄灯,回来发现有“少年拥丽者眠榻上”,对方惶急之下遗失了一条裤子。
刘趁对方派丫环来取之际进行要挟,对方承诺“如赐还,当以佳偶为报。
”
诺言的兑现过程是比较有趣的;
薄暮,(刘)自外归,闭门甫坐。
忽双扉自启,两人以被承女郎,手捉四角而入。
曰‚送新人至矣!‛笑置榻上而去。
近视之,酣睡未醒,酒气犹芳,赧颜醉态,倾绝人寰。
然而被人作为条件交换一条裤子,凤仙是觉得屈辱的。
为报此“仇”,她拿出姐姐八仙一双做工绝伦的绣花鞋来,要刘郎(刘赤水)“暴扬之”,后来又因此遭致衔恨,举家搬迁,二人不复来往。
第二番相遇是偶在路途与胡郎(八仙夫婿)邂逅。
皮氏一家欢聚,本该快乐,然而因为凤仙不满意与自己夫婿的寒碜而使性子,不欢而散。
故事到此结束,倒也平常,奇在凤仙过后对刘赤水的训导:“君一丈夫,不能为床头人吐气耶?黄金屋自在书中,愿好为之。
”临别付一镜与刘:“欲见妾,当于书卷中觅之。
不然,相见无期矣。
”精彩之处在于刘赤水归来之后照镜子的细节:
视镜,则凤仙背立其中,如望去人于百步之外者。
因念所嘱,谢客下幕。
一日,见镜中人忽现正面,盈盈欲笑,益重爱之。
无人时,辄以共对。
月余,锐志渐衰,游恒忘返。
归见镜影,惨然若涕。
隔日再视,则背立如初矣。
始悟为己之废学也。
乃闭户研读,昼夜不辍。
月余,则影复向外。
自此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
于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
如此二年,一举而捷。
喜曰:‚今可以对我凤仙矣!‛揽镜视之,见画黛弯长,瓠犀微露,喜容可掬,宛在目前。
爱极,停睇不已。
对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黄金屋”和“颜如玉”便是他们全部的动力了。
皮氏凤仙的娴淑,体现在她巧妙的激发了刘赤水的读书动力,并取得了成功。
接下来,是她从镜中突然出现在刘赤水身边。
功成名就,亲人团聚,光耀门楣等等场景,对刘赤水来说,都按部就班的接踵而至了。
我们没有理由忽略作者在故事完毕之后的叹息:异史氏曰:‚嗟乎!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少不努力,老大悲伤’。
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
吾愿恒河沙数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
‛
作为一部由四百九十余个短篇组成的皇皇巨著,《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当然远远不止上述四人。
比较典型的还有许多,例如《小翠》中的小翠。
小翠为报恩王太常而主动委身他的痴呆儿子王元丰,不仅屡次救王家于灾厄,还治好了元丰痴病,离开王元丰时还预先找好了自己的替身,可见思考之周全与心地之善良。
此外还有诸如婴宁、青凤、辛十四娘等等,这些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狐女形象,绝大多数都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尽管《聊斋志异》中随处可见关于故事来源的交代,对作者着力塑造的狐女形象,在充分叹赏其人性光辉的同时,我们还是有必要对作者的创作动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蒲松龄出生于清初的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自小热衷科举,十九岁时在县、府、道的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文名籍籍诸生间”,但自此以后,一直到七十多岁,在去世的前几年,他才援例出贡。
他一生中除了中年时给人当过一年多的幕僚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乡附近设馆授徒谋生,过着“终年不知肉味”、“贫病出无驴”的清苦书生生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观念,身为那个时代且汲汲于功名奋发不辍的蒲松龄具有怎样的诱惑,而失败之后对他的伤害打击又是怎样的剧烈,他的孤寂和忧愤、落寞和清苦是我
们无法从他的故事中所能想见的。
在《聊斋志异》自序的结尾处,他这样写道:“集腋为裘,妄继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其悲愤叹惋之情,充盈期间。
后人根据主题思想的不同,把《聊斋志异》中的小说分为四类:反映婚姻爱情的、反映科举问题的、反映官场黑暗和被压迫者的抗争的,还有一类数量较少的,属于讽喻之作。
几类作品中,反映婚姻爱情的一类最受到后人的欢迎,被改编成影视剧作的也最多。
在所谓男才(一般以科考成功为标志)女貌、门当户对等等封建伦理的束缚之下,作者在社会现实中的困顿窘迫、无奈和无助,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他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多为狐仙(甚至鬼魅),而男主人公多为落魄书生的潜在原因。
我们不能否定,在那个时代除了狐仙鬼魅之外,落魄书生几乎是不会得到现实人间的美女任何的青睐的,多篇作品以女主人公名字为标题,似乎带有某种列“传”的色彩;对男主人公来说,我们也无法彻底否定,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作者本人的影子。
他的缺憾,也只有在自己创作的作品所勾勒的艺术世界中才能获得些许的慰藉。
蒲松龄的人生是失败的,但他凭借着他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凭借着他首创的美好的狐仙形象,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同时让人们永远记住他。
主题词:聊斋志异狐女性格人性升华
出自《蚕尾集.题聊斋》
清代诗人王渔洋评价蒲松龄的一首诗!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
蒲松龄是山东淄博人!淄博人一般都很喜欢这首诗!我也很喜欢,以前山东淄博电视报上有一个专门的版块就是叫做“豆棚瓜架”,专门讲一些奇人异事的!!
王士祯诗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直至刑部尚书,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文坛后辈到京城求名师指点作品,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如能得其一言片字褒奖,就会声名鹊起。
蒲松龄是落拓不第的文人,《聊斋志异》也久不被世人认识,当蒲松龄找到王士祯时,王士祯“加评骘而还之”,还赠诗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