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差异。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75例保乳手术后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调强放疗组(37例)和常规放疗组(3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美容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调强放疗组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34例(91.9%),2级3例(8.1%),常规放疗组1级27例(71.1%),2级11例(28.9%),两组均无3、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两组相比较,调强放疗组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

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

调强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患者美容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4.7%,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与常规放疗比较,调强放疗能够明显降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3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

标签:乳腺癌保乳术;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于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并且仍在逐年增高。

保乳术及术后放疗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手段[1],术后放疗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但是,常规放疗仍存在一些的局限性,乳腺受照不均匀以及对心脏和肺部的照射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很大影响。

而放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剂量的均匀性,还能减少对周围器官的照射,优势明显[2]。

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7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常规放疗和放疗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75例保乳手术后行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放疗组(37例)和常规放疗组(38例),年龄4
2.3±11.7岁,肿瘤大小18.7±5.4mm。

其中左侧乳腺原发肿瘤29例,右侧乳腺原发肿瘤46例,术前患侧腋窝均未出现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显示导管内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31例,浸润性小叶癌23例,髓样癌11例,TNM分期Ⅰ期47例,Ⅱ期28例。

术中对患者同侧腋窝Ⅰ、Ⅱ组淋巴结清扫发现,放疗组单个可活动淋巴结阳性5例,常规放疗组3例,放置银夹标识肿瘤床。

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类型、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化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以紫杉类为主的方案化疗6周期。

1.2.2 放疗方法
1.2.2.1 常规放疗组患者仰卧位,固定乳腺托架及楔形过滤板,6MV-X,DT 50Gy/25次,瘤床采用8~10MeV电子线推量10Gy/5次。

1.2.2.2 放疗组患者仰卧位,固定乳腺托架,标记乳房及乳腺瘢痕边界;模拟CT扫描,厚度0.5cm,范围从甲状软骨上缘至肝脏下缘;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确定肿瘤靶区和临床靶区,行全乳腺,6MV-X,DT 50Gy/25次放射治疗,瘤床采用8~10MeV电子线推量10Gy/5次。

1.3 疗效评价分别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反应评价标准[3]和Harris美容级别评定标准[4]对患者皮肤毒性反应和美容效果进行评价。

1.4 随访对所有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进行随访调查。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行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放疗组3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9.2%、94.6%和2.7%,常规放疗组分别为86.8%、94.7%和2.8%,对三组数据分别进行χ2检验,P值均大于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见下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 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
放疗组 37 33(89.2)35(94.6)1(2.7)
常规放疗组38 33(86.8)36(94.7)1(2.8)
χ20.37 0.15 0.15
P >0.05 >0.05 >0.05
2.2 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放疗组患者中1级、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9%和8.1%,常规放疗组分别为71.1%和28.9%,两组相比较,P值均小于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中均无3、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

见下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比较n(%)
组别n 1级2级3、4级
放疗组 37 34(91.9)3(8.1)0
常规放疗组38 27(71.1)11(28.9)0
χ2 5.72 5.33
P 0.05)。

3.討论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保乳术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但是由于乳腺的高度不规则性,乳腺受照剂量的分布难以均匀,心脏和肺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照射,使得急、慢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比较高,从而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

有研究数据显示,保乳术后常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不均匀一般>10%,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最终影响远期美容效果。

有报道表明放疗能够严格控制肿瘤靶区内的剂量强度分布以及瘤内和瘤周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在提高肿瘤受照剂量的情况下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放疗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文献相符[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放疗组患者中1级、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9%和8.1%(主要包括急性皮炎、色素沉着、水肿、皮肤溃疡),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5][6],提示放疗能获得同常规放疗相当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临床应用。

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术以及术后辅助放疗可使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长期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已成为保乳治疗的重要环节,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殷红梅,何斌,崔珍,等.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临床对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855-1857.
[2]丁喆,夏新舍,闫钢,等.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及同侧肺的剂量比较[J]. 宁夏医学杂志,2012,09(12):1244-1246.
[3]田磊,李辉成,池琦,等. 乳腺癌保乳术后动态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J]. 中国辐射卫生,2014,05(01):57-59+63.
[4]黎艳萍, 陈卫东, 廖玲霞.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及术后治疗的研究进展
[J][J]. 医学综述, 2013, 19(1): 69-71.
[5]徐立伟. 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23): 119-119.
[6]朱锡旭, 李兵, 武新虎, 等. 射波刀放射外科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 24(4): 371-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