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练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6·南昌一模)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

这反映了他( D )
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孔子思想态度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男尊女卑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学家,故C项错误;题干中“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体现出了对“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批判,故D项正确。

2.(2016·大庆一模)“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 C )
A.宣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和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李贽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徒失佳偶,空负良缘”可知是指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符合题意的是C 项,A、B、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3.(2016·茂名一模)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D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顾炎武对明代学术的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重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世致用精神,故C 项错误;题干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故D项正确。

4.(2016·资阳一诊)《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

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

……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

……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B )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解析] 古代封建王朝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都是维护统治者统治需要;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官僚队伍建设和为经济创造良好环境都是直接目的,B项符合题意。

5.(2016·九江一模)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

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B )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解析]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是李贽言论,故A项错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黄宗羲言论,故B项正确;“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观点,故C项错误;“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观点,故D项错误。

6.(2016·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 C ) 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解析] 材料认为君主与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是管理国家事务的,“禄”是他们为百姓工作,取之于百姓的报酬。

所以,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他们与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A项强调爵禄制度合理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民主反对专制,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顾炎武是明清进步思想家,有限制君权的反专制思想,他认为君主贵族是为百姓服务,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没有动摇儒学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7.(2016·永州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

”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C ) 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礼法并用,风清气正D.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解析] “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但未包含材料中“法不立”,故A项错误;从严治吏,与材料中“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与材料中“教化可行,风俗可善”“法不立……勿贪,不可得也”相符,故C项正确;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8.(2017·芜湖、马鞍山质检)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
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 A )
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和启蒙运动,主要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卢梭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相同点的准确归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A项正确;B 项只符合启蒙运动,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任何一部著作,排除;明后期李贽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D项排除。

9.(2017届绵阳一诊)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由材料可知,学界出现研究“礼学”热潮的目的是以礼抗俗,以礼救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维护封建统治,这与晚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风俗颓败,社会秩序动摇的现实有关,故C项正确;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有利于四民秩序的稳定,与材料“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矛盾,故A项错误;B、D两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10.(2016·淄博、莱芜二模)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
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

这表明李贽( C )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6·衡阳二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

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D )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解析] 根据材料大意,得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

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

12.(2016·雅安三模)李贽在被捕后接受讯问时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

”与此思想精神类似的是( C )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打倒孔家店!”
C.“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D.“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解析] 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和孔子是万古圣人,故A项错误;李贽是儒学家,在明清时期继承发展儒学思想,“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项错
误;材料表明李贽对儒家学说发表各人见解,“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体现的是信徒可以对《圣经》有不同的见解,故C项正确;“我不能同意你……权利”反映的是天赋人权和思想自由,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6·四川“卷中卷”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摘编自《管子》材料二在“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弃儒从商”的现象。

明朝万历年间的湖广官员冯应京提出:“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

”“(商贾)阜财通商,所以税国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

”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黄宗羲对传统抑末思想的认识?
[答案] (1)主张:城市布局因地制宜,不必方正、横平竖直;城市功能分区;农本思想。

背景:礼制等级思想破坏;铁器牛耕推广,农业与商业发展;各国变法图强。

(2)主张:重视民生:通商利于国计民生。

工商皆本思想:士农工商地位平等,手
工业可以丰富商品,商业便于货物流通。

作用:否定了重本抑末思想;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利于提高商业和商人社会地位,改变“人欲”观念。

(3)认识:黄宗羲认识到商业关乎民用的实质意义;否定后人不识时务地简单肯定或否定传统思想,而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商业的作用。

14.(2017·桂林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

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评述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