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4合欢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合欢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重点)
2.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县插队,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随笔集)、《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熏.(xūn)虔.诚(qián)晃.动(huàng)
灸.(jiǔ) 胯.上(kuà) 偏.方(piān)
逛.(guàng) 够呛.(qiàng) 偶.尔(ǒu)
瞪.(dèng) 茂.盛(mào) 含羞.草(xiū)
3.解释词义。
念叨:说;谈论。
惊惶:惊慌。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稀奇古怪:稀少新奇的,让人觉得诧异的。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请以此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访医寻药、到处借书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由此,我们可知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的。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明确: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二)疑难探究
上述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
诵读第一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1)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2)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明确:故作轻慢、警诫勉励。
(3)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明确:“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诵读第二、三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1)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对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2)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母爱?
明确: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3)“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明确: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3.30岁时小说发表
“我”发表小说,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明确:“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母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在我们的记忆中,赞扬母亲的故事、名言警句、诗文有哪些?
明确:故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名言警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诗文: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重难点)
2.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年轻时,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而在作者的小说获奖之际,母亲却已撒手人寰,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二、自主预习
1.合欢树的由来。
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明确: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2.请大家阅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明确:(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当初误以为是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写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强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二)疑难探究
1.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明确:(1)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儿,“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