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高等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学制特点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主要课程的基本要求,将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设置为一门课程。

本课程分为两篇。

第一篇为医学免疫学,主要讲授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它微生物三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则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

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熟悉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所致疾病及免疫性、以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90,电视教学时数18,实验课学时数27。

本课程为5学分。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教学内容]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
[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了解当今免疫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抗原
[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二节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
第四节丝裂原、超抗原和佐剂
[教学要求]
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基本概念。

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第五节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第六节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与酶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了解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生物合成。

第四章补体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
第三节补体活化的调节
第四节补体受体及其作用
第五节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教学要求]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补体系统的激活及调控。

了解补体的生成部位及性质。

第五章细胞因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细胞因子各论
第四节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了解细胞因子的特性。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第一节 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第二节 HLA-Ⅰ和Ⅱ类抗原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 HLA-Ⅰ和Ⅱ类抗原的分布和主要功能
第四节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性
第五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MHC的基本概念。

熟悉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了解HLA的基因结构及其医学意
义。

第七章免疫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
[教学要求]
掌握中枢与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

了解T、B淋巴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分布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

第八章适应性免疫的组成细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教学要求]
掌握T、B淋巴细胞的概念。

熟悉T、B淋巴细胞主要的表面标志、亚类及功能。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一节吞噬细胞
第二节树突状细胞
第三节自然杀伤细胞
第四节 NK T细胞
第五节γδT细胞及其作用
第六节 B1细胞及其作用
第七节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教学要求]
掌握吞噬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熟悉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

了解其它免疫细
胞的特征及功能。

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抗原提呈细胞及其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第三节 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
第四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五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教学要求]
掌握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基本过程和主要特性。

熟悉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和主要
类型、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细胞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主要生物学
作用。

了解T/B细胞激活的基本过程、抗原提呈的基本过程。

第十一章固有免疫应答
第一节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第三节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教学要求]
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与适应性免疫
应答的关系。

第十二章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第一节免疫耐受
第二节免疫应答的调节
[教学要求]
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

了解免疫耐受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十三章超敏反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教学要求]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名称。

了解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免疫学防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学预防
第二节免疫治疗
[教学要求]
掌握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和主要区别。

了解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种类、常用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注意事项、以及免疫治疗的常用生物与化学制剂。

第十五章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免疫细胞的检测
第二节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
[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的免疫细胞和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六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发展现状。

第十七章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细菌的理化性状
第四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第五节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六节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与人工培养
第七节细菌的属、种、型、株的概念与命名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G+与G—菌的细胞壁结构及特点,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熟悉测量细菌的单位,细菌的基本结构,革兰染色的意义。

了解细菌形态学的检查方法。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生长曲线,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

了解人工培养细菌的方法,常用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

第十八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和质粒、噬菌体的基本概念。

熟悉细菌的常见变异现象及变异的机制。

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十九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性
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第四节细菌性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致病性、毒力、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特性及区别。

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方式。

第二十章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第二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三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第四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教学要求]
掌握消毒、灭菌、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熟悉常用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和特点。

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第二十一章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病毒概述
第二节病毒体的大小与形态
第三节病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第四节病毒的增殖
第五节病毒对理化因素的的抵抗特性
第六节病毒的分类
[教学要求]
掌握病毒、病毒体的基本概念、病毒体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

熟悉病毒的增殖方式及复制周期的阶段名称及干扰现象。

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和病毒的分类、朊粒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
第一节病毒的感染方式
第二节病毒的感染类型
第三节病毒的致病机制
[教学要求]
掌握病毒感染的途径及其在体内扩散的方式。

熟悉病毒感染致病的机理、感染的类型。

第二十三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
第二节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

了解病原体及其结构成分、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了解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致病性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第三节肺炎链球菌
第四节奈瑟菌属
第二十五章肠道杆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埃希菌属
第三节沙门菌属
第四节志贺菌属
第五节其他肠道杆菌
第二十六章弧菌属与弯曲菌
第一节弧菌属
第二节弯曲菌属
第三节螺旋菌属
第二十七章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属
第二节无芽孢厌氧菌
第二十八章分枝杆菌属
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
第二十九章其他致病性细菌
第一节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第二节军团菌属
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
第四节铜绿假单胞菌
第五节百日咳鲍特菌
第六节流感嗜血杆菌
【教学要求】
此部分内容以自学为主。

熟悉常见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了解实验室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第三十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副粘病毒
第三节其它呼吸道病毒
第三十一章经肠道感染的病毒
第一节肠道病毒
第二节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三十二章肝炎病毒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戊型肝炎病毒
第六节其他肝炎相关病毒
第三十三章疱疹病毒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单纯疱疹病毒
第三节 EB病毒
第四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五节巨细胞病毒
第三十四章逆转录病毒
第一节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及特色
第二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三节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三十五章其他病毒
第一节狂犬病毒
第二节黄病毒
第三节出血热病毒
第四节人乳头状病毒
第五节朊粒
[教学要求]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免疫性。

第三十六章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支原体
第二节衣原体
第三节立克次体
第四节螺旋体
第五节放线菌
第三十七章真菌
第一节真菌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致病性真菌
[教学要求]
掌握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熟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
体、螺旋体和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

了解上述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防治
原则。

实验(27学时,每个实验3学时)
一、沉淀反应
(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二、凝集反应
(一)试管凝集反应
(二)玻片凝集反应
(三)间接凝集抑制实验―早期妊娠检测(利用试剂盒)
三、细菌形态、特殊结构观察及显微镜使用
(一)基本形态观察
球菌、杆菌、弧菌。

(二)特殊结构观察
芽胞、荚膜、鞭毛。

(三)会用显微镜
四、细菌人工培养及染色
(一)菌落观察
光滑型、粗糙型、粘液型。

(二)色素及溶血观察
(三)革兰氏染色法
五、破伤风杆菌外毒素致病及抗毒素保护作用试验(动物试验)
六、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利用试剂盒)
七、内毒素(热原质)测定——鲎试验(利用试剂盒)
八、病毒的形态及实验室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