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
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
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是法学界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之一,其中个人涵盖了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但是对于政府首脑、外交代表等实施公共权力的人并未囊括其中。
纵观传统的国际公法,明确表明该法律就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也就是说,国家是国际公法的主体,而且是唯一的主体,个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主体资格。
伴随着对战犯的处置以及人权理论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
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变,这样人们就无需完全依附自己的国家,倘若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可以直接向国际组织提起申诉,在特定的领域范畴内成为国际公法权利义务的主体。
个人具备国际公法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该文通过分析个人国际公法地位的主流学说、个人获得国际主体资格的相关理论、个人成为国际公法主体地位的可行性以及个人取得国际公法主体资格的意义,对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进行了阐述。
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已经是国际公法学界中存在较大争议问题之一。
纵观传统的国际公法,明确表明该法律就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也就是说,国家是国际公法的主体,而且是唯一的主体,个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主体资格。
然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对战犯的处置以及人权理论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
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变,这样人们就无需完全依附自己的国家,倘若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可以直
接向国际组织提起申诉,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国际公法权利义务的主体。
笔者就对个人在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1、国际公法主体阐述
要想真正研究个人是否可以具本文由收集整理备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国际公法的主体以及取得国际公法主体资格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前提。
法学界认为,国际公法主体也就是所谓的国际公法律人格者,是指直接享有国际公法上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人格者。
与此同时,要具备国际公法的主体地位,具备一定的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来讲,第一,具备能够独立承担国际公法权利以及义务的相关能力;第二,具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的是,此处提到的,独立参与国际关系就应该凭借自身的名义来参与到国际关系中。
例如缔结国际条约、要求国际进行赔偿等;第三,国际公法主体是根据国际公法所确定的国际公法律人格者。
也就是说,对于国内法律关系的主体通常都是国内法所确定的,但是国际公法法律关系则是由国际公法所确定的国际公法律人格者。
2、个人在国际公法中地位问题的相关理论争议
近年来,国际社会取得了蓬勃发展,从而就为个人参与到国际交往活动中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各界更加关注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
关于个人的地位方面,存在一定的讨论余地:第一,实在法学家认为国际公法的主体就是国家。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国家才能够独立地享有国际权利和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第二,自然法学派所提出的国际法的主体是个人,个人构成了国际社会的基本单
位,也就是说,只有人类才能够成为国际公法的推行者;第三,充分肯定了国家是较为稳定的国际主体,明确了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因为个人不可能成为完全的国际法主体,所以,只有基于一定范围,个人才有可能成为国际法主体。
笔者认为个人成为国际公法主体地位是一种必然趋势。
由于国际法主体是能够直接享有国际法的权利以及独立承担相应的义务。
自国际人权法问世以来,这种认识的不合理很少被质疑。
这些并非理论学家所商讨的结果,而是随着国际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个人作用日益凸显,所被人们所发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地因为一个婴儿没有健壮的体格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就片面地认为他不是一个人。
伴随着国际法的理论日益成熟化、完善化以及国际社会交流合作日益深入,个人具备国际公法上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3、个人取得国际公法主体资格的相关理论依据
必须承认的是,国家是国际公法的基本主体,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唯一主体。
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权观念的深入影响,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地位。
倘若我们仍然坚持传统的观点,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公法对个人权利的规定不断增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国际公约也对个人权利进行了相关的规定。
例如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内容中明确规定:“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中所载明的一切权利和自由。
”1949年所通过的《日内瓦条约》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对伤
病员、平民以及战争遇难者进行人道主义保护。
国际公法不仅对传统的国内人权进行了规定,同时对新领域范畴内的个人权利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发展权等。
这些公约不但对个人的权利进行了规定,而且对缔约国所给予的个人权利的义务也进行了规定。
从而就可以理解为个人属于公约的直接受益者,所行使的权利是国际公法上的。
个人具备了直接参与到国际公法的资格。
从国际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将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进行了规定,从而就表示个人基本上具备了能够直接参与到国际法的相关资格。
也就是说,首先,那些非政府组织能够通过在国际法论坛中表达个人观点来对国际立法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就能够对国际立法的进程发挥作用;其次,控制在经济范畴内,对国际海底区域实行开发制度,即对于区域资源的开发往往都是由企业部门或者缔约国通过担保协议的形式来开展的。
从而也就表明了个人能够凭借恶化国际海底委员会签订合同来对国际海底区域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第三,对个人在争端解决程序活动中的诉讼地位以及权力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例如1982年所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提出:“海牙国际法庭争端分庭对缔约国管理局以及企业部、法人、自然人等具有管辖权。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国际公法中已经出现了能够受理个人起诉的司法机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具备了能够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
国际公法确认了个人应该承担责任的情形。
一般而言,刑事责任属于个人在国际公法中的主要责任。
然而,传统的观点则认为国际法
对其个人行为并不使用,但纽伦堡审判以及东。